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中國人好講見賢思齊,現在很多人也經常提起鄉賢這個詞,在這樣的文化基礎上,生活在鄉村的賢達人士,恐怕是老百姓最容易接觸的賢人。農村空心化,留守老弱衰微,鄉愁無處安放恐怕是當代農村最大的問題。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鄭嵩山在南陽嶽莊村的嘗試,可以看作是鄉賢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的重建。而這種重建其實是通過鄉村旅遊這個渠道實現的。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南陽畫家村位於南陽宛城區黃臺崗鎮嶽莊村。嶽莊是一個始建於清中期的古村落,有37處連片的瓦房,該村有90多戶村民,300餘人。“畫家村”發起人鄭嵩山是南陽師院一名美術教師,當初為找一個遠離城市喧囂、能夠激發靈感、潛心創作的地方,苦尋了一年,最後發現了嶽莊村。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該村現在大部分在外建房,老房閒置。優美的環境,樸實的民風,再加上大片保存相對完好的青磚大瓦房,吸引著鄭嵩山,讓鄭嵩山找到了創作的靈感,很願意將自己的創作與這個村莊連接在一起。

正是鄭嵩山這一個舉動,讓這個村莊發生了變化。田間小路荷鋤而歸的農夫,成了國畫家的素材;龍灣河畔一抹晚霞,化作油畫大師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房後林中遒勁的古藤,激發出書法家創作的靈感;鄉村大媽手裡的布老虎,讓藝術家們如獲至寶。藝術家在這裡搞創作,接地氣兒; 在這裡搞創作,出靈感;在這裡搞創作,出新意。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藝術需要生活滋養,生活需要藝術裝點。經過鄭嵩山和前期進駐者的努力,嶽莊村從入駐30多個畫家創作室、60多人,到現在70多個院子,300餘人的龐大規模。很多四散在深圳大芬村、北京宋莊等地的南陽籍書畫家,也慕名而來,迴歸南陽。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藝術家們得到了良好的創作氛圍,村民們也得到了實惠,吸引來南陽及周邊地區美術培訓機構48個,社會許多合法的民間團體也紛紛加入。建設有“愛心學堂”,南陽師範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和“畫家村”藝術家,三年來無償培養留守兒童400多名。村內有兩個專業舞獅團隊、一個武術隊以及其他人民團體。被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新華社、中新社等各大媒體做新聞報道。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正是鄉賢文化的實踐,讓一個空心村變成了一片樂土。鄭嵩山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三年來,畫家村得到各級政府部門支持,先後投入資金6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七十個特色院子。其中涉及國畫、油畫、書法、古玩、攝影、版畫、雕塑、漢畫收藏、烙畫、玉雕、木刻、剪紙等諸多領域。這對南陽文化藝術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有人說。美麗鄉村的發展建設缺乏生機活力,從而導致農村發展緩慢、就業不足,留守兒童的數量與日俱增。在中國農村精英大量湧向城市,鄉村空心化、農村文化生活單一化背景下,鄉賢文化為社會穩定、文明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鄉賢的感召力、鄉賢文化的信服力,無疑是帶動鄉風向好、民風向上更有示範引領作用,也無疑是呵護鄉村文化、保護鄉愁綿延不絕的重要力量。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鄭嵩山作為南陽師院的教師,藉助畫家村的平臺,讓5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40餘位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以及眾多書畫名家紛紛落腳南陽這個籍籍無名的小村,可以說,是鄉賢模範帶頭的一種典範。而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劉修元為代表的一批戲曲名家團隊,組建成“南陽畫家村藝術團”。也為豐富村民生活,提高物質文化素養,傳承發揚傳統文化起到了帶動作用。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一條龍灣河,從村中蜿蜒流過,河裡荷花正豔,岸邊翠竹搖曳,葵花飄香。鄉村旅遊的發展讓畫家村不但吸引藝術家,而且還吸引遊人,無形中嶽莊村知名度提高了,號召力加強了,空心村不空了。

南陽畫家村:當畫家搞起鄉村旅遊,空心村變了樣

中國的村莊2000年時約有360萬個,到2010年的十年間,減少到270萬個,平均每天差不多要減少300個,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村莊消亡的趨勢也在加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或許,若干年後,我們將無鄉愁可談。

而類似鄭嵩山這樣,能夠通過努力,讓鄉村通過文化旅遊再次呈現生機,可能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