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秀才和举人有哪些特权?

T雀儿章1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看看古代科举是如何改变人的命运的!

秀才实际就是统治阶级的预备官员了

虽然大多数秀才不能当官,但是他们和普通的老百姓已经有了区别,他们是属于介于官和民之间的阶层,属于统治阶级的预备官员。

而且秀才其实也不好考,清朝从入关到结束科举,二三百年,一共考取了四十六万个秀才,可见难度之大。

秀才的特权包括,免除个人的农业赋税和徭役,还可以领取少量的俸禄,见到县级官员不用下跪,受审不用刑等,可以说一旦考上秀才就可以摆脱原来农民的身份。

考上举人就是一飞冲天了

举人比秀才还难考,整个清朝考取的举人约十五万人,能考上举人,那都是光耀门楣的事情,比如范进中举,就说范进考中举人的故事,乐疯了。

那是因为考上举人,就已经是官了,一般都是县里辅助县长的小官,但是,也很厉害了,能够吃上皇粮的人都是有数的,所以,当官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老百姓最多只能当个吏,一辈子也当不了官,但是举人直接就是官了,可见考上举人,实际就是读书人一飞冲天的过程,至于考上进士,那就是鲤鱼跃龙门,奥特曼变身了。

举人的特权包括,中举后会发一些盘缠供你进京考会试,每个人有三次机会会试,如果三次都没考中进士,那就给一个小官做,每月都会按时领取俸禄,并且见一般的官员都不用下跪。


史论纵横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尽管中不了进士令人遗憾,但是考中秀才和举人已足以安慰人心了。因为单是秀才和举人就享有许多特权,这些特权可以让他们过上相对体面、舒适的生活。归纳起来,他们至少有以下五种特权。

一是免除差役。只要考中秀才,按明朝的法律规定便可免户内二丁差役。要知道明朝时期差役负担是相当重的,一个拥有二十亩田地的中农,一轮到差役,都可能倾家荡产。因此,免除差役对于时人来说,无疑是非常现实的受益。

二是可以购买奴婢使唤。明朝制度规定,平民百姓是不得豢养奴婢的,《大明律》明确写着:“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可以使唤奴婢,是秀才、举人尊贵身份的象征。

三是享受法律上的优待。明朝初年的律例规定,进士、举人、贡生、秀才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虽然这一规定后来没有贯彻,但是举人、秀才们还是可以受到法律的优待。比如当秀才犯了法,地方官在学政革除他功名之前,是不能对他用刑的。如果犯的是轻罪,便只告知学校加以处分了事。

四是免粮。明朝法律规定秀才、举人可以免粮,廪生每年还可以从国家领取为数不少膏火银。更过分的是,有些秀才和举人仗着自己可以免粮的优势,将地主的钱粮挂在自己的名下,帮助地主豁免,从中牟利。

五是礼貌待遇。明清时期的秀才和举人是地方士绅阶层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与地方政府一同管理着地方事务,是地方的管理阶层。明制规定,庶民见了士绅要用官礼谒见,而士绅们见了官员不必下跪。


与书居

明清时期的秀才和举人,享有不同的特权,举人考试层次高于秀才,所以,特权也高于秀才。


一.明清 时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称为“童生”,“童生”也是需要参加童子试考取的身份资格,俗称“白衣”。

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岁白发老翁读书人,未考取生员(秀才),也是童生。

明、清时,科举考试的县试、府试、院试录取者为生员(秀才),乡试录取者为举人,获得不同的功名、入学、教学、出仕为官等特权。

二.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始获得功名;县试、府试、院试第一名称“案首”。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扩招的自费生。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为贡生中的优贡,相当于现在保送读研;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秀才只是取得政府膳食供给,拔贡,入县、府学,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

秀才还有一个特权,可免除差徭,见官不跪拜,诉状不经县吏,直接呈送县官。

秀才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文臣武将幕僚、府州县为吏、账房管家、代写书信诉状修谱等谋生。


二.举人:乡试,省级举行考试,生员(秀才)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举人”,民间习称老爷,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高于秀才,特权当然比秀才高多了,除取得向上层次的考试资格外,还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因此,中举后,有些土财主、富豪会给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中举者,以逃避赋税徭役。

举人高于秀才,还有更大的特权,就是可以出仕为官了,多是担任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级的佐官,亦有出任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举人相当于现在省级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取并任职领导职务,或后备干部继续培养教育,向更高层次——国家输送人才。


你看,《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高兴、激动的疯癫了,可见,举人的特权、待遇之高!

读书人,考个秀才、举人,享受特权,也是可以聊慰十年寒窗苦!


z山海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是古代读书人最高的两个愿望。


那会考一个秀才,比现在考一个博士要难多了,我们可能受各种戏说的电视剧影响,觉得秀才是个很普通的角色,在影视剧里面经常被调侃的角色。

但是实际中秀才的社会地位很高,在明清时期,秀才的考试要三年一次在所在府考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地级市去考试,一般中的名额一个县有10-20个左右,比现在考个博士都难。


看中秀才后,就相当于脱离了平民阶层,首先你本人可以免除劳役,而且你的家人也有两个人可以免除。同时也可以减免税粮的缴纳。而且可以见到地方官不拜,有事儿可以递出名帖面见地方官。而且会有人聘请你去给私塾当老师,或者你可以自己在家开私塾招生,家里有个小康的生活是没问题。

如果你还能更进一步,当上了举人,那就厉害了,平时有生活补助,还会资助你去参加会试,去考进士,如果三次都烤不中,可以去吏部“大挑”,如果你的五官长得比较好的话,那就可以授予了七品县令,或者八品的县尉等官职,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最后混到一个五品的厅级干部是没问题的。


新鲜资讯集散地

书中自有黄金屋,明清的秀才和举人都有特权,秀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特权混个温饱,而举人可以凭借着自己的特权成为一个土财主。

穷秀才,但混个温饱没问题。在明清时期一个考个秀才已经很不简单了,基本脱离了平民阶层,他有免徭役、见县官不跪、过堂免刑等特权,如果每一年县学考核的最高一级廪膳生员,还可以享受国家补助。同时,秀才可以成为私塾先生,可以收取学费,养家糊口还是没有问题的。

举人已经开始称老爷了,在明清时期举人是相当了不起的,混得好的话,不用考进士,就可以为官,这也算举人的特权之一。除此之外,举人还有免徭役免税的名额,这一条可是天大的好处,大量的百姓为了免徭役免税直接向举人献地,成为举人的佃户,而举人一句就成为了大财主,而且还有国家的补助,可谓衣食无忧,安心学习,继续考进士。

总之,在明清时期秀才和举人都是已经是特权阶级了,脱离了贫民身份,生活因身份的改变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古人要读书考功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