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汉初三杰”,一般多指汉朝建立时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另一说法的三人归于汉初三大名将)。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陈平在刘邦的功臣中,功劳实在不小。我们知道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那么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说到西汉开国功臣陈平的人生经历,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生励志片,足以让人感慨好半天。陈平平民出身,秦末天下大乱,他加入了反秦的军队,先事魏,再事楚,后事汉,在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叛乱中屡建功勋,最后封侯拜相,走上人生巅峰。

陈平家住阳武县(今河南原阳)户牖乡,阳武县属魏地,遭逢乱世,年轻的陈平凭着满腹学问和“宰天下”的远大理想,告别家乡,出外闯荡了。他先在魏王魏咎手下任太仆,经常向魏咎提建议。然而,不但魏王不以为然,身边的人还常向魏咎说陈平的坏话,于是他逃离了魏国,投了项羽。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陈平追随项羽入关破秦,先封卿爵,后封信武君。殷王司马卬叛楚,项羽派陈平征讨,陈平打败了司马卬,司马卬投降,项羽又任陈平为都尉。后刘邦攻殷地,司马卬降汉,项羽大怒,要斩杀前次平殷地将领,陈平害怕被杀,便封还金印,逃出楚营,渡过黄河,到达刘邦大军驻扎的修武(今河南修武),投靠了汉王刘邦。从此,陈平紧紧跟随刘邦,南征北战。

在刘邦阵营,陈平以“六出奇计”而闻名,这六计分别是:巧施反间,计除范增;金蝉脱壳,脱险荥阳;穷寇宜追,灭楚垓下;潜蹑帝足,请封齐王;伪游云梦,智擒韩信;借力阏氏,解围白登。他通过这六条计策,为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了优势,为刘邦平定天下后,稳定了政权,立下卓越功勋。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然而,尽管陈平奇计频出,功劳卓著,但刘邦在总结自己之所以战胜项羽时却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且不说他后期和周勃一起,铲除诸吕,迎立汉文帝并由此开创“文景之治”的大功劳。就是在辅佐刘邦的时候,他所立下的那些功勋,也是相当了得的。他一生有“六大奇计”,建了六大功劳。我们来分析一下。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第一件:破敌。离间项羽范增,让项羽最后一个谋士范增出走,楚从此走向衰落。

第二件:救主。刘邦在荥阳被围困后,让人假扮刘邦,声东击西,促刘邦突围。

第三件:制将。韩信手握重兵要挟刘邦,让刘邦封他为齐王,陈平及时阻止刘邦错误决定,封韩信为王,让韩信从此死心塌地跟随刘邦。

第四件:破敌。在楚汉划出“楚河汉界”以后,刘邦就想罢兵,陈平让他赶紧乘胜追击,联合诸侯打击项羽,果然最终获得天下。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第五件:制将。韩信有造反的迹象,刘邦要率军讨伐,陈平献出妙计,让韩信自投罗网,免了干戈。

第六件:救主。刘邦打匈奴在白登被围后,陈平出奇计让他贿赂匈奴单于的妃子,从而得以逃脱。

六件大功劳,两件救主,两件破敌,两件制将。可以说,都是刘邦最在意的东西,直接关涉全局性走势的东西。能说陈平功劳不大吗?

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有资格进入他“世家”行列的汉初人物,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为什么陈平却不被称为“汉初三杰”呢?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咱们来看“汉初三杰”这个概念是谁给命名的?刘邦命名的。刘邦说: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显然认为陈平的功劳,不能和三人平起平坐。那么,为什么刘邦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呢?

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名额有限。刘邦显然要在谋略、后勤、打仗三方面各选一人。不会多选一人。既然各选一人,就要把陈平和张良比较。在他看来,张良胜于陈平。原因有四点:一是张良出身比陈平高贵。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是韩王相,陈平出身于平民。二是张良的人品比陈平好。陈平有“盗嫂”、“贪金”这样的污点,张良以义砸秦始皇,以忠侍韩王,人品贵重。三是张良出的计谋都是战略问题,陈平出的计谋都是战术问题。四是张良以“道”胜,陈平以“术”胜。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刘邦做那个评价,说那个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他是有目的的。这张良、韩信、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龙凤,而且志向也不小,刘邦多少有些猜忌他们。说这个话,其实是为了安抚他们。

后来,张良归隐、萧何自污、韩信被抓,就可以看出,刘邦其实并不放心这三个人。但他对陈平绝对放心。他说陈平“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其实就是说陈平不会造反。既然如此,他也没有必要把陈平提到那么高的高度来夸奖他了。

刘邦把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张良、萧何、韩信,将他们喻为“三杰”,而将陈平排除在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用比较法,去对照一下陈平与“汉初三杰”的功劳。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比如张良,张良是刘邦最信赖的智囊,后称“谋圣”,属于绝世谋臣,鸿门宴上见智见勇;灞上分封,建议刘邦争取汉中之地;楚汉战争期间,他为刘邦筹划“长计谋平天下”,建议刘邦联合彭越、策反英布,他为刘邦所献的计策都是长远的,决定最后胜利的关键性战略,堪称建立汉朝的总设计师。

萧何是后勤总管,统管后方一切军政事宜,为刘邦经营后方、支援前线、夺取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韩信就更不用说,拼杀在一线,整个中原地区,基本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他是在军事上刘邦打败项羽的第一功臣。

韩信、张良、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没有陈平呢?

而陈平呢?一则,在当时,他好色贪财,口碑不好;二则,尽管他有六大奇计,但总体来说,多属于用于局部的小计谋,没有战略大决策。他的干才自不能与萧何、韩信比,就是他最擅长的谋略,也无法与张良比。

所以,刘邦将他排于“三杰”之外,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