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历史上俄租界在天津的位置

作为八国联军出兵国的俄国,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并于1900年和清政府签订了《天津租界条款》,正式在天津划定了俄租界。

划定的俄租界,除已侵占的火车站迤西的一大片土地外,又由车火站沿海河向东南扩展了大片面积。

俄军占据天津火车站,引起了英国的不满,后来通过英、俄两国在俄国首都彼得堡直接谈判,由德、美两国居间调停,俄国才将火车站及通往火车站的大道让出,归还中国。因此俄国租界于火车站两侧被分成东、西两块地区。其总面积超过当时面积最大的的英租界,居天津各国租界之首。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在天津这一地区,已经很难觅寻当年俄租界的痕迹,因为俄租界的建筑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万国桥以北的俄租界西区旧貌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原俄租界西区一经路与一纬路交口,一经路尽头为老天津站,右侧为天津站前邮局,此图片这一景观一直保留到1988年天津站扩建之前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原天津站,始建于1886年,庚子之乱毁于战火,1902年重建,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车站。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俄租界东区,为大面积森林绿地,俄式建筑物零星点点散布于森林绿地之间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1909年俄租界东区建的圣母帡幪教堂,用于纪念平息“庚子之乱”俄军阵亡的士兵。

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拆除,连同周围地区建成军火库,抗战胜利后改建天津南站货运站,如今南站已经迁出市区。

以上两幅照片摘自日本的资料,第一幅照片将俄国写成“露国”。因为日语曾经根据英语Russian的发音,将俄国翻译成“露夏”,简称“露国”。后用日文片假名ロシア拼音代替。

如今在东区不用费力气就可以找到的俄式建筑是坐落在领事路,也就是如今的十一经路大光明桥东侧的原俄国领事馆。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原俄国领事馆,照片用日语标明“天津露国领事馆”

这座上图建筑如今仍然完好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目前保留不多的俄式建筑,之前是河东区大王庄市场管理工商所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经评论中的网友提醒,原大王庄派出所也是俄式建筑;根据这条线索,又找到几处俄式建筑遗迹。

在此多谢热心网友。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天津卫的沙俄遗迹,存在24年的俄租界,当年面积最大

七纬路63号近照。

另外,俄租界还为天津贡献了两句俏皮话。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联政府宣布放弃帝俄时期在华的一切特权,将天津等在华俄租界交还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无暇顾及,不去管理,使天津俄租界成了“三不管”地带。

“天津俄国租界,俄国人不要了,中国政府还没有接管,你们到那儿住去吧。”很多逃难的沙俄贵族拖家带口来到了天津俄租界和小白楼一带,当时天津老百姓把他们称为“白俄人”。

俄国贵族带着仆人,带着咖啡具,带着唱片,带着私家乐队来到天津。一时间,天津俄租界繁华起来,大街上美女如云,餐

厅、舞厅相继开张,天津成了俄国贵族的天堂。从此,天津有了俄国面包房,有了俄国大菜馆,除了没有涅瓦河之外,天津俄租界成了小俄罗斯。

天津人看到俄租界的繁华,纷纷跑到俄租界来做生意,各种各样地道的俄国用品,摆满了天津人开的商场,从纯粹的俄国咖啡,到真正从俄国运来的酸黄瓜,应有尽有。

好景不长,没有经济来源的俄罗斯贵族逐渐“落魄”了,好在他们还带来许多生活用品,可以拿出来变卖。最先拿出来换面包的是俄罗斯毛毯,一条重达5公斤的俄罗斯毛毯只卖到一篮子面包的价钱。自此,天津有了一句俗语:“大老俄卖毯子——给价儿就卖。”

毛毯卖完了,再卖什么呢?肥皂。俄国贵族家里的肥皂,比中国香皂厂生产的香皂好用还便宜,从此天津又多了一句话:“大老俄卖胰子——香。”

天津俄租界于1924年正式由中国政府收回,并更名为特别第三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