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體育化做“槓桿”撬動精準扶貧

在浙江,體育化做“槓桿”撬動精準扶貧

這段時間,金華市體育局定點扶貧村小埠口村第一駐村書記張勝有些忙,他要操辦一個籃球賽,參賽選手是當地200多名村民。

“靠體育聚人心、促經濟,效果可不賴。”張勝的底氣,來自半年多來的駐村經歷。小埠口村是個經濟薄弱村,以往體育活動在這裡幾乎為空白。如今,村裡建起籃球場、乒乓球場地,建造健身綠道,鋪設了健身路徑,村民打牌的少了,鍛鍊的多了,精氣神大大改觀。連續的體育賽事,更讓全村擰成一股繩,幫扶工作越幹越順暢。

台州黃岩西部山區地廣人稀,環境優美,但因經濟發展薄弱,山區村民收入來源相對比較單一,平田鄉就是5個省級欠發達鄉之一。體育扶貧在黃岩的探索與實踐,是通過一批又一批幫扶工作組持續推動的。從自2008年省體育局與平田鄉結對幫扶以來,省體育局至少派出了10批次的扶貧工作組,帶來了摺合300萬元的款物。

從興建體育基礎設施到改造學校、修善文化禮堂、居民養老院,過去體育活動基本為“零”的平田鄉,基本實現了農村體育設施全覆蓋。通過鍛鍊強身健體,將防治疾病的關口前移,大大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這都讓平田鄉老百姓看到了顯著成效,同時將體育充分融入到健康中國、健康浙江建設中去。

與此同時,各地推廣“體育+”模式蔚然成風。而以“體育+”理念助力扶貧,變“輸血”為“造血”,逐漸也成為體育部門結對幫扶的新方式。去年,金華市體育局還開闢了“新戰場”——對洋埠鎮東田村開展結對幫扶,幫扶方式除了帶去基本物資,就是為他們規劃開發“體育+”模式。

“在欠發達地區‘脫貧摘帽’的進程中,體育部門其實可以發揮很多作用。”在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陸根沙看來,體育部門在結對幫扶過程中,不僅不能缺席,更要服務大局、發揮作用。

“目前,省體育局正在規範性地推廣送體育下鄉工作,今年就已經從體彩公益金中拿出200多萬元資金,以送健身器材下鄉、送體育技能下鄉、送體育文化下鄉三方面來入手,來引導基層老百姓開展體育活動,今年全省就至少會有20個地點會收到該項‘福利’。”陸根沙介紹道,“之後,我們的目標就是讓送體育下鄉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優先會選擇欠發達地區,這不僅是推動全民健身的方式,也是深化體育扶貧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