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代十国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存在感?

虔雩志录

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五代十国也并不例外。之所以大家感到五代十国的存在感好像没那么强烈,是因为在学生教育阶段,学习的是通史。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段只有6、70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因此多简略而过。实际上,五代十国在乱世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战乱也破坏了许多,但不容我们忽视。

五代十国的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960)与十国(902~979 )的合称。五代指的是唐灭后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十国指的是中原地区以外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一时期,各政权叛变夺位情况多有发生,而纷乱的局势也使得重武轻文的观念流行于世。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建立之后会有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吸取了五代十国的教训。而中国的内乱,也给周边的少数民族发展的机会。辽朝和西夏的建立,静海军(交趾,后来的越南)自此脱离中国。这也对两宋时期的国际形势造成深远影响。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十国时期,也有乱世中的枭雄。如:朱温、李克用、刘知远、柴荣。政治体制大致沿用唐朝制度。经济方面,由于北方战火不断,人口锐减,经济实力下降;而人口的南迁,进一步促进南方的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在两宋时期完成这一过程。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丝织、农桑、茶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对外贸易也汉兴旺,东自高丽、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三佛齐,都有商业往来。这一切都影响了宋朝的经济。科技方面虽不及唐朝,但整体上制瓷雕版、农业水利与火器方面仍有发展。雕版刻印的“九经”、农书《四时纂要》等。之后的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相信与五代十国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史书方面,《旧唐书》的撰写尤为突出。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韦庄、欧阳炯、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等都在诗词上有所创新,小有成就。绘画方面,顾闳中所画《韩熙载夜宴图》,亦为传世的艺术珍品。因此,五代十国时期虽然短暂,也为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家人文历史

我来提供一点看法,求教高明。

首先,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最异常状态。

五代十国有点像中国历史的难产。

自北宋大军在公元979年灭掉北汉,基本统一中国,有长达7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疆域、人口、国族都处于割据和对立状态。继起为梁、唐、晋、汉、周五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纷现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及北汉等十几个独立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过去的中国,都是以大型帝国的形式存在的,以一种普世的价值行之宇内,虽然并没有明确的主权和民族观念,也时有中央权力分裂有地方短暂脱轨,但一定存在一个大家所共尊的认同主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这种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文化体系各自为尊如此长时间的状况,也只有春秋战国时代层面出现过——即便是春秋战国时代,网络虽不凝聚,但还是共享着一个公认的文化体系或者说理念系统,比如华夏的世界观,比如中原正朔的文明观。实际上,五代十国呈现的状态,已经是西方史中常见的“城邦世界”秩序,是我们正统史观以外的其他体系,在我们后来的历史阐释中,是一个难以处理的断裂局面。

其次,中国历史的“正统观”排斥五代十国的“异质性”

五代十国自然也是中古时代以天下中心自居的中国生下的一个怪胎。

虽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方融汇的 国家体系,但是,在过去中国正统的历史意识和评判中,还是有所谓华夏文明核心的意识,是一个有着高度同质性质的体系。而在五代十国时期,这种整合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固有疆域之内的整合,面对的不仅仅只是内部的分裂,更是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和侵袭;是外来族群的移动,不仅只是中国社会的重组,更是过去固有的中国——夷狄主客文化之间的改弦更张,是由客入主,鹊巢鸠占。比如过去的宗周所在地陕西山西一代,是华夏世界的中心,五代十国时期却成为了“夷狄化”最深的地域,此时整个中国世界满足入侵,外来宗教传播中土,帝国崩溃,从后世的文化立场而言,五代十国完全是异质性的过渡时期。

后来,当代学界泰斗、广东潮州籍学者饶宗颐写《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也是对此有感。在这本书中,有一章节“”晋初及北朝修史断限之争论”,非常细致的描述了中国过去“正统史”观在面对五代十国的异质性历史时,是如何的为难。也就是说,中国历代史家,是以五德、正闰、王霸、夷夏等评定王朝之正统,其中三国、南北朝、五代、宋辽金等特殊时期的相关论述历来都是各执一词,更有甚者直接不承认五代十国之统绪,更不要说给予平等的重视。

所以,这段历史是一直得到漠视的,虽然皇家颁布的正史中五代史也厕居一席,但薄薄一二小本,也向来并未引起普遍重视。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后,边疆史地之学,因为时局的刺激,特别是西北、东北和西南史地,才开始引发关注,又有钱大昕、沈曾植等大师引领风潮,遂成为一类极其特殊的地方志学。甚至到了建国后,点校二十四史时,因为资料的相对缺乏,专业学者的稀缺,五代十国关联部分的点校都成了最艰巨的一部分。这个,朱季海在《南齐书校议》中的感叹声音宛在。

朋友,您看后有什么感想或者不同意见吗?欢迎留言评论交流。更多有意思的答复,敬请关注敝号!谢谢您!


刘愚愚

五代十国关注的人少,很大原因和我们的文化性格相关,喜欢“大团圆”的结局,而讨厌国破家亡的时代。所以,我们总是不断宣扬那些盛世王朝的繁荣强盛,而选择性的“遗忘”那些分崩离析的记忆。正如阿Q总是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算什么东西,老子曾经也富过”,好事情总能让人高兴,即使已经过去了许久。

名臣魏征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其实,历史无论好坏,都能教我们一些做事做人的道理,完全没必要厚此薄彼。五代十国虽说是乱世,国土沦丧,黎民涂炭,然,若不是屈辱地“苦撑”,我们随时可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当然,乱世出英雄,五代十国虽没有遇到它的罗贯中,但依然无法掩饰它堪比三国的精彩。

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一位引人深思的英雄。起初,他的父亲晋王李克用被梁帝朱温联合契丹人杀害了,死前却交给他三支箭,代表他的三个仇敌,后梁、契丹及燕王。李存勖每次征战都佩戴这三只箭,表示不忘世仇,最终不辱使命,绑缚燕王、将梁帝父子人头装到盒子里,把三支箭交换了宗庙,可谓大仇得报,扬眉吐气!但这个大英雄,却偏偏喜欢听戏,宠信戏子,最终被大将所杀,死前除了身旁戏子竟无人可用,真是悲哀!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以此作《伶官传序》,借以讽刺庄宗,警示后人,不可因一己私欲,耽误了大好前程。

儿皇帝,石敬唐,则是个买国求荣的枭雄,以致宋朝皇帝每次被辽金羞辱后,都把他当成罪魁祸首来骂娘,这是怎么回事?石敬唐原本是后唐明宗的女婿,却与太子相互不对付,两人明争暗斗。可事与愿违,太子最后登机成了皇帝,第一个要讨伐的就是石敬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将怎么能和皇帝对抗。实力不济的石敬唐竟然向契丹求救兵,条件是称小自己十几岁的契丹皇帝“父王”,并且割让中原王朝世代抵御北方铁骑的燕云十六州。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唐反败为胜了,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可是,石敬唐不要脸倒无所谓,从此中国北方便无险可守了,以致中原王朝需要数倍的兵力去镇守北疆,也时常事倍功半。

五代十国,是盛唐向繁宋过度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英雄辈出,故事也很精彩。并非没有“存在感”,而是后人依据喜好,选择性的忽略了这段历史。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多去关注,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辉说BOOK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微弱,大概有以下几大原因:

1.五代时期太短,政权更迭
频繁,缺乏标志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和人物。


(五代十国简要地图)

907年唐朝灭亡,960年北宋建立,五代十国不过53年。变动中的乱世,社会不稳定,人们难以安定下来发展,文化思想更是少有进步。整个国家的命运,在不同的军事集团手中翻腾。最终并未给后世留下特别值得纪念的伟大历史事件和卓越的历史人物。至于李煜,虽然是大艺术家、词人,但更是亡国之君、不称职的皇帝。后人欣赏他的文才,但是对他作为国君的批评却很严厉。

2.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缺少详尽的史书记载。

《旧五代史》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记载比较细致,但是因为政权更迭频繁、文献保留不足,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比较模糊。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文学性更高,但主要是作为宋代君主统治的鉴戒,对五代历史本身关注得不够细致。因为此书,相对详细的《旧五代史》逐渐被人忽视,以致失传。有关这一时期的历史,就更加模糊了。这就阻碍了人们了解和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

(唐太宗李世民)

3.五代,在伟大的唐朝和文明的宋代之间,被唐宋遮住了光芒,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

唐代各方面都非常繁盛,宋代军事相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契丹(辽国)、西夏、金国(女真)和元朝(蒙古)较弱,但是,宋代的文化、思想、文学、艺术、学术、科技和商业等等,都极为发达,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唐代。它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比唐代更为健全完善。处在唐宋之间,五代十国存在感微弱是在所难免的。(图片自网络,侵删)




风雅人文观察

主要是五代十国太异常,七十多年的时间,后汉,后蜀,前秦各大乱七八糟的王朝都出现了。



以前的中国是华夏文明核心的意识,到了五代十国,各大蛮族都来入侵中原,外来中教传播中土,这个过程中,五代十国完全成为了蛮族的国家。异质性的过程。



而且五代十国政权频繁,我方唱罢你登场,几乎留下的史料很少,而且五代十国前面是大唐,军事经济繁荣,后面是宋朝,思想经济文化超越了唐朝。所以五代十国存在感非常低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因为时间不长,又乱得不够彻底,所以往往会被历史说忽略。

五代十国,就是夹在唐宋之间的一个短暂乱时。这个乱世其实我们可以看作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梁、唐、晋、汉、周五个藩镇型王朝走马登场。这五代虽然比其余割据的十国要强,但都无法完成汉地的统一,因此才导致割据局面的延续,直到北宋的建立。

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79年宋灭北汉为止,五代十国前后达72年。这与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相比,它又太短了;与三国争霸、五胡乱华、靖康之耻等将星云集、动荡惨烈的乱世相比,它又显得过于平淡无奇了些。


作为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和唐末相比,其实主要区别就是少了个唐天子而已。各地藩镇还是舞照跳仗照打,没有社会局势的本质巨变。

而且期间,又出了孟旭和李煜这样的文人皇帝,还有花蕊夫人、大小周后这些风月佳人,又使得这个乱世少了些金戈铁马,多了些文艺气息……


要知道,我们是一个歌颂英雄人物的民族。三国时代的云云将星、靖康之变后的金戈铁马,都是我们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乱中带点诗意的五代十国,就很容易让我们对这段动乱岁月有所忽视。


这些历史要读

从小就觉得“五代十国”这个概念是深灰色的,看不清也不大想看清,可能就是它着实没有存在感吧!纠乎原因,以下几点:时短,五代十几朝历时五十年,仅仅是一个人的平均寿命长度;混乱,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物事件千丝万缕乱如麻;人性的泯灭,也可以称人性的暴露,反复无常,卖主求荣,荒淫无度,人类历史上最不齿的人性丑恶罄竹难书;文化真空,连绵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地半个世纪坚壁清野,文化进程突然断崖,历史是人写出来的,少有能写之人,能写之境,能写之事。


Amontse

良心话,主要是没人吹……

隋唐初年也就几十年,汉末三国也不过就百多年……奈何有小说家跟着吹,要是历史上留下几部靠谱的文学作品,那顿时就刷了许多存在感……

比如说五代十国虽然不红,十三太保李存孝就很红啊……


一千三百多个用户名

人类伟大的标杆。国际之花,美国是全人类的向往神秘之处,是他叫人类,一次又一次得到了解放与自由。全人类顶尖人才汇聚之州。为全人类培养出数以万计高端思想人才。铲除了邪恶。一些家族独裁专制的黑暗势力逐渐的消失为全人类穷苦人再次打开光明之门。维护了和平,也促使人类的科技思想道德不断进步,热爱美国是全人类的责任。我们要维护好得来不易的超前思想。为人类正义而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