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珂銘
是通過“赫牛家”滇式傳承滷店
僅1年時間
做出的滷牛肉竟達到了“五味調和”
吸引我的
不是唇齒留香的滷牛肉
而是他背後
那個關於創業的故事
和珂銘約見面,在南亞 NEW MALL “赫牛家”餐車旁,這個遲到了15分鐘的傢伙,要等到最後一塊牛肉收汁,才捨得踏出廚房,與我一聚。
風雨過後 他還是決定和美食死磕一生
珂銘出生於一個美食之家,母親善於製作滷菜,煮出來的小鍋米線也是滋味棒棒噠,經營的滇味小店紅紅火火,地道且別具風味。珂銘,從小對母親的廚藝耳聞目染,自然也對烹飪美食情有獨鍾。
3年前,和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珂銘自己創業,投身餐飲,想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也是繼承母親那擱置了的餐飲事業,繼續將美食分享給他人。只不過,這一次他沒有選擇滇味小吃,而是做起了當時很火熱的重慶火鍋與重慶小面。
2年半時間,珂銘大大小小的餐館開過5家,兢兢業業,卻還是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放棄餐飲行業。在其他行當裡奔波打拼中,他見識到了許多人與事,積累了人脈與閱歷,日子也算過得愜意。只是每當接觸與美食有關的事物時,那深藏心底對美食的痴迷和執著,總會變得躁動起來,原來,那個曾經那想要將美食傳遞給他人分享的夢,從未消逝。
2016年6月,珂銘放棄了和朋友逐漸步入正軌的事業,認為這幾年的“美食學費”不能白交,決定和美食死磕一生。於是,他找來了母親珍藏多年的滷味配方,打算自己來做滇式滷味,不再複製他人的飲食道路,而是做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品牌。
13個牛肉部位,每一處,滷製的時間都不一樣
母親的滷料配方,自然是沒得說,傳統的滇味滷料,在豐富的“雲南式口味”裡,取了一個折中,集所有味道之大成。
在珂銘的記憶裡,每逢母親做滷味,獨特的藥草氣和四處流竄的香,總是吸引自己跑到廚房去守候。一道道滷味,少了幾分辛辣,多了幾分回甘,貌似內斂,又回味悠長,還有,那不浮沉於表面的甜味,是滇式滷味與其他地區滷味,最大的區別。
雖然有母親的滷料配方,但那對滷味至關重要的“老滷”,卻在30年前,斷了傳承,滷味中“五味調和”的境界,似乎很難在珂銘手中達到。
日以繼夜的翻閱典籍,研究滷味的起源和歷史中那些有名的做法,珂銘發現,所謂“五味調和”,其實就是將滷料的各式味道全部融於肉中,滋味雖多,卻互不衝突,細嚼時,還能相互融合,產生別樣味道。“老滷”的作用,便是讓這味道來得更溫潤純正。
沒有傳承“老滷”,珂銘就用自己摸索出來的招數,呈現傳統。如:滷料中的比例重新調配,除去多餘的藥味;牛肉採用阿根廷進口的排酸牛肉,讓肉質更軟嫩,沒有微酸口感;根據牛肉不同部位的特性,一鍋一滷,適當加減滷料,增減滷製時間。
13個牛肉部位,每一處,滷製的時間都不一樣,牛肚需鬆脆,牛蹄筋要軟糯有嚼勁,牛腱包要張弛有度......如此往復,流水的滷製方法,雷打不動細心與堅持。終於,珂銘達到了滷味中的“五味調和”。
尋常之下,更能彰顯習慣,事實上,這對食物本味的追求,恰恰滿足了大家對傳統的依賴,這也成了珂銘所做滷味“赫牛家”,最核心的靈魂與競爭力。
從原本的單一滷牛肉,延伸到了“滷全牛”
珂銘說:“做菜如做人,一開始,你就必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經歷過起伏的珂銘,在電腦桌面最顯眼的位置,始終掛著一幅思維導圖,提醒著他,堅定目標。
珂銘認真定位了自己的滷味產品,他說,缺少百年老店的積累,索性就根據滷味小吃特性,走快銷路線,走最容易複製的餐車路線,節約運營成本,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食材的選取和味道完善上。
有了技術支持的珂銘,並沒有急於開店,而是選擇放緩腳步,不斷完善其中弊端,讓所有東西,趨於95%的完美。因為他明白,食材如果批量生產,那麼味道終究會下降15%-20%,只有趨於完美,產品形成規模後,味道才有保證。
於是,他開始走訪各地菜場,進行市場調查,和各色食客聊天,解析不同年齡段的購買方式。瞭解完後,他又將牛的所有部位,研究了個遍,根據不同部位,弄出了有筋有肉的牛腱包,筋肉分離的牛筋、牛肉,別具風味的香辣牛肉,以及敲骨取髓後的特色牛髓。從原本的單一滷牛肉,延伸到了“滷全牛”,並與其它滷味、素食搭配,讓菜品更豐富。
這天,相談甚歡,臨走之前,他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昆明有近800萬人口,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喜歡吃你做的東西。我現在做的,就是讓我的美食,有特點,有品質,有針對性,用最好的方式,呈現給喜歡它的人,哪怕喜歡它的人只有一個,也足夠了”。
這個看似灑脫不羈,聊起美食時卻一臉認真的大男孩,刷新了我對滷味的認知,對餐飲創業的觀點。
“赫牛家”滇式傳承滷店
閱讀更多 悅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