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代十國這段時間幾乎沒有存在感?

虔雩志錄

每段歷史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五代十國也並不例外。之所以大家感到五代十國的存在感好像沒那麼強烈,是因為在學生教育階段,學習的是通史。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這段只有6、70年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因此多簡略而過。實際上,五代十國在亂世中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雖然戰亂也破壞了許多,但不容我們忽視。

五代十國的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960)與十國(902~979 )的合稱。五代指的是唐滅後在中原地區先後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指的是中原地區以外的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五代十國是唐朝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這一時期,各政權叛變奪位情況多有發生,而紛亂的局勢也使得重武輕文的觀念流行於世。這也是為什麼宋朝建立之後會有重文輕武的政策,是吸取了五代十國的教訓。而中國的內亂,也給周邊的少數民族發展的機會。遼朝和西夏的建立,靜海軍(交趾,後來的越南)自此脫離中國。這也對兩宋時期的國際形勢造成深遠影響。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五代十國時期,也有亂世中的梟雄。如:朱溫、李克用、劉知遠、柴榮。政治體制大致沿用唐朝制度。經濟方面,由於北方戰火不斷,人口銳減,經濟實力下降;而人口的南遷,進一步促進南方的發展。經濟重心不斷南移,最終在兩宋時期完成這一過程。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的絲織、農桑、茶葉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此時的對外貿易也漢興旺,東自高麗、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三佛齊,都有商業往來。這一切都影響了宋朝的經濟。科技方面雖不及唐朝,但整體上制瓷雕版、農業水利與火器方面仍有發展。雕版刻印的“九經”、農書《四時纂要》等。之後的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科技最發達的朝代之一,相信與五代十國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史書方面,《舊唐書》的撰寫尤為突出。西蜀和南唐詞人較多。韋莊、歐陽炯、馮延巳、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等都在詩詞上有所創新,小有成就。繪畫方面,顧閎中所畫《韓熙載夜宴圖》,亦為傳世的藝術珍品。因此,五代十國時期雖然短暫,也為我國曆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國家人文歷史

我來提供一點看法,求教高明。

首先,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的最異常狀態。

五代十國有點像中國歷史的難產。

自北宋大軍在公元979年滅掉北漢,基本統一中國,有長達70多年時間裡,中國的疆域、人口、國族都處於割據和對立狀態。繼起為梁、唐、晉、漢、週五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紛現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及北漢等十幾個獨立政權,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過去的中國,都是以大型帝國的形式存在的,以一種普世的價值行之宇內,雖然並沒有明確的主權和民族觀念,也時有中央權力分裂有地方短暫脫軌,但一定存在一個大家所共尊的認同主體。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這種政治體系、經濟體系、文化體系各自為尊如此長時間的狀況,也只有春秋戰國時代層面出現過——即便是春秋戰國時代,網絡雖不凝聚,但還是共享著一個公認的文化體系或者說理念系統,比如華夏的世界觀,比如中原正朔的文明觀。實際上,五代十國呈現的狀態,已經是西方史中常見的“城邦世界”秩序,是我們正統史觀以外的其他體系,在我們後來的歷史闡釋中,是一個難以處理的斷裂局面。

其次,中國歷史的“正統觀”排斥五代十國的“異質性”

五代十國自然也是中古時代以天下中心自居的中國生下的一個怪胎。

雖然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地方融匯的 國家體系,但是,在過去中國正統的歷史意識和評判中,還是有所謂華夏文明核心的意識,是一個有著高度同質性質的體系。而在五代十國時期,這種整合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國固有疆域之內的整合,面對的不僅僅只是內部的分裂,更是外來異質文化的衝擊和侵襲;是外來族群的移動,不僅只是中國社會的重組,更是過去固有的中國——夷狄主客文化之間的改弦更張,是由客入主,鵲巢鳩佔。比如過去的宗周所在地陝西山西一代,是華夏世界的中心,五代十國時期卻成為了“夷狄化”最深的地域,此時整個中國世界滿足入侵,外來宗教傳播中土,帝國崩潰,從後世的文化立場而言,五代十國完全是異質性的過渡時期。

後來,當代學界泰斗、廣東潮州籍學者饒宗頤寫《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也是對此有感。在這本書中,有一章節“”晉初及北朝修史斷限之爭論”,非常細緻的描述了中國過去“正統史”觀在面對五代十國的異質性歷史時,是如何的為難。也就是說,中國曆代史家,是以五德、正閏、王霸、夷夏等評定王朝之正統,其中三國、南北朝、五代、宋遼金等特殊時期的相關論述歷來都是各執一詞,更有甚者直接不承認五代十國之統緒,更不要說給予平等的重視。

所以,這段歷史是一直得到漠視的,雖然皇家頒佈的正史中五代史也廁居一席,但薄薄一二小本,也向來並未引起普遍重視。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後,邊疆史地之學,因為時局的刺激,特別是西北、東北和西南史地,才開始引發關注,又有錢大昕、沈曾植等大師引領風潮,遂成為一類極其特殊的地方誌學。甚至到了建國後,點校二十四史時,因為資料的相對缺乏,專業學者的稀缺,五代十國關聯部分的點校都成了最艱鉅的一部分。這個,朱季海在《南齊書校議》中的感嘆聲音宛在。

朋友,您看後有什麼感想或者不同意見嗎?歡迎留言評論交流。更多有意思的答覆,敬請關注敝號!謝謝您!


劉愚愚

五代十國關注的人少,很大原因和我們的文化性格相關,喜歡“大團圓”的結局,而討厭國破家亡的時代。所以,我們總是不斷宣揚那些盛世王朝的繁榮強盛,而選擇性的“遺忘”那些分崩離析的記憶。正如阿Q總是掛在嘴上的那句話,“你算什麼東西,老子曾經也富過”,好事情總能讓人高興,即使已經過去了許久。

名臣魏徵曾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其實,歷史無論好壞,都能教我們一些做事做人的道理,完全沒必要厚此薄彼。五代十國雖說是亂世,國土淪喪,黎民塗炭,然,若不是屈辱地“苦撐”,我們隨時可能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當然,亂世出英雄,五代十國雖沒有遇到它的羅貫中,但依然無法掩飾它堪比三國的精彩。

後唐莊宗,李存勖,就是一位引人深思的英雄。起初,他的父親晉王李克用被梁帝朱溫聯合契丹人殺害了,死前卻交給他三支箭,代表他的三個仇敵,後梁、契丹及燕王。李存勖每次征戰都佩戴這三隻箭,表示不忘世仇,最終不辱使命,綁縛燕王、將梁帝父子人頭裝到盒子裡,把三支箭交換了宗廟,可謂大仇得報,揚眉吐氣!但這個大英雄,卻偏偏喜歡聽戲,寵信戲子,最終被大將所殺,死前除了身旁戲子竟無人可用,真是悲哀!史學家、文學家歐陽修以此作《伶官傳序》,藉以諷刺莊宗,警示後人,不可因一己私慾,耽誤了大好前程。

兒皇帝,石敬唐,則是個買國求榮的梟雄,以致宋朝皇帝每次被遼金羞辱後,都把他當成罪魁禍首來罵娘,這是怎麼回事?石敬唐原本是後唐明宗的女婿,卻與太子相互不對付,兩人明爭暗鬥。可事與願違,太子最後登機成了皇帝,第一個要討伐的就是石敬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將怎麼能和皇帝對抗。實力不濟的石敬唐竟然向契丹求救兵,條件是稱小自己十幾歲的契丹皇帝“父王”,並且割讓中原王朝世代抵禦北方鐵騎的燕雲十六州。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唐反敗為勝了,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可是,石敬唐不要臉倒無所謂,從此中國北方便無險可守了,以致中原王朝需要數倍的兵力去鎮守北疆,也時常事倍功半。

五代十國,是盛唐向繁宋過度的一個重要時期,其中英雄輩出,故事也很精彩。並非沒有“存在感”,而是後人依據喜好,選擇性的忽略了這段歷史。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去關注,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輝說BOOK

五代十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感微弱,大概有以下幾大原因:

1.五代時期太短,政權更迭
頻繁,缺乏標誌性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和人物。


(五代十國簡要地圖)

907年唐朝滅亡,960年北宋建立,五代十國不過53年。變動中的亂世,社會不穩定,人們難以安定下來發展,文化思想更是少有進步。整個國家的命運,在不同的軍事集團手中翻騰。最終並未給後世留下特別值得紀念的偉大歷史事件和卓越的歷史人物。至於李煜,雖然是大藝術家、詞人,但更是亡國之君、不稱職的皇帝。後人欣賞他的文才,但是對他作為國君的批評卻很嚴厲。

2.關於五代十國這一時期,缺少詳盡的史書記載。

《舊五代史》對這一時期的歷史記載比較細緻,但是因為政權更迭頻繁、文獻保留不足,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比較模糊。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文學性更高,但主要是作為宋代君主統治的鑑戒,對五代歷史本身關注得不夠細緻。因為此書,相對詳細的《舊五代史》逐漸被人忽視,以致失傳。有關這一時期的歷史,就更加模糊了。這就阻礙了人們瞭解和關注這一時期的歷史狀況。

(唐太宗李世民)

3.五代,在偉大的唐朝和文明的宋代之間,被唐宋遮住了光芒,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

唐代各方面都非常繁盛,宋代軍事相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契丹(遼國)、西夏、金國(女真)和元朝(蒙古)較弱,但是,宋代的文化、思想、文學、藝術、學術、科技和商業等等,都極為發達,在很多方面甚至超過了唐代。它的政治制度和體制,比唐代更為健全完善。處在唐宋之間,五代十國存在感微弱是在所難免的。(圖片自網絡,侵刪)




風雅人文觀察

主要是五代十國太異常,七十多年的時間,後漢,後蜀,前秦各大亂七八糟的王朝都出現了。



以前的中國是華夏文明核心的意識,到了五代十國,各大蠻族都來入侵中原,外來中教傳播中土,這個過程中,五代十國完全成為了蠻族的國家。異質性的過程。



而且五代十國政權頻繁,我方唱罷你登場,幾乎留下的史料很少,而且五代十國前面是大唐,軍事經濟繁榮,後面是宋朝,思想經濟文化超越了唐朝。所以五代十國存在感非常低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因為時間不長,又亂得不夠徹底,所以往往會被歷史說忽略。

五代十國,就是夾在唐宋之間的一個短暫亂時。這個亂世其實我們可以看作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延續。


在這一時期,中原地區的梁、唐、晉、漢、週五個藩鎮型王朝走馬登場。這五代雖然比其餘割據的十國要強,但都無法完成漢地的統一,因此才導致割據局面的延續,直到北宋的建立。

從907年唐朝滅亡,到979年宋滅北漢為止,五代十國前後達72年。這與魏晉南北朝長達三百多年的分裂相比,它又太短了;與三國爭霸、五胡亂華、靖康之恥等將星雲集、動盪慘烈的亂世相比,它又顯得過於平淡無奇了些。


作為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五代十國和唐末相比,其實主要區別就是少了個唐天子而已。各地藩鎮還是舞照跳仗照打,沒有社會局勢的本質鉅變。

而且期間,又出了孟旭和李煜這樣的文人皇帝,還有花蕊夫人、大小周後這些風月佳人,又使得這個亂世少了些金戈鐵馬,多了些文藝氣息……


要知道,我們是一個歌頌英雄人物的民族。三國時代的云云將星、靖康之變後的金戈鐵馬,都是我們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亂中帶點詩意的五代十國,就很容易讓我們對這段動亂歲月有所忽視。


這些歷史要讀

從小就覺得“五代十國”這個概念是深灰色的,看不清也不大想看清,可能就是它著實沒有存在感吧!糾乎原因,以下幾點:時短,五代十幾朝歷時五十年,僅僅是一個人的平均壽命長度;混亂,你方唱罷我登場,人物事件千絲萬縷亂如麻;人性的泯滅,也可以稱人性的暴露,反覆無常,賣主求榮,荒淫無度,人類歷史上最不齒的人性醜惡罄竹難書;文化真空,連綿不斷的戰亂,使中原大地半個世紀堅壁清野,文化進程突然斷崖,歷史是人寫出來的,少有能寫之人,能寫之境,能寫之事。


Amontse

良心話,主要是沒人吹……

隋唐初年也就幾十年,漢末三國也不過就百多年……奈何有小說家跟著吹,要是歷史上留下幾部靠譜的文學作品,那頓時就刷了許多存在感……

比如說五代十國雖然不紅,十三太保李存孝就很紅啊……


一千三百多個用戶名

人類偉大的標杆。國際之花,美國是全人類的嚮往神秘之處,是他叫人類,一次又一次得到了解放與自由。全人類頂尖人才匯聚之州。為全人類培養出數以萬計高端思想人才。剷除了邪惡。一些家族獨裁專制的黑暗勢力逐漸的消失為全人類窮苦人再次打開光明之門。維護了和平,也促使人類的科技思想道德不斷進步,熱愛美國是全人類的責任。我們要維護好得來不易的超前思想。為人類正義而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