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对外投资已超过红杉、IDG等机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汤汤哥儿

1、互联网企业成为投资巨头是国内市场特殊情况下的产物

国内互联网巨头变身投资公司的现象,与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有关。国内投资行业起步晚,实力弱,而国外的投资机构也进入较晚,比如说,红杉资本就是2005年才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情况之下,当互联网创业热潮到来时无法满足市融资需求,而互联网巨头因为了解行业而成为创业者融资的新选择。

其实腾讯自己早年就遇到过类似的境地。因为QQ服务器和带宽成本难以为继时,就曾经到处找投资,其中就包括新浪、搜狐等当时的几大门户网站,只是他们过于保守没有投而已。与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更加了解市场情况,进入互联网投资行业也就更顺理成章一些。比如新浪搜狐当时没有投资腾讯只是在风险判断上存疑,而海尔等家电企业对腾讯则是完全否定的嘲讽。

就这样,BAT等实力强大的互联网巨头就无意中被推上了投资者的舞台。它们的出现弥补了市场空白,促进了创业热潮和市场繁荣。

2、通过对外投资进行扩张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常见策略

企业扩张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自营业务多元化;二是对外投资。以往,互联网企业往往以前者为主,从某个主营业务向外延伸新业务。但近年来,通过对外投资进行业务扩张,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常见策略。

对外投资可以快速进入新兴产业,缩短时间成本、提高成功率。这在迭代更新越来越快的互联网行业,投资背后追求快速和效率的意义愈显重要。因此我们看到,不仅是腾讯、阿里这样的巨头在加大投资力度,其他二三线企业也同样积极,比如小米雷军的全家桶可能整体估值不如腾讯和阿里,但也被号称涉及国内互联网半壁江山。同样,被认为内部孵化非常成功的今日头条,其全家桶里边也有一半是投资项目。

在国外,类似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等科技巨头,都纷纷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我们甚至可以说,只顾埋头自力更生的互联网企业,今后很难在快节奏的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早期三大门户正是因为在投资上不够果断而错失了不少机会(搜狐、新浪应该后悔得肠子青了),而沦为第二甚至第三阵营,甚至出局。

互联网巨头进入投资业务,有可能出现涉嫌市场垄断等不利因素,但也应该承认客观上起到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作用。比如,国内O2O、移动支付、新零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对于互联网巨头成为投资巨头一事,我个人觉得利大于弊,只要依法加强行业监管,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蚂蚁虫

刘炽平成为腾讯的二号人物以后,腾讯的发展战略发生了改变。

腾讯的投资部门被刘炽平主导。

腾讯从最开始的什么都想做,到慢慢的给钱给资源到让擅长的人来做。

腾讯现在是交朋友的心态在做投资,我觉得这点非常正确!


EmacserVimer

腾讯占据大量互联网入口资源,丰沛现金流,丰富的互联网人力资源,野蛮的埋人打法,创业者大多愿意低价被腾讯收编,这将是趋势!

就腾讯的现有资源而言,能挑好的,捡便宜的,给予市场,流量,现金流,程序猿等等支持,大者恒强,是正确的打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