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迷茫期,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你的迷茫期,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在知乎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提問:我在20歲的時候應該做什麼?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最應該去做什麼?想要成為優雅體面的中年女子,我在30歲之前需要做什麼?

我們有時相信自我,有時適度懷疑,但更多時候,我們希望能找到屬於某個年紀的正確答案。

“在當下,我做什麼才能避免焦慮或者迷茫呢?”

我曾經在大學課堂上聽過一個學生的提問,他對著講臺上那位談笑風生的教授提問:“為什麼大學生活那麼豐富,但是我仍舊對未來感到迷茫呢?”

那位教授聽到這個寬泛的問題,並沒有一笑了之,而是非常善解人意地說:“我遠在大洋彼岸的女兒跟你一樣迷茫。”

迷茫簡直就是不分國界和語言的產物。而處於迷茫中的大多數人都會習慣性地想要抓住什麼,即:“我最應該做什麼來擺脫迷茫?

基於這種焦慮的驅使,會令我們本能地想要“做些什麼”來緩解、掩蓋、和躲避自己的焦慮。”

有些人會選擇用工作,健身,看書等這些“上進”“努力”事情來掩蓋焦慮,他們會認為,當他們在看書,健身,工作的時候是在“變好”,於是就能夠在心理上獲得一種“最起碼我是在往好的方向前進”的「幻覺」。

有人會選擇用毒品或遊戲來麻痺自己,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短暫快感。但其實你的內心是分裂的。

你一邊做著手邊毫無目標的工作,一邊抗拒著這些無法帶給你意義感的瑣事。實際上盲目努力很難有效果。因為你只是出於逃避心理去選擇了做什麼,而並非積極主動地選擇做什麼。

我曾經在TED上聽到過一句話:“生活是一團亂麻,接受它。”真正的幸福在於明白生活不是由一串成就組成的。你的資質和簡歷,那些都不是生活。

生活是艱難的,複雜的,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知道這一點會讓你更心平氣和地度過人生的迷茫期。

我在24歲的時候突然領悟了這個道理: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不愛比愛更重要。在不知道什麼是上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定好自己的底線。

知道自己有什麼事情永遠不會碰,就會盡量避免墜落懸崖的危險。即便是有所焦慮和不解,都不至於墜入谷底。

其實所謂迷茫,更多的自我感受,是恥辱感,是內心的不自信。是我覺得自己不夠好,但不知道如何變得更好。

首先,你要接受自己迷茫的狀態。這種狀態不是生活的對立面,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了,迷茫不是財富,對迷茫的思考和之後的選擇才是財富。

無論你此刻多麼迷茫和孤寂,你得與時間做朋友,你也必須與時間做朋友。你要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修煉強大的內心去對抗時間的焦灼感。

生命中最迷茫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人生是一場接力賽,不是百米賽跑。裡面提高了高質量的努力包括:延遲自己對所做事情的評價時間和形成有效的自我認知。

打雞血立flag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去標榜什麼,不強迫自己一定要做什麼,同樣是一種生活方式。 前者做的是加法,以量製造勝利的“幻覺”,後者做的是減法,褪去別人光鮮亮麗的眼光,讓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從質上讓你自我定義。

其實當我們說憧憬未來的時候,潛意識是覺得現在不夠好;當我們說必須儘快改變自己的時候,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而現在的自己,是我們擁有的全部。其次,你要想想如何定義你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思考的是:我想要得到什麼?如何得到?這類人是具體者,另一種人思考的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如何做到?這一類人常常被稱為抽象者。

對於人生目標追求的不同常常意味著實現路徑的不同。

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在15歲的時候便告訴父親,他立志想為國靖難,只要給他幾萬人馬,就可以討平韃靼。

可是過了2年後,他又鄭重地告訴父親: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實際,現在我已經又了新的志向——做聖賢。

聖賢之路正是抽象者的道路,在一輪理想的轉變之後,王陽明找到了自己人生目標——聖賢之路。

它有起點,如孔孟之尊,但是看不到終點。它比名將之路更加艱辛,你沒有幫手,沒有導師,不知道什麼時候成功,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放棄。

然後王守仁還是踏上了這條道路,義無反顧。他有過迷茫的時刻,也為了自己的目標改弦易轍,但當他一旦確定自己的理想後,他用了十九年,走到了自己想要的地方。

夢想首先開始於信念,其次才是抵達生活。與抽象者那種藏於心間的強大信念不同,具體者的生活目標大多可以量化。

我有一個金牛座的女朋友,她常常在線上跟我交流,今年的存款目標如何了,今年的旅行地已經完成幾個了。

在她的生活中,她並不在意職位的高低,工作也僅僅是她實現年度存款的高效手段。

前幾天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她已經完成今年的存款了,後3個月賺的錢便可以用來帶父母旅遊。

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歡呼雀躍,並衷心為她知道自己的理想並實現而感到開心。

有人為了夢想十年磨一劍,有人為了存款日復一日精簡持家,大家各有各的逐夢方式。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能夠忍受任何生活。

你呢,正處於迷茫期的你,是否知道自己一定不過什麼樣的生活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