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文末福利:送展览门票)

奥运“东京八分钟”主创团队:真锅大度团队

美国生物艺术先锋:Victoria Vesna

日本前卫电音艺术家:宮下悠(Yaporigami)

芬兰动态大师:Tommi Grönlund + Petteri Nisunen

科技艺术先锋实验团队:Open Media Lab

中国科技艺术新星团体:RMBit 人民比特

中国新世代偶像艺术家:陆扬

中国科幻 VR:脑太空 2.0

AI机器人艺术:Elena Knox + 渡邊克巳

……

上面这些艺术家或团队

即将一起“空降”杭州

疯狂畅想未来艺术科技生活

6500平方、13个专业空间

2018年5月4日-8月4日

倾力打造一场让人难忘的艺术科技盛宴

“九个明天·国际科技艺术大展+户外演出”

展览部分

板块:时光褪色

Fade Out

△“Fade Out” by Rhizomatiks Research

由红外照相机拍摄的图像通过激光照射被吸附到磷光涂层屏幕。激光通过点亮和逐点曝光屏幕来“描绘”图像,每次都产生小面积的荧光。由于磷光漆的物理特性,每个曝光区域都会短时间发光,但最终会褪色到原始状态。基于这个简单的原理,可以通过仔细协调激光光束的照射时间和方向来创造奇妙的色调、层次和对比度表现,从而使瞬间状态而具有“真实感”的激光图像成为可能。通过激光捕捉和互动,观众的形象会在荧光平面上转瞬即逝。

奥运会“东京八分钟”主创团队

真锅大度团队 Rhizomatiks Research

真锅大度

以真锅大度为代表的 Rhizomatiks Research团队成立于2006年,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致力于跨界并接通媒体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们以现场演出、艺术装置、公共项目等形式参与国内外重大活动,包括制作巴黎时装周,米兰世博会,以及耳熟能详的里约奥运会“东京八分钟”。

△东京8分钟

东京8分钟完整版视频▽

版块:我机器人 I Robot

御御签(Omikuji)

△“御御签(Omikuji)”展出现场

“御御签(Omikuji)”是艺术家的首个艺术-科技实验项目“Alter versus Deep Belief”的一部分。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将展厅现场的观众与位于东京科学未来馆的Alter机器人通过网络实时接通。通过与Alter的互动,Alter会将参与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转码,并通过自身的声音系统进行实时的重新解读,并将这一独特的声音讯息作为御御签发送给参与者。

澳洲/日本AI 机器人艺术组合

Elena Knox + 渡邊克巳

Elena Knox是表演艺术家,媒体艺术家,她通过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体来讨论性别、存在感、心灵、感受等诸多议题。 东京早稻田大学跨媒介艺术与科学系研究员,Lull Studio 联合总监。

渡邊克巳(Katsumi Watanabe)是专注于知觉,认知和行动的科学家。拥有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与神经网络博士学位,且是东京早稻田大学媒介艺术与科学系的教授。 研究方法包括跨学科认知科学,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

版块:万物波形 Orbital Universe

轨道(Orbita)

△“(Orbita)”轨道 by Tommi Grönlund + Petteri Nisunen

直径40厘米的不锈钢圆球沿着直径8米的不锈钢轨道缓慢移动,轨道中心点的光源将球体的影子投射到周围墙上。球体滚动的声音被连接在轨道上的麦克风收录,并实时从展厅的音箱中播放出来。

开盘磁带(Reel to Reel)

△“开盘磁带(Reel to Reel)”by Tommi Grönlund + Petteri Nisunen

16个金属圆盘置于金属框架中,通过橡胶带连接并由电动机驱动。当其中一个开始运动,整个装置都连带旋转。由于皮带安装在光盘的不同位置,光盘会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并在墙面上映出运动的投影。

物质波(Wave Of Matter)

△“物质波(Wave Of Matter)”by Tommi Grönlund + Petteri Nisunen

艺术家用这件作品模糊了波与粒子,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界限。当镶边台面来回起伏时,数千个金属轴承滚珠从一端流动向另一端。它们起初犹豫地缓慢移动,直到触及某个转折点,这些球便突然像巨浪般翻滚。这个动态雕塑透过声音、形态和运动制造了关于听觉、视觉和触觉之间的通感联系。在滚动的同时,这些如同潮汐般运动的球体还伴随着类似海浪的声音。

芬兰极简动态装置大师

Tommi Grönlund + Petteri Nisunen

芬兰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二人组,现居赫尔辛基。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策展人。2013年达芬奇艺术奖获奖者。作品擅长以高精度机械装置重新审视自然界的视觉、声响、运动等纤细的物理感官现象,微妙地结合了北欧冷调极简风格、金属结构美学与东方禅意。

板块:设计未来 Design the Future

噪音水族馆(Noise Aquarium)

△“噪音水族馆(Noise Aquarium)” by Victoria Vesna

在这件装置作品里,艺术家用三维影像将这些微生物放大得像鲸鱼一样巨大,并模拟呈现这些有机体所感知和体验到的人为噪音,并让这些原本微弱的声音随着观众接近而变的响亮。这件作品是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完成。通过艺术家和生物学家,化学家,纳米毒理学家和动画师的共同努力,他们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危机意识。

美国生物艺术先锋

Victoria Vesna

板块:赛博中国 Cyber China

Perspective

△“Perspective”by RMBit 人民比特

作品基于2014年google卫星采集的地表环境影像数据,通过多维度的骇客视角,以audio - visual的形式呈现人类纪进行时中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痕迹的运动图像。

诡触(Glitch Kitsch)

△“诡触(Glitch Kitsch)”by RMBit 人民比特

作品名为“诡触”,谐音“鬼畜”,在这件作品中,我们作为生活在互联网上的“鬼畜”制造者,用来自互联网上的信息“鬼畜”了互联网本身。作品从各个社交媒体和视觉媒体平台中抓取视频采样,通过电脑程序实时生成图像与声音,篡改其原本内容,对现场观众进行“精神污染”与无限洗脑。

@

△“@”by RMBit 人民比特

板块:脑波控制 Cybernetic Brain

降头风筝

△“降头风筝”by 陆扬

作者从小妄想在黑暗中会飞出一颗头颅,人类的头颅可以脱离身体独立翱翔在空中俯视这个世界。在一些宗教描述中,关于人死后的意识体特殊功能,其中有一项就是因为没有了物质身体的存在,所以灵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瞬间移动,作者放飞了一颗印画着自己头颅的风筝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俯视着这个世界。

脑制御士

△“脑制御士”by 陆扬

在这件作品中,作者创造了一个巨大化美少女战士的设定,此少女战士命名为“脑制御士”,配有当代医学领域正在使用的技术基础的武器,捍卫着这个世界上拥有意识的生命体。

板块:科幻VR Sci-Fi VR

由中国科技艺术先锋团体“开放媒体系实验室”(Open Media Lab)带来的“科幻VR”板块,以科幻想象激活当下日常,艺术家们敏锐地体认到科技加速发展所可能引发的各式问题。

此次参展的作品有: 《北京 2101》(徐林,蔡宇潇),《混沌桥门》(冯冠湃,李明瞳,王妙雅),《迷失在图像中无法返回》(王茜,翁巍),《采样乌托邦》(翁怡璇,李朝林,王妙雅),《光明弥撒》(傅冬霆,胡恒之,廖家昕),《数据漫游者》(王颖怡,钱羽虹,胡艺), 《此时天堂薄削,而海洋幽邃》(王旖旎,雷冯宁),《未来西湖》(谢舒静),《未来西安》(王子安), 《生命末端的地狱游走》(金雅婷)。

科技艺术先锋实验团体

Open Media Lab(开放媒体实验室)

Open Media Lab是媒体艺术家、策展人姚大钧组建的创作团队,强调“未来导向,当下实验”的开放式创作。当前开放媒体实验室的训练与研发重点突出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手机艺术、未来书写、未来山水、实时动态影音现场、社交媒体艺术、声音艺术、程序艺术、科幻创想等方向。

板块:未见未来

不可见的未来 Invisible Future

△不可见的未来 Invisible Future by 西湖客 West Lakers

能量构成光,照亮微粒,将尘埃编织成可见的状态,在丁达尔光路中流淌的比特河流,又在空间载体之上,使虚拟数据得以具象化。击穿充斥朦胧的黑暗空间的光,如同打破量子态的观察者,无穷波函数的坍塌与建立,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得以在空间中显现。

西湖客 West Lakers

(傅冬霆,施之慧,胡恒之)

从湖中出现,由三至五个随机个体构成,无法定义,不务正业。着力于身体,空间,声音,视觉,科技,艺术和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视听装置,微架构,城市的干预,表演,展览及其他。

演出部分

真锅大度团队Rhizomatiks Research

真锅大度+石井达哉

△真锅大度团队演出现场

真锅大度

日本新媒体艺术大师、DJ、软件工程师,他利用编程,声音设计和互动设计为国际大型活动及娱乐项目开发各种富有创造性的舞台效果,同时他也与各种流派的顶尖艺术家合作。他最广为人知的创作经历包括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东京八分钟”,当红日本电音女子偶像团体“Perfume”(电音香水)背后的艺术推手、以及曾在30多个国家发表的人脸电子脉冲实验《electric stimulus to face-test》。

石井达哉

中国新世代当红偶像级艺术家

陆扬

1984 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0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并获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上海。陆扬在新媒体艺术和生物艺术领域中备受瞩目,作品利用融合科学、宗教、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游戏、流行文化和音乐等多种领域,呈现她独有的幻想、信仰以及宇宙观。

△陆扬演出

日本电音鬼才

宫下悠

(Yaporigami)

Yaporigami,日本电子音乐艺术家,专长glitch, IDM类型前卫电子及声响实验,并长期与BRDG团队视觉艺术家合作audio-visual现场演出。他的作品常以艺名Yaporigami在世界各大唱片厂牌包括Mille Plateaux, Detroit Underground及Apple Music线上发行。

△宫下悠演出现场

国内新星科技艺术团体

RMBit

RMBit(人民比特)成立于2013年,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开放媒体系的施政,熊振凯,王茜,王志鹏,翁巍五位成员组成。这个平均生于90代的青年媒体艺术团体,一直关注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与最新科技之间的交叉点,致力于尝试声音与影像结合的实验性。以audio&visual现场演出,程序设计与开发,声响空间实验,社会媒体反喻,社交数据操控为研究方向进行团体创作。

△RMBit演出现场

B.R.D.G

白石覚也+Scott Allen

BRDG是日本东京人气超高的Audio-Visual团体,一直活跃在国际舞台。这支由日本潮流音乐人、工程师、视觉艺术家、设计师等组成的多媒体团体,是日本声音艺术和电子音乐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级团体。

△BRDG演出现场

Cursed Mac

Cursed Mac是活跃于杭州的多媒体艺术团体,成员有:王嘉辉、罗心聆、王宣淇。在他们的表演中,虚拟影像与声音投射至现实空间,构建出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流动,抽象到具象的回转,驰放与紧缩的交替,唤醒真实与虚幻并置的官能场域。

△Cursed Mac演出现场

李化迪Howie Lee& 陈则安 Thoiid Chen

李化迪Howie LeeHowie是北京新晋电音制作人。他从小在北京长大,曾在伦敦生活,在台北捕捉采样,在洛杉矶的音乐厂牌 Alpha Pup 发行了首张全长专辑 《木屮山出》。他独具匠心的采样和田野录音,通过特别的方式将声音变化为驱动舞池的巨大能量,也并不受限于任何风格。

陈则安Thoiid Chen出生于台北,擅长透过不同的数位媒材来呈现其对于现实的异常感知。受道家、易经等东方哲学影响,其作品常在超现实的氛围内构筑精巧的叙事结构,以灰色幽默表现其对于冲突、对立、同一与和谐的理解。

△Howie Lee演出现场

NO.E.ZA

成立于2017年,活跃于浙江杭州的先锋媒体艺术组合,致力于当代社会现状反思及反讽,小组成员陈欣、边治平、路雨嘉,均于中国美术学院开放媒体系在读。曾参加2017杭州声纳5.0,functionlab一周年庆典等Audiovisual演出活动,曾发表专辑《More than an AI》。

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NO.E.ZA演出现场

Alt_Man

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Alt_Man演出现场

管博扬

管博扬是定居于杭州的DJ和电子音乐制作人,先锋独立电子音乐厂牌FunctionLab的创始人之一,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研究生,师从姚大钧先生。专攻Audio-Visual形式的媒体艺术创作以及现场表演。管博扬时刻关注边缘文化的发展,从中提取出最具有张力的感官体验用于艺术创作,同时又将严谨的学院派思考及新的思潮带回地下世界。

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管博扬演出现场

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关于策展人姚大钧

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姚大钧是国际知名的媒体艺术家和声音艺术家,也是这些领域的重要推动者、教育者和策展人。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数码科技和艺术的前沿实验与创作,并始终关注中国精髓的传统文化和网络时代极具特点的本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在个人创作、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探索不同媒介和学科之间深层的文化对话和创作的丰富可能性。

用科技与艺术疯狂畅想

九个明天·国际科技艺术大展+户外演出

策展人:姚大钧

展览时间:2018年5月4日-8月4日

展览地点:杭州滨江宝龙艺术中心

演出时间:2018年5月4日晚19:00-21:00

福利

送九个明天·国际科技艺术大展门票

原价188元~

将获得展览门票4张!!!

排在第二位的将获得2张!!

排在第三位的将获得1张!

排在第四位的将获得3张!!

2018年5月2日中午12点为最终截止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