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一路的經驗教訓

優衣庫一路的經驗教訓

輕觸收聽語音版,或移步【喜馬拉雅FM】、【網易雲音樂】以及【企鵝FM】搜索【更好時代知識服務】收聽:

(由聲優楊一方演繹)

優衣庫一路的經驗教訓來自更好時代00:0005:41

1984年6月2日,柳井正在廣島市中心開設了優衣庫的第一家店,服裝價格只有1000日元(約60元人民幣)和1900日元(約100元人民幣)兩種,這家店在早上6點還沒開門的時候,就有人來排長隊購買,並且一下子持續了好幾天。

從優衣庫廣島的第一家店開始,柳井謀劃著擴張,開起了第二家店、第三家店……一路攻城略地,開始了在日本國內和全球的連鎖事業。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優衣庫一路順風順水火遍全球,而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呢?

-

優衣庫的三點成功之道

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打造一家賣得很好的店

。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將顧客很想去的店變成優衣庫賣得很好的店,柳井要求所有的店鋪裝修和開業經營時,必須做到商店裡的主要通道都要筆直寬敞,儘量不弔頂,露出水泥框架也無所謂,讓顧客看出層次感,

店面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一塵不染,商品要整整齊齊,缺貨需要及時補貨,同時店員不能纏著顧客介紹,要在顧客有問題需要幫助時,才能給予熱情的服務,店員需要系圍裙,方便顧客辨認,通過這樣一個個細節,優衣庫已經和其他的品牌區別開來

讓產品具有競爭力,自己開發商品。優衣庫開始賣服裝時,都是從製衣商那裡進貨,價格很便宜,但是服裝種類就由製衣商主導,沒有辦法根據顧客的需求來調整,同時價格製衣商有主導權,比其他家沒有價格優勢

權衡利弊之後,柳井決定自己開發商品,這需要自己確定面料和款式,然後委託廠家進行生產,這樣的風險是,一旦看走眼,定製的服裝滯銷後,就只能自己扛著風險了。

優衣庫剛開始沒有自己的設計師,只能按照圖樣生產,然後質量就很差,後來有幾位有經驗的同時加盟後,他們派人在加工企業常駐,進行嚴格的品控,才形成自己商品的經驗,慢慢就做到了價廉物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競爭力

把經營目標定高些,只要措施得當,也能跳起來完成。柳井開始發展全國連鎖的時候,計劃是每年開店30家,3年後達到100家店,同時定下了公司上市的目標,那個時候優衣庫全國只有16家直營店,7家加盟店,而做到這些用了7年的時間。

柳井認為,制訂嚴密的經營計劃,執行得徹底,目標就不難實現,結果沒用3年,優衣庫的直營店達到了109家,1994年7月,優衣庫在廣島交易所上市成功,當你把目標定的很高,即使看上去有些離譜,也不用擔心,只要經常將結果和目標對比,再適當調整,就完全可能實現。

-

優衣庫失敗的四點教訓

開店不瞭解當地風土人情,所以顧客不買賬。當優衣庫一路所向披靡時,它在日本關東地區的第一家店失敗了,很少有人光顧,衣服根本賣不出去。原來這是因為那裡的人口雖然多,但是這個地方的人不太重視實惠,對價格不敏感,大家普遍認同便宜沒好貨。

想要借別人的品牌借船出海,最後只能關門大吉。隨著兒童服裝份額的擴大,柳井收購了一家專門從事童裝的VM公司85%的股權,但是品牌仍然是VJ公司的,要支付一大筆品牌使用費,後來VM公司取得了獨立商標權,VJ因為收不到品牌使用費就不幹了,於是就想打官司,優衣庫知道勝算不大,於是關閉了VM所有店鋪,所以用別人的品牌是有風險的

從設計到生產,看似國際化的結構,可能因溝通不暢而失敗。作為服裝企業,優衣庫很重視全球化,在紐約,收集時尚信息並進行產品策劃,在東京、大阪的設計事務所具體設計,然後委託中國等廠家進行生產,但是因為

各地的時間節奏不一樣,遭到了全軍覆沒,後來經過分析才把紐約子公司解散,確立了以東京設計所為中心的機制。

企業文化水土不服,不關門才怪。在考慮優衣庫走向全球時,柳井選擇的第一站是倫敦,他在倫敦市內開了四家店,然後擴展到了二十一家,但是這些店開了之後,銷量一直不好,幾乎家家虧損,原來英國的公司不同階層有很嚴格的界限,而優衣庫的企業文化是大家都平等,這是英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差異,所以辭去了英國本地的負責人,換了從日本總部拍過來的負責人這才漸漸在倫敦站穩了腳跟。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