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最近曝出來的一條消息可謂是瞬間炸了汽車圈——年內將會有一家合資品牌關門大吉。雖說目前車市的井噴階段已結束,兩級分化也越發嚴重,但淘汰號角吹的這麼早還是讓人有些意外。

而更可怕的,是這個消息被曝出後,汽車圈裡竟玩起了“無獎競猜”。不少近幾年銷量一般的車企都被有理有據的提及,甚至自主品牌也有不少躺槍。這就好像當年卓偉一句:“週一見”,亂了半邊娛樂圈。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巴菲特說過一句話:“只有當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誰在裸泳。”國內車市退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強者恆強,弱者愈弱,兩級分化正在不斷加劇。至於這個被曝出要關門的車企到底是誰已並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或許在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車企消逝。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那到底是什麼導致車市的兩級分化如此嚴重呢?主要原因有消費升級、技術迭代、產品硬實力和改變這四個方面。

消費升級的必然

近幾年,不斷有超級巨頭先後曝出不可逆轉的業績下滑,這其中就包括了涵蓋海飛絲、舒膚佳、汰漬、吉列等品牌的寶潔、碳酸飲料為代表的可口可樂、體育巨頭耐克等,雖說並沒有醜聞也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消費者就是不喜歡了。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其實這就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變化。年輕一族的長大會更加註重產品的“稀有屬性”,甚至會逃避父輩們使用過的產品。優衣庫、GAP、H&M取代班尼路、佐丹奴、美特斯邦威便是這個道理。購買個性化、高端化、稀有屬性強的品牌產品在汽車上也十分受用。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大眾雖然目前依舊採用家族化的外觀設計,但較過去讓人傻傻分不清的套娃已經有了質的變化,轉而嘗試為旗下每一款車型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設計理念。畢竟隨著個性化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對於愛車的需求已經不僅僅侷限在品牌方面,他們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座駕來彰顯其獨一無二的個性。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而在高端化上,別以為只有BBA這種級別才能玩,別克也做出了機智之舉。在2016年毅然決然地砍掉了旗下雖然熱銷,但定位最底端的凱越,並在君越、GL8等車型上推出Avenir車型,進一步拉高品牌附加值,儘管Avenir性價比不高、儘管銷量不高,但對於別克品牌的提升卻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至於稀有屬性強的特點,在全新凱美瑞上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凱美瑞混合動力的銷量逐漸上揚,從過去月銷兩位數直接躍升為月銷2000,而驅使消費者做出這種變化的恰恰是消費者對豐田混合動力專業程度的認可,所以即便凱美瑞混合動力的價格高居不下,也依舊有著不俗的銷量表現。

但專業品牌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缺乏歷史底蘊的產品很難一時間讓消費者買單,這就像阿迪、耐克面對安德瑪緊身衣、功能衣競爭時無能為力,面對亞瑟士專業跑鞋競爭時同樣束手無策一樣,專業品牌效應在自己並不擅長的方面已經不再是加分項了,做不好反而是負分。

技術迭代很有必要

技術迭代可不光光指車輛更新換代的週期,例如像路虎攬勝這樣的車型,20年才換代也並不妨礙其市場的熱銷。今天所說的技術迭代更多指的是新技術、新亮點。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特斯拉Model S

在當年我們還在用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年代,Iphone的面世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告訴我們原來手機還可以這樣。而特斯拉就好比Iphone,一個互聯網思維下的純電動車,告別了車內的常規物理按鍵、輔助駕駛系統也告別了常規駕駛習慣。所以即便在國內享受不到補貼,即便價格是比亞迪純電動車的N倍,但並不妨礙擁有眾多新技術的特斯拉受到人們的追捧。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如果說特斯拉離我們還太過遙遠的話,上汽則是實打實的在我們身邊。近幾年憑藉與阿里合作研發“互聯網汽車”的新概念,瞬間讓MG6、榮威RX5等車型成了“網紅”汽車。而銷量排行榜靠前的吉利、長安、奇瑞也都配備了基於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儘管並不能說這些智能化新技術導致銷量的直接提升,但至少這些賣點是可以提升品牌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一切都是浮雲,產品硬實力才是王道

當然,不管有再多個性化、稀有屬性還是亮點,車畢竟是用來開的,硬實力依舊是車企發展乃至提升的資本。

汽車圈中的兩極分化加劇 淘汰號角已吹響

自主品牌車企在與合資品牌合作的過程中,不單單擁有了人才和資本,更重要的是技術難點的突破。例如現如今如日中天的吉利,憑藉沃爾沃的技術背書,更是推出了更高端的領克品牌,單憑與未來國產沃爾沃XC40同工廠、同平臺、同動力總成的硬實力,就讓領克的首款車型領克01供不應求。

改變和妥協必不可少

中國汽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現如今正在進入從優到精的階段。買車已不再是空間、耐用性等基礎標準,而是越發注重設計、用料乃至動力和操控。這也就是為何曾經一味追求商務、舒適的雅閣和凱美瑞,在換代後不約而同地走起了運動風。

而車企需要作出的不僅僅是改變,更需要很大勇氣的妥協和讓步。保時捷這樣一家傳統的跑車製造商,如今撐起品牌銷量半邊天的臺柱竟然是SUV。雖然說起來有些諷刺,但現如今瑪莎、捷豹、蘭博基尼、賓利、勞斯萊斯也都紛紛破天荒的推出SUV,畢竟在品類多元化的今天,順應買方市場的需求,積極的作出轉變,才是車企的生存之道。


全文總結:其實汽車圈的兩極分化,與其說拼的是某個優勢有多大,倒不如說拼的是短板有多小。這就好像水桶效應,單一項的突出只能是賣點,而如果要將賣點轉化為銷量則是依靠製造、銷售、傳播等各個領域的綜合能力。而未來價格也將不再是決戰市場最敏感的詞彙,車市的新一輪整合恐怕即將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