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落实

2015年,全县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915件,75%以上在村一级有效化解,化解成功率95.8%;2016年,全县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863件,82%以上在村一级有效化解,化解成功率97.6%;2017年,全县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256件,87%以上在村一级有效化解,化解成功率98.5%……近年来,得益于继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津县实现了矛盾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化解成功率逐年上升,基本实现“矛盾不上交”。

畅通交流渠道理顺群众心气

永商镇烽火村一座位于田野间的廊桥被远近村民津津乐道:它从简单的避暑场所变成村民反映问题诉求、村干部予以回应的地方,“廊桥夜话”也成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固定方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求发展、要公平、想参与等愿望不断增强,如果不能及时回应群众需求,疏解群众情绪,很可能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出现焦虑心态,甚至累积怨气,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风险。

发挥乡贤作用调解社会矛盾

2015年下半年,安西镇安西村退休老干部杨云清主动请缨,在村综治中心设立“杨三哥工作室”。深受当地群众信赖的杨三哥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很有一套,自“杨三哥工作室”成立以来,至今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事就找杨三哥”已经成为安西村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后的第一选择。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是“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矛盾人民调”,“枫桥经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实践。“杨三哥工作室”的成功让新津县找到一条继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广泛吸纳“五老”“两代表一委员”等基层“新乡贤”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德高望重以及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解决。2016年以来,“敞怀工作室”“庆禄工作室”“殷三哥工作室”“王二姐工作室”等一大批基层个性化特色调解组织在各个村(社区)落地生根,有效促进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随着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的积极介入,“法治诊所”“法官诊疗室”“茶馆说法”等平台载体与基层调解组织深度互动,更是提升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开展邻里互助重塑和谐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是人与人和谐相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邻里和谐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去年以来,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探索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津县在城乡社区全力推行以分一个组、谈一次心、建一个群、吃一顿饭、帮一次忙、当一家人“六个一”活动为基础的“邻里互助”活动。通过近一年实践,互知、互敬、互帮、互助的“一家人·一家亲”新型社区关系正在新津县各个城乡社区悄然兴起,邻里互助的新格局逐渐受到基层群众的追捧。

在将“邻里互助”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进行结合的探索中,新津县各城乡社区积极实施邻里互助“五个守望”,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夯实群众基础。“五个守望”分别是“安全互防、守望平安”,发动居民群众为外出邻里看家守屋,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通报,积极营造家家都是“治安岗”、人人都是“治安员”的群防群治氛围;“矛盾互调、守望和谐”,依托社区综治中心、“一家人”工作室等搭建家庭和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让身边人化解身边矛盾;“环境互创、守望美丽”,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在打扫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卫生的同时,帮助左邻右舍扫一扫地、扔一扔垃圾,共同营造整洁、卫生、优美的邻里环境;“困难互帮、守望温暖”,开展邻里互帮互助活动,组织引导邻居与关爱对象结成“一助一”或“多助一”对子,把社区建设成为温暖大家庭;“文明互享、守望新风”,用“邻里互助公约”促进文明素质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中共新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二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