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高宗李治軟弱,媳婦武則天說了算。武則天不但搶了李治的權利,還搶了李家的皇位,建立了武周政權。

中宗李顯也是個窩囊廢,也是媳婦韋皇后說了算。韋皇后掌權也就罷了,她還嫌不過癮,也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於是和自己的女兒一起把丈夫李顯毒死了。

太宗死後的幾十年裡,李家的男人讓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給李家丟盡了顏面。李隆基是個有點能力的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這種狀況,使李唐王朝回到男權社會。



但是,中宗時期李隆基只是親王李旦的兒子,沒有資本,政治實力太弱,靠自己根本無法實現政治理想,他需要藉助外力。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親生女兒,深得武則天真傳,也是一位女強人,並且有著很強的權利慾。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後,韋皇后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太平公主不幹,想除掉韋皇后自己掌握皇權。



於是李隆基機會來了,他和太平公主一拍即合,共同密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

政變時,太平公主沒有直接參與,無法控制現場。結果政變成功,李隆基不但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也殺了太平公主的內線上官婉兒。殺上官婉兒,其實李隆基就是為了防止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強強聯手,把持朝政。

政變成功,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推上皇位,就是睿宗。李隆基因為擁立有功被立為太子。



李旦也是個軟蛋,權利基本掌握在太平公主手裡。但這時的李隆基因為是太子,又有能力,所以也掌握一定權力。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想要最高權利,於是就形成了對立。

後來,太平公主在與李隆基的鬥爭中出現失誤,致使李旦把皇位提前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上位後,要徹底改變女人說了算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幹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豫有得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李隆基當上皇帝也挺不容易的。他知道太平公主對政治也很感興趣,便和太平公主互相利用,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除掉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後,成為皇帝。在他被立為太子時,太平公主又想方設法的要廢黜他,致使唐玄宗消滅了太平公主的核心力量後,又賜死太平公主於家中。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從小有志,年輕的時候是個明君。由於韋后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在消滅韋后這件事上,太平公主覺得李隆基年輕小夥,又沒有什麼背景,才選擇了和李隆基聯合起來誅殺韋后一黨。

韋后,安樂公主和上關婉兒被誅殺後,太平公主權傾朝野,唐睿宗事無鉅細都聽附於她,太平公主權力達到頂峰,成為實實際際的掌權者。李隆基也在其大哥李成器的謙讓下被立為太子。



慢慢地,太平公主發現李隆基很英明果斷,不是懦弱之主。擔心李隆基日後會對自己的權位帶來威脅,就想除掉李隆基。所以太平公主指使他人向唐睿宗進讒言,誣陷太子想要奪權。唐睿宗是個與世無爭,早就不想做皇帝的人。他半信半疑,乾脆借坡下驢,既然這樣我就讓太子早點繼位,我做太上皇吧,也去過幾天清閒的日子。


太平公主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久,太子李隆基繼位,為唐玄宗。這讓太平公主非常緊張,就想毒死唐玄宗。公元713年7月,唐玄宗在得知太平公主次日舉兵時搶先行動,消滅了太平公主一黨。太平公主被抓捕後,被唐玄宗賜死於家中。


閃電天下

太平公主不不甘心只當皇姑,哥哥李旦能恢復皇位,有一半是她的功勞,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既然自己的母親能當皇上,我也能當,那是她都已經開始膨脹了 ,她覺得自己的侄兒李隆基不好操縱,就想改立一個懦弱的,好操縱的侄兒當皇帝,李隆基也不是孬貨,政治嗅覺也比較敏感,他先下手為強,派御林軍誅殺太平公主的黨羽,太平公主感覺不對,跑出皇宮,躲進寺廟,三天後出來,後被李隆基賜死家中!


李小魚14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一度權頃朝野,與李隆基關糸惡化,幾次謀劃廢掉李隆基,促使李隆基提前發難,以涉嫌謀反的罪名將太平安主集團一網打盡,太平公主本人被賜死家中,李隆基穩定了政局,開啟了開元盛世時代。太平公主有過兩次不幸婚姻,以後生活開始放縱,表現得和她母親一樣對權力有特別的慾望。705年,太平公主和張柬之聯合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因大功封鎮國太平公主,李旦為安國相王,開封,食邑五千戶。李顯復位後,太平公主走上前臺,積極參與朝政,李顯非常尊重她。710年,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獨死。想學武則天那樣把持朝政。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想平衡韋皇后和宗室的矛盾封溫王李重茂為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但韋皇后集團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韋皇后和宗室之間的平衡。七月間李旦三子李隆基率軍衝進皇宮殺死韋皇后和太平公主內線上官婉兒,韋皇后餘黨被一網打盡。擁李旦復位,即唐睿宗。太平公主因叄與誅殺韋皇后集團有功封食邑萬戶,是唐代公主中的權力頂峰。太平公主權勢顯赫,經常上朝和李旦共議朝政。不上朝,李旦派宰相親自登門請示後才可執行。太平公主幾個兒子都被封王,長安郊區田產布野,朝中七個丞相有五個是她提撥的,文武百官有一半擁護她,廢立一個人也就一句話。太子李隆基年輕神武有安社稷之功。太平公主想要保持長久權勢,或者向她母親那樣,李隆基是嚴重障礙,兩個人矛盾激化。太平公主製造流言蜚語試圖勸說李旦和大臣更換太子,或在李隆基身邊安插耳目,在食品中下毒,李隆基驚恐不安。李旦為避免矛盾激化,引起朝中動亂,713年下旨傳位給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去了。李隆基做了皇帝變被動為主動,提前發難把太平公主勢力剷除,沒收全部財產,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太平公主本來是個安社稷功臣,但才高功大藐視一切,一意孤行,欲爬上權力頂峰,不惜挺而走險,成了政治權力犧牲品,不亦惑乎?



關東俠客

因為他不幹掉太平公主,他就會被太平公主幹掉。

在早年唐隆元年的政變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還屬於合作伙伴。在這個政治事件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立了大功,李隆基當了太子,太平公主則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政治權力。共同的敵人消滅了,誰當老大,怎麼瓜分權力成為了一個難題。而在睿宗讓位之後,李隆基是不會允許太平公主再繼續擁有如此大的權力,這樣的格局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勢必只能留下一個。

在《郭元振行狀》中有太平公主謀劃廢掉玄宗的細節。

“會太平公主,竇懷貞潛結兇黨,謀廢皇帝,睿宗猶豫不決。”

至少表面上看是太平公主先動手的,並且睿宗是知情的,他還猶豫不決,一個是兒子,一個是親妹妹。他先不顧妹妹反對讓位給兒子,然後沒過多久,又幫妹妹要廢了自己兒子。實在是太善變了。。。陳寅恪認為真正的矛盾產生在睿宗和玄宗之間,太平公主代表的就是睿宗的政治勢力。他們需要扶持一個聽自己話的傀儡。

太平公主和自己的黨羽們密謀,在先天二年七月四日發動政變,廢了玄宗。太平公主的計劃是在四日叫常元楷、李慈帶羽林軍殺入武德殿,殺害玄宗。然後再由竇懷貞等人在南牙起兵響應。這事被玄宗提前知道了。不得不說玄宗這一仗打得相當漂亮。他提前一天,在三日就由王毛仲帶了三百人先把常元楷和李慈幹掉了,然後在內客省和朝堂把剩下的主要將領也基本幹掉了。竇懷貞跑路沒跑掉自殺了。

也就是說,玄宗反撲的第一步就是拿下禁軍,完全拿下了禁軍,就有了在宮內鬥爭的主導權。有了禁軍之後,再去把剩下的亂黨幹掉。然後帶著禁軍去承天門找自己的爹。第二天,睿宗就下詔:

“軍國政刑一事已上,並取皇帝處分”

玄宗也自此完全掌握了大唐的政治權力,使皇權迴歸李唐,結束了武后以來的局面。


考古系大師姐



應該說在唐朝女性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開放程度也直追春秋戰國。

這大概要歸功於,南北朝時,北朝的政權一直掌握在北方少數民族手中,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又沒有那麼多男權主義思想,處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中,女人的地位基本和男人平行。

隋唐兩個政權都是脫胎於北朝,並且兩家皇帝說不清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身體裡有少數民族的基因。並且在他們的政權內部的高層還有不少的少數民族人。

站在這一點,我們就不難明白,唐朝的女人著裝穿衣是比較開放的,社會地位也比較高,畢竟少數民族政權沒這麼多講究。

進一步來看,武則天這樣的女人,可以嫁給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倆,還能當上皇后,並最終稱帝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因為女人稱帝的事,在後來就再沒有出現過,其根源就在於女人的地位太高了。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寶貝女兒,因為是最小的一個,因此特別寵愛。

當太平公主長大的時候,武則天不進行賜婚,而是讓她自己親自選駙馬。太平公主出嫁時,排場之豪華程度史書都說前所未有;為了讓出嫁的車隊通過,還把縣館的圍牆給拆掉了。



太平公主第二次結婚的時候,嫁給了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過的更幸福一點,就處死了武攸暨心愛的原配妻子。想來這段婚姻並不幸福,從這時起,太平公主開始保養男寵,並把自己喜歡的張昌宗送給了自己的母親武則天。

當武則天稱帝后,身邊最信任的兩個人就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不管是太平公主,還是上官婉兒,都是女中豪傑。兩人足智多謀,行事果斷,幫武則天做了不少大事。



當武則天年老時,張柬之聯合其它大臣發動兵變,推舉李顯為皇帝。因為太平公主誅殺二張有功,因此也得到了封賞。

自從李顯被韋后毒殺後,李隆基開始在政治舞臺上暫露頭角。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聯合,誅滅了韋后一黨,扶持李旦登上帝位。這時的李隆基已感覺到了太平公主的野心,在平定韋后時,殺死了上官婉兒,斬斷了太平公主的臂膀。

太平公主倚仗自己在歷次政變的功勞,企圖和李旦共撐國政,要求李旦把太子李隆基換掉,內閣的大臣們紛紛表示反對。這時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正式變成了敵人。

公元712年,李旦退位,李隆基正式坐上帝位。

太平公主明白,如果等李隆基坐穩帝位,自己的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上了。於是就開始密謀聯合大部分大臣準備造反,效依武則天稱帝。

早就掌握軍隊的李隆基在得到舉報後,馬上就動員手下軍隊,對太平公主集團進行清洗。

太平公主集團的親信被清洗後,三天後,太平公主被賜死在府中。

至此,因為武則天稱帝給唐朝政治帶來的震動和政變基本結束,唐朝的中央政治開始進入李隆基時代,武則天勢力則受到了徹底清除。


新知傳習閣

無須諱言,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屬於“既生瑜何生亮”的關係,共同對付韋皇后時,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但是他們的理想都是當皇帝,那就必須是你死我活。皇家最無情,就是這個道理。

李隆基能贏,有三個先決條件。



第一,李隆基已經被立為太子。

太子就是儲君,屬於漲停的績優股,大把官僚和將士追隨。這些“股民”們很清楚,如果李隆基當了皇帝,他們就持有了原始股,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太平公主雖然強勢,但是她不是正統,而且經過武則天折騰後,沒有人再想擁立女皇帝,所以,她這支“股票”只會跌停。



第二,李隆基下手太快了。

雖然太平公主一路跌停,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短期內,她還是有較量的可能性。只是李隆基出手太快了,根本不顧什麼規則。先是逼死姑姑,再是逼迫老爸李旦退位。 如果這時出手的是太平公主,說不定真會出現第二個女皇帝。她可能還在做夢呢,哥哥李旦會聽她的話,換個司馬衷這樣的太子。



第三,李旦實在太軟弱無能了。

這一次登基,是李旦第二次當皇帝,按理說有經驗了,應該抓什麼權力,不應該用什麼人,這些都要門清啊。 可是,這位旦旦皇帝跟第一次退位一樣,只要有人爭,毫不猶豫就雙手奉上,要不說心胸大度呢,啥都想得開。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所謂帝王無親情,帝王家兄弟相殘,骨肉叛離,殺兄弒父的例子太多了。太宗李世民就是靠著殺兄悖父榮登大寶。

他的後代也都惡性循環,一個個鬥得兩敗俱傷,落得被武氏專了權,鬧了笑話。


(影視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李治與武則天小女兒,頗受寵愛。本來太平公主打小就聰明伶俐,但是因為長期陪在武則天身邊,耳濡目染,楞是把白蓮花給薰陶成了綠茶婊。

太平公主第一次結婚聲勢浩大,但是沒想到與她恩愛多年的丈夫最終被自己母親因為政治問題殺掉,又因為政治取向讓他嫁了第二個丈夫。從此,太平公主明白了帝王家的無情,對婚姻失去信心,開始沉淪荒淫無度,同時明白沒有權力只能為人魚肉,從此開始權慾薰心。

她待在武則天身邊,武則天對她可謂言傳身教。終於等來了機會與大臣們聯合發動了神龍政變,把武則天趕下臺,保中宗登基。到這,太平公主稱得上是朝廷第一女勳了,地位與權力可想而知。

但是,中宗也是個軟柿子,被他的皇后韋氏與女兒聯手下毒捏爛了。韋氏居然想效仿武則天為皇,做武則天第二。但是,有太平公主這樣的人在,韋氏也是過高掂量了自己的分量。加上,唐室子孫與大臣也不允許再有外室干擾唐室大業,於是太平公主與自己侄子李隆基一拍即合,再次故技重施,聯合眾臣發動了唐龍政變,誅殺了韋氏,保李隆基父親睿宗上位。



(影視李隆基)

而李隆基呢?他把自己的姑姑看得透透的,知道太平公主非籬下之人,如果不解決掉,下一次,她就有可能再次發動政變把自己老子推下臺,自己當皇帝了。那就是讓作為太子的自己當不了皇帝,她的權力與威望實在太大了。於是李隆基在誅殺韋氏之後,順帶著以誤殺為由把太平公主的內應上官婉兒也殺了,上官婉兒太有才情能力了,如果她與太平公主勾結要推倒自己的政權,易如反掌。此後,李隆基再鯨吞蠶食把太平公主及其勢力處理掉。

歷史記載,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是勢力相當的,李隆基與他的姑姑的角逐之所以呈現碾壓狀,一方面是李隆基攻其不備,另一方面是太平公主十分喜歡信任自己這個英俊瀟灑,英明神武的外甥。當初李隆基居然能夠以誤殺為由殺了上官婉兒太平公主不追究就可見一斑了,這種信任與喜歡,甚至超出了普通的親情之外,太平公主犯了仁慈心軟的大忌,才敗將下來。


不書三少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鬥爭主要是改革勢力和反改革勢力的較量

我們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通過兩次宮廷政變才最終登上帝位的。第一次是李隆基聯合姑母太平公主,誅滅了想做女皇帝的韋皇后勢力,並且擁立了其父親繼位,從而使得李唐政權不至於再次顛覆。第二次則是李隆基誅滅了太平公主勢力,並且迫使太上皇交出了所有權力。

再說說太平公主,雖然她是武則天之女,並且第二個丈夫還是武則天的堂侄,但是她並不是屬於武家的勢力。因為血緣上來講太平公主既是武則天之女,同時也是李唐的公主。歷史上太平公主曾積極參與了五王誅二張以及誅滅韋后,她其實是復興和捍衛李唐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早期的時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是捍衛李唐的中堅力量,同屬於李唐宗室勢力,雙方並沒有什麼矛盾衝突。

甚至在睿宗猶豫太子人選之時,太平公主並沒有提出任何不利於李隆基的意見,從而使得李隆基順進入東宮。不過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之後,太平公主提出了李隆基非長,不當立,並且與李隆基的矛盾衝突正式公開化。為什麼會這樣,除了我們常見所認為的權力之爭以外,更重要的是李隆基選用了宰相兼宮僚姚遠之、宋璟等人,以恢復貞觀之治為號,掀起了一場以革除弊政的政治改革運動。

他們要求整頓吏治、抑制佛教勢力、限制宗室諸王公主的權勢,鞏固皇太子的法定地位等問題,這場運動觸犯了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政治利益。在這場運動中,作為皇帝的唐睿宗試圖平衡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時而接納改革派的意見,時而又袒護太平公主的利益,使得各項改革有始無終。最後雙方矛盾激化,被李隆基擒獲,賜死於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