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電動車集團董事

應該說,蘇聯打日本,開始很艱難,後來很輕鬆。



蘇聯在二戰中一共和日本發生過三次大的戰役。第一次是1938年的張鼓峰戰役,第二次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第三次是1945年的八月風暴。

張鼓峰戰役

九一八事變之後,整個東北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而北邊的蘇聯當然不甘心自己垂涎已久的東北就這樣被日本佔領。蘇聯的企圖日本人心知肚明,遂早早的就做好了和蘇聯作戰的準備。1938年5月,日本陸軍指使朝鮮會寧軍(偽軍)在張鼓峰附近的張其峰修築公事,以備有可能和蘇聯在蘇滿爭議地點張鼓峰發生衝突之需。蘇聯方面於次月直接出兵佔領了張鼓峰,並修建公事。蘇日雙方在進行了一輪口水戰之後,不再廢話,於7月30日起直接開打。日本投入了7000多人的部隊,火炮38門。而蘇聯方面的投入就壯觀得多了,一共投入23000兵力,火炮237門,坦克285輛,飛機250架。結果蘇聯陣亡792人,損毀坦克三輛,日本陣亡526人,蘇聯慘勝。從數據上看,蘇聯要戰勝日本,投入了數倍的人力,以及絕對優勢的飛機坦克火炮等,才迫使日本方面在8月11日主動要求停戰。最後張鼓峰由蘇聯佔領,日本退回圖們江,不再和蘇聯吵吵。之所以日本沒有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是因為當時的日本陸軍部和海軍部發生了分歧 ,陸軍想給蘇聯點顏色看看,而海軍部要求陸軍部配合漢口登陸戰,所以日本陸軍投入戰役的兵力和武器都比蘇聯要少的多。而蘇聯方面,經歷了三十年代大清洗之後,優秀軍事人才幾乎被一網打盡,武器裝備雖然可以大批量生產,但是人才難得啊!

諾門坎戰役


諾門坎戰役的發生,表面看依然是蘇聯和偽滿洲邊境爭端的產物,事實上是日本施行其北進計劃,也就是從遠東入侵蘇聯,和希特勒在烏拉爾山勝利會師的狂妄計劃。

1939年5月4日,蓄謀已久的日軍進攻蒙古哈拉哈地區,以作為北進計劃的跳板入侵蘇聯。蘇聯方面根據《蘇蒙互助協定》派兵參戰。此戰一共持續到9月16日。蘇聯方面由朱可夫親自帶隊和日本關東軍鏖戰。蘇日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大致相當,都是58000人左右,蘇軍陣亡9700人,日軍陣亡8700人。依然是慘勝。不過,蘇聯這一仗打得比上一次的張鼓峰戰役進步了不少,日軍此次還投入了150輛坦克,180架飛機,以及火炮裝甲車數百,最後還是被迫和蘇聯簽訂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應該和朱可夫的領軍才能脫不了關係。

八月風暴就簡單多了。1945年8月6日,日本迎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天皇嘴硬不投降,美帝不客氣再來一顆。蘇聯看準了時機,出兵百萬橫掃駐留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最後蘇聯把剩下的六十萬關東軍殘餘帶到西伯利亞做苦力。此次戰役可以用秋風掃落葉來形容。為什麼呢?在諾門坎戰役失敗之後,北進不成的日軍改為施行南進計劃,於1941年12月7日襲擊了美國珍珠港。結果半年後開始被美國揍得鼻青臉腫。為了帝國的勝利,日本把關東軍精銳全部抽調到太平洋戰場,也當了炮灰。可以說,八月風暴開始之時的關東軍雖然號稱百萬,事實上多是一些老弱退休的軍人,沒有像樣的戰鬥力。加上日本戰敗的趨勢已經無法避免,日本關東軍普遍士氣低落,只求留得一條性命回日本。所以並沒有給蘇聯造成太大的麻煩。



至於說美軍打日本很艱難,也確實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正值日本軍隊誓死保衛戰爭機器繼續運轉的時期。由於美國對日本施行了石油、橡膠和廢鋼鐵禁運,日本軍國主義面臨生死抉擇,當然會拼死抵抗。當時的日本海軍力量曾經一度超過美國,空軍共有六萬多架戰機,這給美國逐島登錄的作戰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僅僅是一個硫磺島戰役,美軍就陣亡了兩萬多士兵。瓜島之戰更是被日軍稱之為玉碎戰場,美軍留下一萬多具屍體,日軍留下了近五萬亡魂,可想戰爭之慘烈。整個太平洋戰爭(1947.12.7--1945.9.9)期間,美軍損失海陸空軍士兵四十五萬,日軍陣亡一百五十萬,受傷和失蹤人員近百萬人。如果按照傷亡比來看的話,題目應該反過來說,蘇聯打日本打基本是慘勝,而美軍打鬼子還是相對輕鬆的。


獨釣寒江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奪島戰役中,同日本人的確打的很慘烈。日本國土狹小,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奪取大陸,擁有想鄰居家一樣的陸地邊界。

即使這一目的達不到,其本身固有的領土也是必須保護的根基,在日本人眼裡,幾個日本島嶼就是他們的命,寸土寸金,少了哪一寸土地對日本來說都像是扒皮抽筋。

因此美國人在西太平洋的其他島嶼與日本人雖然打的慘烈,但與進攻被日本視為本土的沖繩時,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日本軍隊在此次戰役中共損失10一萬人,傷7000多人,而美軍死亡人數也在5萬人左右。在日本人看來,本土之戰是關乎民族生存的戰役,他們也不認為盟國會放過他們,他們抱定了民族滅亡的念頭,因此打起仗來既不惜力,也不惜命。

不但捨得自己的命,重生的原著民被趕上戰場或者集體槍殺的,據戰後統計,在14萬人左右,佔重生原著民的三分之一。

日本還把沖繩各個中學裡的青少年強行編入軍種,組成“勤皇軍”,被迫上戰場的1700多人,最後戰死的有千餘人。

從這些數字來看,美國人打日本的確不好打,再看蘇聯,似乎百萬蘇軍,中國東北,一個衝鋒,日本就死的死投降的投降了,看起來的確簡單。


但數百萬人的戰役,哪裡有文字描述的那麼簡單,簡單的話也不用百萬人群毆日本人了,因此戰爭沒有簡單之分,只有勝利和失敗。

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都不是一般人一般的民族所能承受的痛!


歷史三日談

所謂蘇軍打日本容易,美軍打日本艱難,這是由於戰爭形態的不同造成的錯覺。

先來說美軍為什麼打的艱難。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軍就把海空軍的大部分主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甚至在太平洋戰爭開局之初,打得美國太平洋艦隊喪失戰鬥力三個月之久。如果不是南雲中一做賊心虛般的懦弱,可能日軍有可能會重演日俄戰爭的勝局,即一戰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

即使,珍珠港的偷襲沒能獲得最大的效果,但仍然讓美軍損失慘重。而在南洋戰場上,日軍的陸軍還海軍們通力合作,就一件事,佔領地盤。英國殖民軍隊被打得丟盔卸甲,在菲律賓美軍也再次遭遇敗績。


在馬來半島上,甚至出現日軍的自行車部隊追著英國人的機械化部隊跑的戰爭奇觀。這說明一點,即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投入的不管是海軍還是空軍或者是陸軍部隊,都是戰鬥力相當強悍的部隊。尤其是在太平洋上的島嶼中,日軍只調集甲種乙種師團上前線,這些部隊戰鬥力強悍,中下級指揮官能夠衝鋒在前,一般官兵悍不畏死,海軍則會盡力給陸軍和陸戰隊提供火力和其他技術裝備支持,可以說是日本軍隊的精華所在。所以美國軍隊在初期的跳島作戰中傷亡慘重,雖說美軍財大氣粗,火力傾瀉都不不叫事兒,可是在悍勇的小日本面前也不免有些發虛。

而蘇軍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則是另一番局面。首先,東北是中國戰略的突出部,白山黑水,多縱橫大平原,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縱橫奔馳,利於大兵團決戰。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個島上只能是添油戰術的打,不可能幾十萬人大會戰,估計有的島嶼都裝不下那麼多人。

蘇軍是在結束歐洲戰場的戰爭之後才調集重兵集團到了遠東地區,並且派出了威名赫赫的蘇軍戰將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親自指揮戰鬥。大軍人數接近百萬,天上有上千架戰鬥機,地上有幾千輛坦克大炮,並且蘇軍的坦克是又結實耐操、火炮口徑大殺傷力足的t-34系列,這種坦克打日本坦克簡直就是筷子筒豆腐,一打一個穿。

況且,蘇軍的戰役能力和蘇軍將領的戰術指揮能力,經過蘇德戰爭的洗禮,絕對是世界一流的。這和剛剛開展之初的蘇軍簡直就是一天一地的差別。

對手如此強大,關東軍自身呢?隨著日本戰略局勢的惡化,關東軍從皇君之花逐漸變成了皇軍之渣。

太平洋戰爭開始之後,日本關東軍就響應大本營的號召,把最能打的主力師團都抽調到了太平洋戰場,好鋼用在刀刃上嘛,美國鬼畜的小名就是刀刃。到了1945年1月,美軍日益逼近日本本土,關東軍這座戰鬥力輸血機自然得瘋狂開動。到了4月時,美軍攻佔沖繩,開始大規模空襲日本。

日本國內開始集中主力準備其所謂的本土決戰,要一億國民總玉碎。大本營又從關東軍抽掉了7個師團和關東軍所儲備的近1/3戰略物資回日本本土備戰(航空揮發油2萬千升,普通揮發油3萬千升,彈藥13個師團會戰份額)。

關東軍眼看著快被抽乾了,萬一蘇聯人打過來,或者是中國軍隊大舉反攻中國東北可咋辦?沒辦法,臨時組建吧,日本當即召集在東北的退伍軍人25萬人,又召集後備役甚至是當地的僑民來加入關東軍。反正能抓來人就能當兵,管他什麼樣子,甚至抓了部分偽軍補充進戰鬥序列。這樣來看,關東軍的人數迅速膨脹,兵力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但實際上,

其中的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不足十萬人,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況且武器裝備嚴重不足,士氣低落。就這樣一隻軍隊面臨著已經成為世界一流強軍的蘇聯軍隊,作戰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愛歷史

誰告訴你美國打倭族很艱難?美國唯一一次大的損失就是被倭族偷襲珍珠港,之後不久在中途島戰役中用2.5艘航母打敗了由8艘航母和11艘戰列艦組成的倭族聯合艦隊,並且殲滅了倭國4艘主力航母。此後,美國一直都是全面碾壓倭族,最後勝利。整個太平洋戰爭,美軍犧牲了9萬人,打死了156萬倭族人。雙方死亡比達到了驚人的1比17,這個成績談不上多艱難。只不過人家美軍命值錢,死一個就是大事,所以電影演的好像美軍多慘一樣!實際上倭國除了偷襲佔到便宜以外,其他時間基本都是被美國人摩擦,並且一直到今天!


滴泉溪河江海流

我們看一下諾門罕戰役的戰果,所謂的大獲全勝事實上就是慘勝而已。蘇聯投入了坦克524輛,裝甲車384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

整個戰役蘇聯有超過7:1的坦克裝甲車,6:1的火炮優勢,3:1的兵力優勢。

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本總共消耗的作戰物資才2000噸。蘇軍損失了207架飛機,坦克車400輛,蘇聯戰鬥機和坦克的損毀的數量都超過日軍總數的一倍以上,不知道所謂的無一損失是怎麼吹出來的。

在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蘇軍的傷亡人數遠超日軍。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死亡9703人,受傷15251人,而日軍僅死亡7696人,受傷8647人。

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蘇軍還是有朱可夫指揮的,打出這樣的戰果,有些人還說日本被虐殺,毫無還手之力,不知道你們是這麼想的。

蘇軍自己也認為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所以蘇聯表彰了17121人,有70人獲得蘇聯最高榮譽蘇聯英雄稱號,24個部隊獲得蘇聯勳章,衛國戰爭爆發後,在蘇德戰場上這些部隊由於作戰勇猛獲得了“近衛”的稱號,成為了蘇聯精銳中的精銳。

所以說蘇聯打日本輕鬆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在太平洋戰役爆發前的關東軍才是關東軍的精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關東軍大多調到了太平洋戰場。隨後補充的軍隊都是新兵,差不多都是十多歲的娃娃兵,到了後期則越來越嚴重。1945年,關東軍只剩下一個空架子。到了

二戰末期關東軍從120萬的規模,縮減到了70多萬,其中20多萬是在當地徵召的僑民。從下圖看看關東軍的精銳都到太平洋戰場做了美軍的炮灰。

不但把人調到了太平洋戰場,關東軍的裝備和補給也都補充到了太平洋戰場。1945年整個關東軍飛機不到700架,蘇聯遠東軍戰鬥機就有3000多架。關東軍的坦克以95和94式坦克為主,蘇聯的坦克T34為主,蘇聯普通坦克在關東軍那裡就是重型坦克。



這樣的懸殊的差距,再加上缺乏訓練的軍隊,日本焉能不敗。再看看太平洋島上的日軍戰鬥意志。在硫磺島戰役中,日軍要求每個士兵做好犧牲準備。要求每個士兵至少要殺死10名美軍,戰鬥異常激烈,美軍有時候一天只能推進5米。就在這個彈丸小島上美軍發射各種口徑的炮彈達30萬顆,足足打了36天。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個個以犧牲為榮。不斷會出現自殺式襲擊的行動。


這種氣氛甚至影響了日本本土,1945年2月,日本提出了所謂“一億玉碎決戰本土”,號召婦女和兒童都要上戰場。這個時候日本就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蘇聯再出兵,也就相當於秋風掃落葉。所以不是蘇聯打日本輕鬆,而是美國已經把日本精銳消滅殆盡了。


漁耕樵讀

這個問題,如果說是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蘇軍打得苦不堪言,可以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憑藉著強大的火力和機械化部隊優勢對戰巔峰時期的關東軍,完全沒優勢可言,以慘勝收場。若說是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9日出兵東北,而在8月6日和9日,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關東軍此時已經是日薄西山、強弩之末,亂中組建的部隊絕大多數士兵都是“臨時工”,毫無戰鬥經驗,號稱70萬的關東軍,大部分作戰觀念還停留在“自殺式衝鋒”的肉搏戰,而蘇軍大都經過了蘇德戰場的洗禮,面對150萬蘇軍機械化部隊,關東軍猶如以卵擊石,所以,蘇軍當然打得很輕鬆。

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為了奪取豐富的戰略資源,海軍和陸軍主力全線轉下東南亞地區,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橫掃整個馬來半島,包括當時美軍殖民地菲律賓,直逼澳大利亞,當時的日軍可以說“不可一世”。其中,在菲律賓戰役中,總司令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被日軍打的狼狽竄逃到了澳大利亞,曾對下屬說過日軍比德軍還要瘋狂,併發誓說:“我會回來的”,三年後,麥克阿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1942年後,當時日軍投入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的總兵力達到了60多個師,約280多萬人,美軍在對日作戰的一系列戰役中,面對巔峰時期的日軍,幾乎每場戰役都很慘烈,包括珊瑚島海戰、中途島海戰、瓜島戰役、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等。其中最為慘烈的當屬沖繩島戰役。

沖繩島登陸戰役中,美軍以絕對優勢的海陸空三軍,面對孤立無援的十餘萬日軍守軍,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海島上竟然頑強的抵抗了三個多月。整場戰鬥結束,美軍付出了近8萬人的傷亡代價才拿下衝繩島,也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役中傷亡最大的戰役。由於日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瘋狂式抵抗,美軍若以登陸作戰的方式,還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以致於後來美軍不得不使用原子彈,可見美國打日本時有多艱難。


賽門軍史

蘇聯打日本容易,美國打日本難,不代表蘇軍戰鬥力比美軍強,而在於所處的環境不同!

蘇軍和日軍作戰,主要在平原地帶,比如蒙古和中國東北,都是大平原地形,非常適合裝甲兵團突擊作戰,而日軍嚴重缺乏裝甲部隊和反裝甲兵器,面對蘇軍裝甲部隊只有被虐殺的份!

很多人以日軍後期精銳損失殆盡來解釋為何蘇軍打日軍容易,這只是一方面原因,在二戰後期,作為精銳的日軍關東軍確實實力已經大幅度削弱,很多精銳被抽調走支援太平洋戰場,但這絕不是主要原因!

比如二戰爆發前的三六年蒙古諾門坎戰役,日軍入侵蘇聯的盟國蒙古,蘇軍支援蒙古和日軍爆發的戰役,那時候參戰的日軍可是精銳中的精銳,可結果不也一樣被虐殺!

諾門坎戰役讓日軍第一次領教了裝甲部隊的威力,是一場血肉之軀和裝甲鋼鐵洪流之間的較量!

蘇軍出動了大批裝甲師參加諾門坎戰役,由朱可夫元帥親自指揮,而日軍當時全國都沒有一個裝甲師,主要以步兵為主,極少量的輕型坦克,雖然是輕型坦克,但其實在西方標準眼裡連裝甲車都算不上,日軍脆皮小坦克的火炮無法對蘇軍坦克構成任何威脅,可自身防禦能力都不需要坦克炮或者反坦克炮,蘇軍坦克上裝備的高射機槍都能射透他的裝甲,重機槍都能打爆他!自然根本不是蘇軍坦克對手,毫無還手之力!

諾門坎戰役中曾爆發過蘇軍坦克和日軍坦克對決的戰鬥,日軍坦克全軍覆滅,蘇軍無一損失!

在面對蘇軍強大裝甲部隊,日軍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人體炸彈,讓步兵渾身捆綁炸藥或者反坦克地雷,等蘇軍坦克接近後鑽到坦克底下引爆,臨死前在高呼一聲天皇陛下萬歲!日軍稱之為人彈戰術,說白了就是自殺神風攻擊!

雖然這種自殺戰術給了蘇軍裝甲部隊一些損失,但根本無法重創蘇軍扭轉戰局,因為執行自殺反坦克攻擊的日軍,大部分都在躍出戰壕衝向蘇軍坦克之前就被擊斃了,真的能成功接近蘇軍坦克並鑽到坦克底下引爆的寥寥無幾!坦克自身裝備的防衛機槍和炮塔上的高射機槍成群的掃倒任何衝過來接近的敵軍,再加上坦克伴隨衝鋒進攻的蘇軍步兵用手裡的衝鋒槍擊斃任何接近坦克的日軍,真能冒著層層機槍衝鋒槍火力網還能衝到坦克面前的日軍真是如同闖鬼門關得命大到極點,寥寥無幾!

最終諾門坎戰役以日軍慘敗告終,戰爭演化成了屠殺,日軍參戰精銳師團幾乎都損失殆盡,一個月就陣亡超過十萬人!

也正是諾門坎戰役蘇軍重創日軍,打怕了打服了日軍,在日後二戰爆發後,駐紮東北的百萬關東軍始終不敢北上進攻蘇聯配合自己盟友德軍入侵蘇聯,而是南下入關入侵相對弱小的中國!很多人都評論過,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大舉入侵蘇聯並重創蘇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如果百萬日軍關東軍配合軸心國盟友德軍在遠東進攻蘇聯,東西兩面夾擊蘇聯,緩解德軍遭受的壓力,蘇聯可能就敗了!可整個二戰都是德國在單挑蘇聯,百萬日本關東軍始終按兵不動沒有北上入侵蘇聯!

不是日本不想滅了蘇聯,是二戰前的諾門坎戰役真的把小日本打怕了,打服了,真心怕了蘇軍的裝甲部隊,不是打仗是一邊倒的屠殺!

日本陸軍嚴重缺乏裝甲部隊缺乏反坦克裝備,只有步槍和機槍輕武器,連火炮數量都少,只有少部分小口徑小山炮,根本屁用都沒有!打仗只有憑藉士兵的勇敢和自殺攻擊!

再看看和美軍太平洋戰場,都是島嶼爭奪戰,根本沒有適合大規模裝甲部隊突擊的平原地形,日軍利用地形和美軍周旋,比如塞班島,硫磺島,沖繩島等慘烈的島嶼爭奪戰,尤其是硫磺島,美軍傷亡甚至大於日軍,日軍把整個島在戰鬥前都挖空了,地下都是坑道,島上的高山都內部挖空了,士兵都躲避在地下坑道和山內坑道避免強大美軍海上空中火力殺傷,層層抗擊阻滯美軍登陸步兵,美軍強大火力根本就無用武之地,只能用步兵血肉之軀挨個去啃日軍的火力點和爭奪坑道,極其慘烈!

這也是美軍打日軍難,蘇軍打日軍容易的原因!

蘇軍也吃過日軍利用地形優勢的虧,比如二戰末期蘇軍進攻中國東北關東軍,在虎門要塞就吃了苦頭,日軍利用依山體構築的堅固要塞抗擊蘇軍,只有一千多人守軍的日軍利用戰前構築的坑道和要塞抵抗蘇軍數萬裝甲大軍一個多月寸步難行,後來還是日本守軍從廣播裡聽到天皇投降詔書廣播後才主動投降了,否則蘇軍還不知道猴年馬月能攻克這個區區小小要塞一千多日軍呢!

面對依靠山體構築堅固要塞和坑道,蘇軍裝甲部隊也束手無策,一點脾氣都沒有,就是拿不下來反倒自身損失慘重!縱觀對比下來,蘇軍還不如美軍呢,美軍面對的地形更復雜日軍兵力更多還都是精銳,可也最終拿下了硫磺島,塞班島,沖繩島!硫磺島日軍陣亡兩萬兩千人,沖繩島陣亡十萬人,可虎門要塞一千多日軍就把蘇軍打的沒脾氣,一點辦法都沒有!要不是天皇都投降了日軍主動放下武器,整不好蘇軍打一年都無法攻克消滅這區區一千多日軍!已經打了一個多月還寸步難行呢,日軍傷亡微乎其微!

在二戰缺乏有效對付坑道和山體要塞武器,還沒有精確制導武器,只能用步兵血肉之軀去爭奪,非常慘烈!

比如中國遠征軍的松山戰役,十萬遠征軍面對依託山體坑道一千多日軍,強攻了將近一年,傷亡極其慘重都無法攻下,真是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由於太過於血腥和慘烈,導致中國軍隊士兵大量的逃亡,戰鬥和自殺沒啥區別!後來中國軍隊也採取挖坑道戰術,在山底下挖了地道又在裡面放了幾千噸炸藥引爆,巨大的爆炸力把山上日軍都給震暈昏迷了才攻上去!

太平洋島嶼爭奪戰極其慘烈,日軍在戰鬥前幾個月把整個島都挖空了,都躲在地下,登陸前,美軍先用海上戰列艦艦炮狂轟一個星期,在派空軍在轟炸一個星期,然後再派海軍陸戰隊坐登陸艇搶灘登陸,有的海軍陸戰隊士兵還開玩笑,可別再咱們登陸前小日本就全炸死了,那就沒意思了!可真登陸後才發現,在持續不斷的轟炸下日軍步兵幾乎無任何傷亡,猛烈層層狙擊抗擊美軍登陸步兵!硫磺島來信電影也很真實的體現了這個場景!

朝鮮戰爭,為何止於三八線,誰也無法滅了對方,也在於地形,北朝鮮多山地,適合防禦,南韓多平原,適合裝甲部隊和火力發揮,結果就是擁有強大火力和裝甲部隊的美軍既無法北上朝鮮,缺乏裝甲部隊和火力的中國軍隊也無法南下擊敗強大裝甲部隊和空中火力優勢的美軍,誰也打不過誰也只能停戰了!看看上甘嶺戰役,依託高山坑道房租的我軍,美軍死活就是拿不下來,哪怕地面和空中火力把前頭都炸低了幾米,可就對躲避在地下坑道里我軍傷害幾乎為零!美軍步兵一展開爬山進攻,坑道里的我軍利用射擊孔輕重武器一齊開火,美軍一點脾氣都沒有!

如今北朝鮮對抗美日韓軍事威脅也是廣挖地道,地下長城,所有山都挖空了,所有輕重武器都部署在山內部,能有效避免優勢美軍空中火力打擊!

這也是美軍最忌諱的,如果平原地帶,美軍是一點也不怕,這是他的優勢,有效發揮自己的長處,毀滅性的火力覆蓋打擊!

這也是為何日後美軍開始研發對付地下坑道武器,比如鑽地炸彈,炸彈能鑽透地下幾十米在引爆,還有戰鬥機器人,能夠進入地道里用攜帶的機槍消滅坑道里的敵軍,避免己方人員傷亡!

越戰美軍也吃盡了北越游擊隊坑道地道的苦頭,那時候沒有武裝機器人,發現北越游擊隊地道口,只能用步兵下去清掃地道里的北越軍,傷亡很大!

所以不是蘇軍戰鬥力就比美軍厲害,而是所處環境不同,蘇軍佔了蒙古和東北都是一馬平川的大草原大平原的便宜,裝甲部隊能暢通無阻猛烈突擊!這也是為何當年中蘇交惡時期,中國不惜代價在西部三線建設,就是因為一旦中蘇爆發戰爭,北方是根本守不住的,也做好了北方失守,退守三線和蘇軍長期抗戰的準備,當時蘇軍在中國邊境線部署百萬大軍數萬坦克,一旦南下,北方都是平原地帶根本無險可守,我軍當時實力也根本沒能力在平原地帶和強大蘇軍裝甲部隊決戰,只能退守西部依託山地高原和三線建設和蘇軍長期抗戰!在三線囤積大量糧食和武器彈藥以備長久抗戰所需!

地形在現代戰爭裡還是有很大作用的,目前科技畢竟也有侷限性無法滿足所有需求!


齊天小聖143432292

個人愚見:二戰進入尾聲時期蘇聯軍隊打日本關東軍也是費盡心血,久攻不破,日本關東軍憑藉多年的經營,碉堡堅固、易守難攻,加之日本關東軍火力配備集中,給蘇聯軍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面對日本關東軍憑藉堅固的軍事設施,殺身成仁的邪惡意志,蘇聯軍隊特意從歐洲地帶調來喀秋莎火箭,蘇聯軍隊憑藉喀秋莎強大的火力系統,以排山倒海之勢完全把日本關東軍的火力系統壓制下去,很快贏得了戰略的主動權,並且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美軍攻打日本侵略軍多是攻取島嶼海岸,美軍吃盡了苦頭,硫磺島及南亞諸島美軍想攻取諸島,他首先是面對的日軍憑藉堅固的工事困獸猶鬥,做最後的掙扎,美軍想拿下諸島並非易事,所以美軍攻打日軍很費周折,也很難鬥。


楊柳青青春之聲

二戰中蘇軍兩次輕鬆狂毆日軍一是作戰時間短,二是在自己家門口的小範圍作戰區域(滿蒙遠東地區)作戰,且蘇軍以強對弱佔絕對優勢而美軍則是遠離本土在迢迢萬里之外區域廣袤的亞太海空戰場作戰包括西南太平洋海域以及東太平洋海域(日本本土位於東太平洋海域)。






一九四一年歲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即捲入了二戰。從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美陸航轟炸機空襲日本東京開始,緊接著五月初和六月初與日本海軍的大規模海空較量,以及隨後為了收復日佔島嶼,從而與日軍展開的兩棲登陸作戰。大規模海空作戰包括一九四二年五月初的珊瑚海海空戰,以及六月初的中途島海空戰,還有此後慘烈的萊特灣海空戰、拉包爾海空戰等。兩棲登陸作戰包括收復塞班島、馬里亞納群島、瓜達爾卡納爾島、硫磺島等一些日佔島嶼,以及佔領日本本土的門戶沖繩島等。所以,蘇軍在其家門口的遠東滿蒙地區兩次打擊日軍,與遠離本土的美軍在浩瀚太平洋上與日軍作戰並無可比性。


Mrttlzz99

這問題又是先入為主了,二戰中不是隻有蘇聯人打日本人輕鬆,是美蘇打日本人都比較輕鬆。當然這個輕鬆主要是和打德國人比的。

日本陸軍先天不足

既然石頭君說美蘇打日本都很輕鬆,怎麼我們看到歷史記錄里美國人記錄的都是日本的抵抗如何頑強,美軍的傷亡如何慘重,每奪一個島都付出了什麼慘重代價?而蘇聯在東北打日本人就像水銀瀉地,直接平推呢?

其實形成這種印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記錄者的視角不同,後面細說。在這裡先說一些客觀原因。首先明確一點,跟美軍打的日軍確實更精銳一些,因為跟美軍在太平洋上作戰的,主要是日本海軍,而日本海軍至少在裝備水平上,跟當時美軍的太平洋艦隊是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

蘇聯出兵中國東北進軍路線

而日本陸軍跟歐洲軍隊比起來,其裝備水平至少落後了一個時代。形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沒有參加一戰的陸戰,對發生在一戰時期的火力革命認識非常有限,使日本陸軍在一戰時期開始,就已經和歐洲主要國家的陸軍有了代差。也就是歐洲主要陸軍在當時都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而日本陸軍還沒有進入機械化時代。1939年,日本通過諾門罕戰役的慘敗,發現了自己在陸軍方面的短板,因此才徹底決定放棄進攻蘇聯,奪取西伯利亞油田的企圖,轉而利用自己不那麼弱的海軍,去東南亞搶佔油田,這才有了太平洋戰爭。

但這一舉措,本質上是日本接受了自己的陸軍極度落後,在短時間內無力改變的現實,所以直到二戰結束,日本陸軍相對於歐洲陸軍的落後面貌始終沒有改變,甚至還被拉的更大了。

蘇軍攻克哈爾濱

所以在二戰尾聲,蘇聯按照雅爾塔會議上的承諾,出兵中國東北的時候,確實是摧枯拉朽,平推了關東軍。但這裡面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關東軍主力被調走。因為在戰爭期間,部隊不斷更換士兵是一種常態,無論是因為傷亡還是因為整編等原因,總之不滿員或者有大量新編入人員其實並不奇怪。

蘇軍戰士展示繳獲的日本軍旗

而且要說到“主力”這個問題,蘇聯來打日本的軍隊才不可能是主力,因為蘇聯在二戰中傷亡極其慘重,單單軍隊陣亡人數就超過1000萬人,僅僅是歐洲最後一戰柏林戰役,陣亡的蘇軍就超過8萬人,所以相比於關東軍在東北十幾年都沒打大仗,只是人員更換的情況,蘇聯最後進攻日本的軍隊,其實才是在經歷慘重傷亡之後臨時拼湊整編起來的軍隊。雙方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一邊倒形態,其實只是雙方軍隊固有實力差距使然,跟所謂關東軍主力被抽調走沒有太大關係。

為什麼美國人打日本人顯得比較吃力?

所以日本人對戰美蘇時表現迥異,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實力差別使然。當然除此之外,美軍顯得困難大一些,還跟美國跟日本作戰的態度有關。雖然美國參加二戰是因為日本,但其實日本突襲珍珠港,只是給了美國一個等待以久的參戰理由而已。在整個二戰時期,美國及其盟國奉行的戰略始終是歐洲第一,先歐後亞。

太平洋戰爭戰役圖

這個戰略的核心是,一切戰略都以把德國打跨為第一要務,只要能打跨德國,日本根本不是問題。所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投入始終非常有限,而且也沒有緊迫感。無論在兵力還是裝備方面,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都有很大保留。這樣分配到每個單兵身上,自然會覺得打的非常艱苦,敵人抵抗非常激烈。當然這其中還有部分原因是生活在西方文化圈裡的美國大兵,沒見過日本那種非人的決死戰法,有時會感到震撼。

但其實即使是日本海軍,也沒有在太平洋戰場給美軍造成太大的麻煩。

硫磺島戰役美軍經典圖片

石頭君說這個話也有切實的證據。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雙方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傷亡情況。據估計,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陣亡士兵人數在110萬到150萬人左右,但同期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只陣亡了16萬1千人,雙方傷亡比例高達7比1到9比1,

所以其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

硫磺島戰役

即使是美軍打的最艱苦的硫磺島戰役和沖繩戰役,美軍的陣亡人數也都遠遠低於日軍。硫磺島戰役美軍陣亡6800多人,而日軍陣亡則達到了1萬7000人以上。沖繩戰役雙方的傷亡比更大,美軍雖然也傷亡慘重,陣亡高達1.4萬人,但日軍的陣亡數字則達到了7.7萬人。所以即使是美軍打得最艱苦的兩場戰役,其陣亡人數跟日軍比也只有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所以綜合來看,二戰期間美蘇打日本其實都非常輕鬆,而日本能堅持到最後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美蘇都對日本不夠重視,並不是因為日本的戰爭能力有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