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之辱——韩信逆势崛起的一剂灵丹妙药

我们都知道韩信,也熟知他的胯下之辱的故事,而且在劝说他人要懂得适时低头时,都会拿这个故事来教育人,说什么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看似说得都很在理,但是若是仔细来推敲韩信的成长史,如果还这样理解就有些偏颇了。

胯下之辱——韩信逆势崛起的一剂灵丹妙药

据史记载,韩信父亲早逝,其母也因为操劳过度,不久之后也离开了人世,并且在离世前最不放心的就是韩信,虽然韩信也很孝顺,但却不务实,不愿意做个勤劳致富的庄稼汉,也不屑于做个八面玲珑的生意人,整日里老是想着拜侯封将,用现代的说法叫好高骛远。

因为他不切实际,不学谋生本领,所以经常需要别人的接济,由于“常从人寄食饮”,因而“人多厌之”。当时在淮阴城西,有一位亭长好心接待他吃了几餐饭,结果韩信这家伙就赖上人家,每天一到饭点儿,韩信就一准儿到亭长家里蹭饭,最后把亭长家都快吃穷了。为了防止韩信来蹭饭,人家天不亮就做好饭,然后钻到被窝里吃完。从这就可以看出,当时的韩信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漂母饭信”的故事里还看到这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大妈见韩信可怜,便施舍他数十日,当韩信说“来日必报您的大恩大德”时,这位大妈并不领情,反而斥他“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哉?”就是说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谈何报答!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胯下之辱——韩信逆势崛起的一剂灵丹妙药

由于韩信长期如此,所以他的名声在当地也算是臭名远扬了,后来就连当地的一群恶少都看不起他,连卖猪肉的屠夫都来挑衅他,他对韩信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意思是看你长得高高大大的,又喜欢带着刀剑到处炫耀,但事实上你就是一个胆小鬼而已!然后还当着众人的面羞辱韩信:“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意思是你如果不怕死就来刺我,如果你怕死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当然,这结果已经不用我说了。”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也就说韩信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这便是史书上称的“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韩信逆势崛起的一剂灵丹妙药

后来韩信的崛起,与此可以说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这一次的侮辱,对韩信的打击是巨大的。在那么多的人面前,他从别人胯下钻过,这对熟读诗书的韩信来说,不仅仅只是耻辱这么简单。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又不得不这么做,而这样做了以后,他在当地的名声就更差了,但同时,也恰恰因为这起事件,反而更加激发起他奋发图强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他出人头地的信念。之后,他便投奔了项梁,未受到重视,项梁死后,在项羽的帐下做执戟郎,实际就相当于一个门卫而已,在打仗时他的建议基本都不予采纳。不受赏识的韩信自然而然就转投阵营,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啊,所以他转投了刘邦,得到了认可,于是他的军事才能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成了天下名将,以至于后来刘邦都主动承认”打仗吾不如韩信“。

从韩信的成功来看,人的成功有时真的需要一些特定的事件来激发,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一段往事,是很难激发起意志顽强的斗志。可以说,胯下之辱就是韩信逆势崛起的一剂灵丹妙药。如果韩信没有受过这样的人格侮辱,他身边的人都一直非常友善的对待他,怕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投奔项梁转奔刘邦,他会想着名扬天下吗?怕是在温柔乡里再也没有了进取之心吧。所以后来他成功以后,还特地找到这个屠夫,不仅没有惩罚屠夫,还将这个屠夫收到自己的帐下做了官。也许有人会觉得韩信好有胸怀,其实非也,韩信深知,若是没有这位屠夫的刺激,又何来他日后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