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北宋·徽宗)

初涉錢幣時,

我們只在意錢幣的真假,

無論品種多濫,也不管品相多渣。

隨著收藏的深入,

我們開始去尋求新奇的品種,

我們也開始衡量相貌的美醜。

直到有一天,

我們形成了自己的標杆,

於是玩錢幣,

就成了強迫症般,

去追逐數據上的門檻,

去糾結跨不去的心坎。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南宋·大宋元寶)

買不起的1毫米

前幾天在朋友的店裡,

看到兩枚川坑的永通萬國。

看似無差的兩枚錢幣,

一枚要2500,一枚卻要8000。

問其原因,

只是2500的直徑29.9mm,

8000的直徑妥妥過30。

正是這一毫米,一個是公認的大樣,一個就是怎麼都不給力了。

30,似乎成了永通大樣的必要門檻。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北朝·永通萬國等)

這樣的現象,並非個例,

事實上,很多錢幣一點點直徑的差別,早就價若雲泥。

在乾隆大樣裡,人們把標準設在了27mm,

無論是不是大樣版,

27以上的沒爭議,

27以下的沒人理。

同理,還有卡在27的五行,卡在30的乾元折十,卡在23的大唐,卡在29的康熙,卡在24的光緒和宣統小平...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清·乾隆大樣)

錢幣的標杆當然遠不止直徑,

在品相派眼裡,厚度和重量也是一個坎兒。

就比如開元的厚度不能小於1.5,康熙的厚度不能低於1.0。

半兩的重量必須得過10g,南朝水坑的重量至少得2g以上。

在直徑近乎苛刻的要求之下,厚度和重量也必須同步滿足,

於是我們就經常可以見到,

那些動輒天價的數據幣。

明明醜不堪見,明明殘破不全,

因為是特別大特別厚特別重,

所以普通五銖可以賣幾百,

所以屌絲北宋能賣大幾十,

普通康熙臨可以上千,羅漢可以破萬...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半兩)

過不去的差1分

我有個朋友,是盒子控。

從來不買裸幣,只認準評級。

對於絕大多數玩錢幣的朋友來說,靠譜的評級確實是一個安全保障,既能保存錢幣的狀態,也適合送人,展示,裝逼。

朋友總會跟我顯擺新買的盒子幣,

不久前他就斥巨資買了枚評級高達90分的大觀折十,

一般的大觀折十一兩千,

而這枚的價格十倍不止。

實際上,他的水平根本看不出90分和80分的品相差距,他所花的天價,不過是買了個分數而已。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北宋·大觀等)

在我們日常購買錢幣中,

也會對分數有所倚仗。

而在分數里,80分似乎是個坎。

同樣的錢幣,78分和80分的價格,必然天差地別。

之前遇到過一個評級公司,

分數偏愛給單數,

朋友送去的錢幣,一堆79分,

想來朋友收到這批錢幣時,

一定是噁心到不行。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銖兩等)

其實從收藏大環境來講,

評級玩點分數也無可厚非。

只要評級的標準過硬,分數也就是品相優劣的證明。

怕就怕有些評級,分數與品相名不副實,遍地都是關係分,殘次修補也照入不誤。

所以還是建議廣大盒子幣玩家,

買入時還是得睜大眼睛,

千萬不要把分數當做唯一標準。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西漢銖兩)

邁不過的心中坎

隨著玩錢幣時間的推移,

眼力提高了,財力豐厚了,審美進步了,

於是,很多人有了苛刻的條框,

也就有了過不去的心坎。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南朝·四銖)

玩開元的品相派,

會把站立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

玩徽宗的品相派,

會很在意錢幣是否移範和花穿,

玩五代十國的品相派,

不能接受亂世劣幣的一點磕碰不平,

玩明清的品相派,

每一枚錢幣都在苛求一步到位。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唐·開元通寶)

如何把錢幣玩得完美,

幾天前,看到過朋友正在挑一批經典坑口的常平五銖。

粗看俱是完美的品相,

但是一枚枚一幀幀的比較,

有沒有針眼,有沒有穿鼓,地章是否平整,顏色是否均勻,直徑厚度是否給力,聲音是否清脆,圓不圓,磕不磕...

半天的時間,

一百多枚錢幣,

真正完美者不過一兩枚。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北朝)

對於那些有心坎的完美主義者,

僅僅是網上的看圖購買,

僅僅是實體店的一掃而過,

買到手後,也一定會糾結到不滿意。

每一枚都追求極端品相的玩家,

其實都在侷限自己的玩錢面,

邁不過心坎,終會失去初心,走火入魔。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錢背)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其實,玩錢幣追求數據沒有錯,

玩盒子追求分數也沒有錯,

玩裸幣心中有門檻更沒有錯。

只是,將錢幣本身以外的附加值,看得比錢幣自身還要重要,

把附加值作為衡量錢幣價值的唯一標杆,

很多人,

正在失去玩錢幣的初心。

有些人會忽視錢幣背後的歷史和故事,

有些人會因此荒廢眼力和泉識的磨礪,

最終吃虧的,一定還是自己。

買不起的錢幣,是邁不過的坎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