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派姜建春的“军令状”能否给西安教育一剂良药?

随着西安小升初摇号政策的出台,空缺了一年多的西安市教育局局长

终于尘埃落定。1968年出生的姜建春

改革派姜建春的“军令状”能否给西安教育一剂良药?

新任教育局局长

“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提起姜建春,这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或许并不陌生。他是渭南白水县人,白水自古是文昌之地,不仅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更是酿造出了让一代枭雄感慨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所谓诗酒趁年华,从姜建春之前的个人履历上来看,这位高级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大概分为两部分:

一是西安市高新区,二是西安市发改委。

在高新区任职期间,主要是在对外宣传办公室、发展策划局、统计局和商务局等多个部门担任要职,直至管委会副主任。主管的工作是对外宣传、发展改革、经贸投资。

这些看起来似乎与西安教育工作交集并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工作领域范围内,“改革”、“创新”’、“科技”一直是贯穿其工作轨迹的高频词,而这些似乎也正是西安教育急需下大力气改进的方面。

改革派姜建春的“军令状”能否给西安教育一剂良药?

例如谈到未来的西安教育,姜建春说:“教育方面可能会带来国际上的学校设分校的机会,加强西安和国际学校的合作,使西安的学生有更多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

虽然姜建春没有太多教育经历,但是西安教育急需一位改革派出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文宣功底与发改委的经历,让姜建春成为西安市教育局“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一任局长。

教育问题:千疮百孔

任重而道远

可以说,新上任的这位教育局长,可谓万众瞩目。

因为教育对于西安来说很重要,而就西安教育本事来讲,又不太尽人意。

自从李颖科2017年3月不再担任西安教育局长之后,局长之位空缺了整整了一年之久,整个西安教育系统都备受考验与煎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种种猜测和质疑。

陕西历来是教育大省,西安更是拥有众多高校。而说起西安教育,恐怕多多少少都会遭到人们吐糟。

改革派姜建春的“军令状”能否给西安教育一剂良药?

上学难,上好学校难。

高品质的学校少,整体布局差,教育资源不均衡。

公办弱、民办强,西安教育长期的病态呈现。

补课泛滥,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

教育管理体系错综复杂,基础教育体系混乱等等。

此前,西安市教育局在局长人选定不下来的情况下运行了400多天,前一段时间一再推迟的教育问政,最终还是以21.89分的超低分收尾,足足显示出人们对于西安教育的失望。

而此次,这位新局长的上任,在西安教育广被人诟病的这样一种情况下,又会给教育界带来什么变革?

西安最受关注的官员之一

立下军令状

这一连串问题让姜建春成为西安最受关注的官员之一这个时候接任教育局长,不得不说是个“烫手山芋”,他同时也被认为是“西安市最有勇气的官员”

姜建春在任职表态中,也立下了“军令状”——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高质少、布局差、负担重、乱象多

”等诸多问题,下硬茬切断非法利益链,让教育回归本位,“尽快使西安教育从21.89的低分提升到及格,再驰而不息地从及格提升到优秀。”

改革派姜建春的“军令状”能否给西安教育一剂良药?

在5号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上任一星期的姜建春就指出“问政”反映出的西安教育的七个问题:

教育改革难度大;

教育审批时限长、环节多;

需要协调部门多;

教育管理体制,尤其是行政区和开发区之间的权责利不明确;

教育投入不够;

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

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落实不够好。

能够弄清楚教育问题的根源,就为未来的西安教育指明了方向。把时间和资源聚焦在实实在在的问题上,才能早点见到效果。这位“改革派”的官员,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改革派姜建春的“军令状”能否给西安教育一剂良药?

同时,关于教育问题,姜建春也提出了6点希望:

一是强化为民情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是强化“一盘棋”思想,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

三是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按照“革命+改革”的要求解决教育难题;

四是强化求真务实作风,从一件一件小事、一项一项工作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让群众感受到教育的变化;

五是强化必胜的信念,有了国家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家长的期待、社会的关切,西安教育将迎来最好时期;

六是树立底线思维,勤政廉洁。

客观的讲,西安目前诸多积重难返的教育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但是此次,西安能够选派调用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