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了寬鬆?一個天大的誤會!

​​這幾天,中國宣佈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擔保品範圍,將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等納入。

從理論上來說,新增質押債券可提供約5000億左右的基礎貨幣,這也算是一個突破。

但是這幾天,很多言論開始出現了,認為中國這是進入了寬鬆貨幣政策,進入了中國式QE。

實際上,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給很多人造成了心理衝擊和焦慮,這裡要說明的是,中國並沒有進入寬鬆貨幣政策,也不屬於QE。

1、這次擴大MLF擔保品的範圍,最重要的是為了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經濟等,鼓勵銀行貸款向實體經濟投放。

2、這等於將三農等債券與國家基礎建設債券等信用等同,消除了基礎貨幣來源的不平等性。

3、補充一些大力發展小微貸款、三農貸款的商業銀行的流動性。

以上幾點,才是這次增加MLF擔保品的真正原因,一些人因此故意散播中國的貨幣政策寬鬆了,中國進入了QE,房價因此要大漲,是不專業或者別有用心的。

1、從貨幣的本質上來講,這只是增加了投放基礎貨幣的一個渠道,並不是增加基礎貨幣。

2、這裡面央行沒有主動投放基礎貨幣,還是要看商業銀行的需求,以及商業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質押擔保品。

這等於是保留了一個投放基礎貨幣,投放流動性的通道,至於何時啟動,還有很多要求。

當然了,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已經到了戰略性改變的時刻,現在國內外的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1、過去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特別多,因此外匯佔款是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方式。

2、現在特朗普發動了貿易戰,要求中國大力減少貿易順差。

3、通過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佔款進行基礎貨幣投放的方式也就要發生改變。

4、如果外匯佔款大幅度減少,甚至負增長,如果按照過去的基礎貨幣投放方式,中國的基礎貨幣也會負增長,這將導致流動性的緊張。

因此,中國新增了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包括這次擴大MLF擔保品,就是體現,這是中國補充流動性的方式。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加大,中國依靠外匯佔款投放基礎貨幣方式也將越來越減少,要是哪天不需要外匯佔款來投放基礎貨幣了,那人民幣國際化就真正成功了。

所以,看到外匯佔款減少,大家也不用擔心,看到基礎貨幣投放的方式增加,大家也不用擔心,只不過現在是提高了人民幣的信用,降低了美元等外匯的信用而已。

很多人擔心中國進入了寬鬆貨幣政策的,擔心QE來了,那絕對是杞人憂天,這是自尋煩惱。

中國有沒有進入貨幣寬鬆期,看的不是這個,而應該盯住M2的增速,現在M2增速才8.3%,這是一個緊縮的貨幣增速,而不是寬鬆的。

除非M2增速大幅度增加到15%以上,這樣才是適度的寬鬆,現在還在8%多一點,大家真不用擔心。

中國要寬鬆貨幣政策,首先應該大幅度降準,這是釋放流動性最快的方式,如果連續大幅度降準,那才有可能進入寬鬆貨幣期。

這幾天,對於這個政策的評論非常多,很多人都在誤導群眾,故意說成是寬鬆,讓大家焦慮,擔心房價暴漲。

現在大家不用焦慮,也不用擔心,而應該理性的分析和看待,可以說這幾年,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偏緊的,因為降槓桿還在持續,金融監管史無前例的嚴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