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将建设成为新型区域合作典范

二是大力推进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该组织合作机制的效率,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全面合作。三是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包括非资源领域、金融领域及边境地方合作,搭建新的合作平台等。

中国经济时报:将上合组织建设成为新型区域合作的典范,应建立怎样的区域合作模式?

刘华芹: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取得了有益的经验。着眼于未来发展,上合组织区域合作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合作原则,以及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模式,力争取得更大合作成效。

就区域经济合作而言,推进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区仍是发展重要目标。鉴于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贸易投资制度安排差异较大,可以采用多层级差异化的合作模式,在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基础上适用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双边、诸边及区域相结合的合作范式。同时,在区域经济合作上应大力吸引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参与合作,拓宽合作范围,形成更加广泛的合作格局,以引力效应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中国作为上合组织中的大国,其经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对于该组织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方案已经产生了积极效应。目前,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转、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犹如定海神针,为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即进一步加大区域开放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同时,中方发布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降低进口关税、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建立自由贸易港等,为扩大各国对华出口,搭建更为便利的合作平台作出了示范。

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上合组织该如何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以大力推进区域合作?

刘华芹: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存在高度契合,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地域上高度契合,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大部分位于“一带一路”上;二是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均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一带一路”的特点相符;三是扩员后上合组织辐射中亚、南亚、西亚和独联体等区域,是构建“一带一路”跨境能源网络、交通运输网络和通讯网络的必经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中心区。“一带一路”规划六条跨境经济走廊中的四条,即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部分地段均在该区域内。

目前,中方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乌兹别克斯坦2017—2021年五大优先发展领域行动战略、塔吉克斯坦2030年发展战略等积极对接。中国商务部与欧亚经济委员会签署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各方在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机制下设的贸易便利化工作组框架内开展《上海合作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磋商工作,力争从商签制度性文件入手,推动在该地区逐步建立更为便利、更加紧密的经贸安排。

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未来各方将逐步启动共同感兴趣的能源、交通、电信等多边合作项目,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积极探讨建立区域能源网,共同提高电力、油气等能源生产能力,逐步形成区域能源供应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网,合作挖掘现有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潜力,打造快捷高效的区域交通和物流体系;加快建设电信和信息网,构筑上合组织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体系等。

此外,继续推动非资源领域、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多元协作的投融资体系,探讨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专门账户等,打造融合度更深、带动力更强、受益面更广的产业链与物流链,使区域经济合作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各国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