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走进新时代,卓资文化更自信

「网评」走进新时代,卓资文化更自信

「网评」走进新时代,卓资文化更自信
「网评」走进新时代,卓资文化更自信

刘巧芝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于卓资来说,卓资文化是卓资发展的根基与命脉。

卓资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资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了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纵横驰骋于灰腾锡勒大草原;一代名将樊梨花在梨花镇大黑山屯兵习武,军威震天;成吉思汗、窝阔台汗立马扬鞭、所向披靡;康熙西征巡游曾途经大榆树,倚古树而小憩。

卓资有红色革命文化。卓资县是内蒙古著名革命老区——蛮汉山革命老区的一部分,卓资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艰苦奋斗,不惜流血牺牲,与敌人浴血奋战,抒写了一篇篇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卓资县还曾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六个试点县之一,开改革开放先河,做过许多大胆的有益的尝试。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而开创的新局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引人瞩目,业绩辉煌。改革开放的深入,带动了相关产业也推动了卓资文化事业的发展。卓资图书市场的形成和建立有目共睹,在全国小有名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就是卓资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出卓资深厚的文化底蕴。

卓资的农耕文化渊源流长。最为代表性的有“莜面、山药、大皮袄”之说,以及莜面、山药系列营养美食保健文化。如今的卓资人民依然以吃到家乡的“莜面、山药”为荣,这几年,政府为了打造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对种莜麦、山药的低保农户,给于种子补贴。莜面、山药,二十年风水轮流转,今天终于转出了贫困、转出了大山,转到了城市高、大、上的国际酒店餐桌上。

卓资有闻名遐迩的“卓资熏鸡”文化。早在一百多年前,河北籍人李珍和北京籍人张兰太首创“卓资山熏鸡”,并于1956年在中国食品总公司举办的全国熟制品展销会上,卓资山熏鸡与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同被誉为“中国三鸡”。其“制作技艺”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卓资熏鸡”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在2017中国·卓资首届熏鸡美食旅游文化节上,卓资县被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授予“熏鸡之乡”。

卓资的文学事业灿烂辉煌。特别是最近五年来,卓资县文学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一日千里。一大批中青年骨干作家秉承前辈作家的孜孜以求,创作出了丰硕的各类文学果实。梁存喜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的日子》、《莜麦地》、智广俊的长篇小说《科技活财神》、《麦颂》、李颖锋的中篇小说《望不尽那连绵的群山》、刘巧芝的长篇小说《猫眼》、中篇小说《鸳鸯鞋垫》、王有鸿的文集《王有鸿诗文集》、武金霞的散文《我的四季》等作品,被区内专家称为“卓资县文学现象”,以上作家们以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为卓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捧上自己殷殷的赤子情怀与散发着家乡味道的瓣瓣心香。

卓资还有秀美的山川地貌。林胡古塞、红召九龙湾、红石崖三大4A级景区,引领卓资旅游文化新亮点。美丽缤纷的卓资四季,从二十四节气“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春夏秋冬的景色斑斓多姿,令游人流连忘返。以上景点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对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业,意义重大。

卓资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熏鸡文化,卓资还有一年一度“吉祥九曲 美丽卓资”民俗文化节、卓资县红石崖国家生态公园传统文化旅游节、熏鸡美食旅游文化节等充满浓郁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的文化盛会,这些以文化牵头带动的卓资民俗、旅游、美食为一体的文化节,旨在突出卓资的“文化自信”。

卓资县生态山台阶两边汉白玉浮雕上,具有卓资地域文化特色的瞬间被永久定格。如樊梨花与薛丁山比武招亲、贺龙元帅指挥的卓资战役、锄搂播种、碾打收场、搓莜面、制作熏鸡、婚丧嫁娶、舞龙灯、绕九曲、踩高跷等等这些代表卓资文化的特色符号,融入卓资山城市记忆之中时,也使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浓烈的卓资文化中感受卓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加彰显“奔腾大黑河 秀美绿长廊 休闲养生地 文化卓资山”的卓资文化的恒久魅力与自信。

「网评」走进新时代,卓资文化更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