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7000元8个月要还12000元 线上小额贷背后的变相高息

一笔金额7000元的线上小额贷款,待还款结束后,还款总额竟高达12043.5元,而贷款的时长仅仅为35周,也就是245天。

“摆明了就是一个陷阱。”贷款人说。

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微金融信贷领域的一种新型借贷方式,线上小额贷款对于许多市民来说似乎并不陌生。然而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贷款模式,在吸引了众多贷款者的同时,不仅让许多人身陷还款难的泥潭,同时也使“暴力催收”成为市场的一大特色。

市民投诉

7000元小额贷款变身“无底洞”

“麻烦转告你的朋友周**,因其贷款逾期一直没有偿还,我们将对他进行起诉。”

一段时间以来,周村市民周先生的多名亲戚朋友,总是被一条条形式不同、内容相同的短信所困扰,没日没夜的短信骚扰,让众人体会到了“暴力催收”这一毫无底线的催款方式。

“这一现象已经有近一周的时间了,一开始是直接给我的亲戚朋友打电话,把这些陌生的号码拉入黑名单也不管用,对方会换个电话号码继续打来。”

5月29日下午,周先生讲述自己的上述经历时,显得既无奈又愤慨,一笔金额仅7000元的小额贷款,不仅使其身陷还款难的泥潭,更令他的多名亲戚朋友在精神上饱受折磨。

原来,在2017年11月底,因为急需用钱,周先生通过一个名为“零用贷”的线上小额贷款平台申请了7000元的小额贷款,按照贷款前的约定,这笔钱需要在35周内还清,每周需还本金200元,利息44.1元。

“我当时简单计算了一下,按照上述约定,这笔钱的利息一共是1543.5元,想到自己只是利用这笔钱短时间周转一下,加之利息也不算特别高,便与对方签订了贷款协议。”

“还款时我发现,在每周的还款金额中,除了约定的本金和利息之外,还多了一个名为服务费的收费项目,金额为100元。”

如此一算,这笔7000元的小额贷款,待35周全部还清时,周先生连本带利一共需要还款12043.5元,其中仅“服务费”一项便高达3500元。

“在贷款时,我并不清楚有服务费这一收费项目,金额如此之高的服务费摆明了就是对方设置的一个陷阱。”

据周先生介绍,还款至第25周,在多次与对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他停止了还款,之后便遭遇对方的暴力催收。

根据周先生的描述,在办理这笔线上小额贷款之前,对方曾备份了他手机通讯录的所有信息,日前,其亲戚朋友所受到的骚扰便是因此而来。

线上小额贷款暗藏变相高息

安装并登录软件后,只需要输入贷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外加几个联系人(亲戚或同事)的手机号码,便可以进行借款,整个贷款过程如广告语中所说:10秒钟申请、1分钟评估、即刻放款。

“为了提升放贷业务量并规避骗贷风险,不少线上小额贷款平台的后台管理方,在对贷款人预留的联系人手机号码及身份进行电话审核时往往会有意隐瞒真实目的,对逾期还款的后果也会避而不谈。”

专家说法

缺乏有效监管 高利率与暴力催收均系违法

那么,线上小额贷款平台所收取的高额逾期费及其所采取的暴力催收方式是否合法?

“如果贷款人经过计算,其欠付的利息是超过上述法律规定的,对方起诉要求支付该利息便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杨於伟介绍说,根据上述规定,即使借贷双方事先已经约定了逾期利率,也不能超过年利率24%的上限,对于超出并已经支付的,贷款人有权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

对于暴力催收,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傅强律师则表示,在进行线上小额贷款这一活动中,贷款人所预留的联系人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为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保证是应当建立书面形式的保证合同,如果预留联系人没有签订书面保证合同,那么便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傅强指出,线上小额贷款平台通过骚扰手段进行催收债务的方式同样涉嫌违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如有证据证明预留联系人确遭到电话骚扰、恐吓、干扰正常生活的,在上报公安机关后,催债方将面临治安管理处罚。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左月华表示,线上小额贷款这一微金融信贷产品的出现并非偶然,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除了较大额的房贷、车贷之外,公众对贷款的网络化、移动化、灵活性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与现阶段信贷市场金融服务的现状差距较大。

“目前,由于大量的贷款产品仍是线下产品,或是线上引流到线下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大多数贷款者在办理贷款时仍需要到线下的网点,提交大量的纸质资料,并且只能是在网点工作日期间办理。加之受审批时间长等因素的制约,公众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无法得到满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