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很恐怖!

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财富》发现,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更为纠结的是:权威机构估算,一个员工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照此计算的话,如果员工离职率为10%,则有 3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员工离职率为20%,则有60%的员工正在找工作。

员工3个月离职和2年离职,差很大!

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你当然可以引用某位名人的观点,无非就是两个: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这话当然没错,但从HR的角度来看,不同层级、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提离职,其实有更复杂、包罗万象的原因。

1、入职2周离职

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入职2周离职,说明新员工看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产生了较大差距,这些情况包括公司环境、入职培训、待遇、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感受。

HR要做的是,在入职面谈时,就把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讲清楚,不隐瞒也不渲染,让新员工能够客观的认识他的新东家,这样就不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不要担心即将到手的新人不来了,该走的总是留不住;然后把入职的各个环节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包括从招聘到通知入职、报道、入职培训、与用人部门交接等环节,充分考虑到新人的感受和内心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和介绍,让新人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让他了解他想了解的内容。

2、入职3个月离职

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入职3个月离职,主要与工作本身有关。这说明可能公司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任职资格、面试标准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认真审查是哪方面的原因,以便及时补救,降低在招聘环节的无效劳动。

3、入职6个月离职

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入职6个月离职,多半与直接上级领导有关。HR要想办法让公司的管理者们接受领导力培训,了解并掌握基本领导力应具备的素质。管理者要了解下级的优势,并让他的优势与岗位职责匹配,为公司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让员工体现出了他的价值。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一个教练,他有义务和责任发掘潜能和优势,并培养下属,成为下属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同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的表现可能也截然相反,一个可能战斗力十足、激情四射,另一个可能团队涣散、离职频发。

直接上级应该是最先了解下属的各种动向和倾向的,他的一句话可能解决问题也能造成矛盾,如果没有处理好,队伍士气下降、战斗力下滑,就会进入不良循环。因此在1年内离职员工较多的团队,要注意他的直接上级可能出问题了。

4 、2年左右离职

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企业文化好的公司,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的价值观方面会有全面考察,希望新员工能融入到公司文化中,为文化的持续优化添砖加瓦;而企业文化不太好的公司,对应聘者的价值观要求不是太高,往往只是片面考察,希望他们进来能净化和改良文化氛围,但事与愿违。

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取向可能就有问题或有缺陷。即使他们价值观取向都是正向的,但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与长久形成的氛围相匹敌,新员工入职,都在努力融入到团队,尽量表现的不那么离群,因此更容易被同化。

当公司文化与新员工价值观冲突到一定程度,甚至达到临界或突破原则,就会导致关系破裂,离职就在所难免。作为企业,要每日三省吾身,察觉到公司内的不良因素,公司不在大小,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愉悦。

5、3-5年离职

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3-5年离职与职业发展有关。学习不到新知识和技能,薪酬提升空间不大,没有更多高级职位提供,此时员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跳槽。但对企业来讲,这个阶段的员工价值最大,离职损失较大。

因此,HR应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需求结构不同,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调研职业市场供求关系,主动调整薪酬、职位设计,我们的目的是保留员工,其他的政策都可考虑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6、5年以上离职

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5年以上的员工,忍耐力增强。此时离职一方面是职业厌倦导致,我们需要给予他新的职责,多一些创新类工作,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是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速度不统一导致,谁发展的慢就成了被淘汰的对象,员工疏于学习、停滞不前,必然被企业疏远和冷落;企业发展太慢,员工的上升空间打不开,事业心重的员工看不到新的希望,必然会另谋高就了。

以上从在职时间长短角度考虑离职的主要原因,具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及时作出调整,把离职率控制在最低,企业的损失也将是最小的。

你辞职了,企业倒霉了!

面对高昂的离职成本,更重要的是,请善待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

网友回复:

吃老虎的猫:

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企业从来不在乎

chunhui1009回复:支持,目前我个人感觉就是这样

parry:透彻

guangdayiyuan:管理要以人为本!

wangshaobo:可是私企单位,谁这样考虑呢?想让你离职都不给你理由。

haiyuedzh回复:同感,可见你是看的多么透彻。这才是真理,私人企业人家才管你呢。

asdf2016回复:央企也同样如此,领导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钱包

从宏观上来说,不知谁发明了一个词语:双向选择。

wick06:总结的很好

天蓬元帅:喜欢这篇文章,请善待员工,应该转发给老板~

lbqbdl:总结的很好

木质素:离职都是多方面的原因,写的不错

qwl: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

想半年:确实这样,石化企业,不要说班长,培养一个主操,最少最少也要一年,从不熟到熟练,调节参数浪费的物耗能耗不是简单数字就能统计出来的,老员工操作,酸耗可以降到最低,新手学习,光看塔的曲线就知道,一罐罐的酸被浪费了,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只不过这些都是隐性的,不懂生产的HR看不到,也不会懂

chunhui1009回复:董事长能看到吗?能看到下面的管理者怎么样去管理员工吗

清城君回复:这类岗位是资金密集型,一个操作工主导的设备、物料价值太高,轻微的浪费就远高于人工成本。有的岗位是劳动密集型,人工成本占成本的比重较大,替换培养起来代价相对低很多

1111111:再过100年,干活的是机器人,管理者是程序狗。。。社会不需要大家离职的 。。。大家尽管,泡妹妹抱老婆享受生活吧

100年以后 。。。。。。。

100以后,没有班长和主操, 。。。。。

huagongjia: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

bt饮水思源:Who care?

zxz017:员工对企业来说,有时候也是双刃剑,特别是经济下滑的时候。

beyondbeiyang:分析的很好

jackwen:这篇文章有道理入职6个月离职

入职6个月离职,多半与直接的上级领导有关。HR要想办法让公司的管理者们接受领导力培训,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领导力应具备的素质。管理者要了解下级的优势,并让他的优势与岗位职责匹配,为公司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也让员工体现出了他的价值。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一个教练,他有义务和责任发掘潜能和优势,并培养下属,成为下属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同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的表现可能也截然相反,一个可能战斗力十足、激情四射,另一个可能抱怨漫天、团队涣散、离职频发。直接上级应该是最先了解下属的各种动向和倾向的,他的一句话可能解决问题也能造成矛盾,如果没有处理好,队伍士气下降、战斗力下滑,就会进入不良循环。因此在1年内离职员工较多的团队,要注意他的直接上级可能出问题了。

有可能当时不出问题,但后来出问题

同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的表现可能也截然相反,一个可能战斗力十足、激情四射,另一个可能抱怨漫天、团队涣散、离职频发。

艾孚特赵强:赞一个,分析的很透彻

钱少事多离家远 位低权轻责任重。这可能是离职的最主要原因

apooly1002回复:全包括啊,赞

defeil:总结的好,学习了,谢谢

rujimmy:说的很中肯

DAOMS:不多跳槽如何了解外面的世界?安安分分地呆在企业里,结果华为35岁以上的老员工被一刀切了,整个人生都悲剧着

levmne:说的很好

wangduxing:一般来讲企业很少会考虑离职人的心理感受,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认为让你干重要岗位是高层的恩点,你不干或者干不好是个人的原因,与高层无关。

月下琉璃舞笙歌:总结的很到位啊

Alpha2015:像那些比较小的私企,核心技术员给挖走基本就完了

风飘飘:HR并不是老板,他们也做了主。

heyiyang_1:同意这一观点的,绝大部分是员工。

klsunft:深有感触,我工作12年离职了,还没有工作

juniger:职位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基础岗位,随便找个人,都能上手!

xyfeng007:有见解,有道理!

g308473691:透彻

symbhl隐形成本的问题,很多老板意识不到啊

huiju2010总结的不错

lilei8610:写的真好,赞一个!

bikiof:问题在于有多少老总能看到这样的文章

ljf3011: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企业从来不在乎,化工装置只要开起来了,缺了谁都能运转下去,毕竟没可能一下子走很多人的

夜风91:离职的代价的确很高 深有体会

zoyopop:精品文章啊

hrj1990:说的很好,合乎情理,

apooly1002:正中要害,3到5年那个,说的太好了吧,有时候两年也会有三年的感觉

xinlong:这篇文章不知道是谁写的,真到位

亨联真空:楼主所言极是,我也是工作八年离职。。。,

年前转行了···

究其原因,一、学不到新东西,职业发展受限;二、收入平平。

asdf2016: 透彻,全面,我现在就处于3-5年的档,准备离职

ftecagan247:写的真好

lyudong: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的话题!分析的那也是相当全面,可谓精辟!!!!顶一个!

sc20161005:多学习

qq375170364:离职成本的确高昂、、对公司对个人都不利,互相伤害。。公司与个人都一样。。渴望新鲜感。激情感。。正所谓家花不如野花香。。每个人都不可能常年的激情满满的。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激情过后总会趋于长期的平淡。就像婚姻一样。。在领导眼里感觉此人已没工作热情了。。没潜力了。需要更新换代。。。在个人眼里感觉自己工作已能完全胜任了。。没挑战性了,工作没干劲了。成天干着重复性的工作。。没上升提高的空间了。。需要换个环境。。

外来人:还算有点道理

TJLIU:如果国企的老总看到这个文章估计不会太在意,员工离职了照样有人愿意进来干活,损失的钱跟老总自己关系也不大。私企的老总估计会在意一些,毕竟损失的钱都是他自己的,不过为了节省成本,私企的裁员也真是可怕,华为呀

一诺张:站在企业的角度,主动裁人的又该作何解释呢?

寻轶:无论国企还是私企,估计在意的很少,对于很多的企业,觉得走一个我招一个,而且再招的人,还可以把待遇再降一下,

jvr_mr_zhang回复:一般跳槽来的收入都比同样工龄的老员工收入高

热血大哥123:这就是他们所想的,公司离开谁都能转

漂流的美学:赞,可以从自己的公司去观察,说的很有道理!

GWNXL:企业不在乎

bhjt:说的很好,现在我们企业就存在这个问题,干了8年基本没上升空间

zhouzx0920:这个就是管理成本了,一个公司老员工越多说明其内部管理也就越合理~~~~~

鸥鹭逍遥:老板都这样想才行 关键老板认为少了任何一个人企业照样运转 同样只要出钱也能招来人

zHHQ16QLmy:企业招聘门槛要高,但要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抓。

hyj344216423:分析的很透彻

迷失的冬季:确实不错

大奔驰:又读一遍,感觉真好

zhangentao2008:非常符合现在的情况,我也想离职。

闫建全95:总结的很好!可惜老板没达到这种境界。

nh4hno3:这个对我们打工的当然是很准确的,但是我发现好多老板都不这么想,老板一般想的是”老子都给你这么多钱了你TM还不给老子好好干!!?

高四:不谈工资的老板都是耍流氓。。。哈哈哈

yuwanmei:鹅们单位牛逼,离职从来不给理由,还宣称大名鼎鼎的跨国集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