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榜下捉婿”文化

宋真宗赵恒这位皇帝诗人曾经写过一首《劝学》,诗云: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想住大房子吗?想娶美女吗?想出门前呼后拥吗?那么,好好读书就行了。

宋朝的“榜下捉婿”文化


宋朝是中国科举日益完善的时代,开宝六年(973),科举殿试还未成定制,皇帝只是象征性的问一两个问题,偏偏这一年宋太祖连问两人,两人都语无伦次。偏偏有个叫徐士廉的士子举报负责选拔的官员徇私舞弊,赵匡胤下诏亲自举行复试,结果,十名原先考中的考生落选。从此之后,殿试成为定制。宋代还首创“锁院”“别头试”“弥封”等制度,以防止作弊。锁院制度:考官由皇帝临时委派,一旦委派立即住进贡院,不得回家、不得见亲友,以隔离的方法达到保密的目的,一般周期为五十天左右。别头试制度:也就是回避制度,对于考官的亲友或者其他亲近关系的考生,另外举行考试,考官考题也另行安排。弥封制度:就是为了防止考官认出字迹,由专人统一进行誊录,把誊录之后的试卷交给考官审阅。

宋朝的“榜下捉婿”文化


科举制度的完善,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将重文抑武定为国策,参加科举的人更是趋之若鹜,更是衍生出了另外一种文化“榜下捉婿”,说的是科举发榜之日,京城开封的大户人家纷纷出动,争抢登第士子当女婿。

宋真宗时期,有一个书生叫韩南,屡次考试不中,索性留在京城一个武官家里当了一个教书先生。有一年,真宗赵恒生日,武官按照惯例,需要上贺表送礼物,可武将不会写贺表,便让韩南帮他写。韩南在文中对真宗以文治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大肆歌功颂德。并在文中写下了和真宗那首《劝学》相呼应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此,宋真宗一看龙颜大悦,便问武将这是谁写的。武将没敢欺瞒赵恒,便把韩南的事说了出去,真宗听后,对武将讲让他一定让书生参加下次科举。当时宰相王旦听说此事后,在第二年春季会试故意把韩南排在前三甲,真宗看到录取名单之后,高兴的说,朕亲自选的人才果然没错,笑着把韩南点为状元。宰相王旦早有消息,吩咐家丁一定要把韩南带到府上,放榜的日子一到,韩南刚出现,宰相王旦家丁就把韩南架走,待王旦说明要招他为婿,韩南才明白“榜下捉婿”的好事到他头上了。在当时,形容韩南这样的人“天子门生宰相婿。”

宋朝的“榜下捉婿”文化


新科进士中也有不媚权贵者,像宋朝著名的奸相蔡京想把女儿嫁给新进士河南人傅察,被对方已沉默相拒。宋仁宗时期,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佐看中状元郎,江夏人冯京,派家丁用择婿车把他拖到家中,谎称自己有皇帝的旨意,摆出丰厚的嫁妆,但被冯京“笑辞”。

宋朝的“榜下捉婿”文化


“榜下捉婿”甚至造成攀比之风,官员没有抢上女婿竟然被人所轻视。“榜下捉婿”文化也有很多高中及第之后,抛弃结发妻子。像著名的陈世美其实是有原型的,陈世美成为“负心汉”的代名词。而著名的苏轼为了避免被“榜下捉婿”竟然特意在家里办了婚事在参加科举。

宋朝的“榜下捉婿”文化


宋朝是中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使大批平民出生的学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走向宋朝的权利中心。宋朝之所以会出现“榜下捉婿”这一开封城的亮丽风景,除了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祖训不杀文人及上书言事者之外,侧面反映出宋朝的经济崛起,富起来的平民希望通过招一个高中及第的女婿来改变其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