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地裡長“蟲子” 樂了老農

莊稼地裡長“蟲子” 樂了老農

又快到麥收季,順義區南法信鎮農民老何家麥田裡,有不少小蟲在麥穗上爬來爬去。田裡長了蟲子,老何卻不像以往那麼急著噴灑農藥,如同沒事人一般悠閒。原來,老何已經請教了專家,此蟲非彼蟲,都是大自然裡專門“咬”害蟲的“天兵天將”。

莊稼地裡長“蟲子” 樂了老農

植保專家在小麥田裡監測天敵種類

農民種田不容易,最怕鬧蟲害,防治不當極容易使全年收成打了水漂。早些年,一旦發現自家田裡有蟲子,農民都會趕忙噴灑農藥,有時看到別人家田裡打藥治蟲兒,也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在自家田裡也噴上幾下。過於“緊張”的防治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藥的過量施用,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以小麥生產中常見害蟲小麥蚜蟲為例,長期以來,防治小麥蚜蟲主要依賴噴灑化學農藥。化學農藥的過量使用,在短時間內快速消滅了小麥蚜蟲,卻也導致自然界中小麥蚜蟲天敵隨之減少,蚜蟲常常氾濫成災。

市農業局植保站副站長介紹,為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本市探索開展了農藥減量行動,對使用天敵、生物農藥及理化誘控、授粉昆蟲等綠色防控產品的使用者,給予補貼。其中,天敵產品補貼高達90%,授粉昆蟲、生物農藥、理化誘控產品補貼也達到50%。截至目前,全市已發放補貼資金913萬元,補貼面積18萬畝次。

令人可喜的是,隨著各類綠色防控措施的逐步實施,自然環境中天敵昆蟲減少的態勢有了明顯好轉。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京津冀地區小麥田中自然天敵種類非常豐富,數量也明顯高於近幾年,密度較大的地塊每平米就有幾十頭天敵昆蟲,部分地塊只依靠自然天敵就可以控制小麥蚜蟲不產生明顯危害。

植保專家介紹,今年京郊麥田裡發現的小麥蚜蟲的“冤家”非常多,有瓢蟲、蚜繭蜂、食蚜蠅、草蛉等,這些天敵對付蚜蟲都有自己的“絕招”。

瓢蟲成蟲和幼蟲都能吃蚜蟲,而且食量大,一天能吃掉幾十頭;草蛉看起來有些柔弱,本領卻很強大,幼蟲素有蚜獅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