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瞬间夺走25万人性命,为何故宫却安然无恙?

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瞬间夺走二十五万人性命,为何故宫却安然无恙?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瞬间夺走25万人性命,为何故宫却安然无恙?

根据史料记录,故宫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以来,距今近六百年,期间附近发生了强度大小不一的二百余次地震,其中最著名那次地震— —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发生了强度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12秒。短短的五分之一分钟时间,瞬间夺走二十五万人性命。

相距不远的北京,也受到严重波及,导致几百间房屋震裂并坍塌,有一些古代留存下来的建筑遭到极大损坏,包括北海白塔震后需要整体维修。

而故宫却安然无恙,没有一间房屋倒塌,这是什么原因?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瞬间夺走25万人性命,为何故宫却安然无恙?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科学家模仿故宫原样建造了一个1:5的缩小版模型。每一条木方的制造,每一块青砖的生产,每一间房屋的建筑,全部采用明代的手工技术。建好后,科学家又对故宫模型实施地震模拟测试。

3.0、3.5,然后4.0......科学家不断调高地震强度,每个强度测验时间为三十秒。

在强度为4.5时,模型开始晃动起来。

在强度为5.0时,有半数墙壁倒塌。

在强度为7.5时,墙壁彻底倒下,然而模型整体框架结构完好无损。

强度为9.0、9.5......一直到最大的里氏10.1级强度,模型虽然摇晃剧烈,但是框架保持挺立不倒。

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的墙体荡然无存,琉璃瓦全部震落,大部柱子出现了二三厘米的错位,但模型全部框架保持完整。

这就是故宫柱子只浅竖而不深埋地下的缘故∶让建筑整体有一些灵活性,保证发生地震时柱子不会断裂,房屋不会因而整体垮塌,保障屋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瞬间夺走25万人性命,为何故宫却安然无恙?

在故宫建筑之中,用来承起屋顶的斗拱,完全没有一颗钉子和一滴胶水,既能和建筑物其他构件严丝密缝,又能巧妙松动。

为什么故宫建筑的房顶特别重?这是因为屋顶作为全屋结构平衡的关键,它能够让建筑的各个构件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依靠,互相化力。

整体与个体之间既密切相连,又灵活松离,这就是故宫六百年来经历二百多次大小地震,至今屹立不倒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