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開「動」鄉村

本報通訊員 王磊 王世友

“採取‘文冠果、杜仲+油用牡丹’的模式,不僅有效地解決了種植油用牡丹頭幾年不結籽、沒有經濟收入的問題,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單位土地的投入產出率。”6月29日上午,濟寧市四季園苗木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明珠說,一畝油用牡丹能收五六百斤牡丹籽,每畝收入最高可達萬元,再加上‘油用牡丹林下養鵝’帶來的苗木和養鵝收入,相信這種模式擴展開來,一定能拉動更多農民致富,帶動鄉村振興。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提起牡丹,大部分人都只讚歎它的美麗,卻不知道有一種牡丹從花瓣、花蕊到根、籽等都有著極大的藥用、營養價值,這就是油用牡丹。“在專家眼裡,油用牡丹渾身是寶,有很大的開發價值,尤其是牡丹油,有‘植物腦黃金’之稱。”謝明珠說,公司不斷推進油用牡丹標準化種植、產品化經營,已經註冊了“謝明珠”商標,近幾年公司各項經營銷售收入突破1.2億元,帶動農戶2160戶,帶動種植油用牡丹5000餘畝。

機緣巧合與牡丹結緣

雖然油用牡丹渾身是寶,但知曉種植的並不多,謝明珠當年也是偶然和牡丹結緣。2013年,從原中區農業局退休後,她開始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種植苗木。在苗木種植上她選擇的是杜仲、金葉複葉槭等名貴品種,用了不到50天時間種植了幾十萬棵樹。可看著田裡的樹苗,謝明珠又開始琢磨:土地這麼珍貴,怎麼才能把林下利用起來?一次看報時,一條几百字的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油用牡丹進入豐產期”,生態園能種植油用牡丹嗎?

第二天謝明珠就趕往菏澤考察,並從那裡帶來了專家對生態園的土壤進行了測試,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二話不說,謝明珠把生態園全部栽種了5年苗齡的油用牡丹,從考察到種植只用了一週的時間。“從事農業多年,我知道油用牡丹的經濟效益。尤其習總書記去菏澤考察過並對當地的油用牡丹產業給予肯定後,我相信油用牡丹一定會有更大的市場和發展前景。”謝明珠說,雖然種植牡丹5年都難有收益,但未來的效益不可估量,現在公司的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已經擴展到1120畝。

牡丹催生多元經濟

“文冠果、杜仲+油用牡丹”的模式,不僅增加了牡丹種植的經濟效益,也減少了種植風險。謝明珠說,前些年生態園遭遇了兩次毀滅性“打擊”:一次是大風侵襲,一次是暴雪災害。結果樹木斷的斷、倒的倒,可油用牡丹卻基本沒受影響。尤其是暴雪那次,其他地區的牡丹凍死大半,這裡的幾乎沒有損失。“樹木充當了油用牡丹的護花使者,這也是我沒想到的。”

無心插柳的還有“油用牡丹林下養鵝”模式。此前謝明珠發現,生態園內的幾十只鵝不僅不會損害牡丹,反而能除草。“牡丹有藥味兒鵝不吃它,而是吃掉影響牡丹生長的草。每年我都進一批小鵝,再把成鵝賣掉,這樣既省了除草的人工,又能再賺一筆。”謝明珠說,現在園內養了1000多隻鵝。

2016年,公司又引進了200多種觀賞牡丹以及玉玲花、碧桃等稀有品種,成為AAA級國家旅遊景區。2017年11月建成了濟寧牡丹生態研發中心,生態園變成了一個集種植、研發、觀光、娛樂、休閒、度假等於一體的休閒旅遊好去處,每年吸引濟寧及周邊地市幾十萬遊客前來遊玩。

“牡丹”帶動鄉村振興

因為油用牡丹管理簡單、經濟效益可觀,種植油用牡丹從裡到外成為任城區大力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旅遊的重點項目,尤其鼓勵像四季園這樣的大戶大面積種植,帶動農戶致富、貧困戶脫貧。

“這些年,公司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成立了濟寧百合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1000餘戶農戶,通過與農戶簽訂油用牡丹種植技術服務協議和牡丹籽回收合同,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連結機制。”謝明珠說。與此同時,為做好精準扶貧,公司免費發放技術明白紙,免費提供油用牡丹種苗,讓貧困戶免費參加技術培訓班,幫扶貧困戶。現在公司幫扶的20家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均過萬元,實現了脫貧。

62歲的張鳳蘭是安居街道杜馬莊村人,從生態園建好後,每天她就跟著同村的婦女一起來園裡幹活,除草、施肥,每個月能增收2000元左右。平時生態園裡有三四百名工人,絕大多數都是像張鳳蘭一樣不能外出打工的婦女。

“下一步,公司將會重點延長油用牡丹的產業鏈。化妝品、食用油、飲品、藥材、牡丹刺繡、文創產品……深入挖掘牡丹的價值,今年打算先上牡丹油加工設備。”謝明珠說,我們的牡丹園既不是單純的生態圃地也不是純粹的旅遊開發,更不是傳統的觀光農園,而是產遊融合的精品園區,帶動整個鄉鎮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