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去年的 Connect 大會上,Oculus 宣佈將要推出輕量級的 VR 頭顯一體機 Oculus Go。隨後在今年的 F8 大會上,Oculus Go 正式發售,同時還在國內推出了對應的中國版——小米 VR 一體機。作為向來對 VR 新硬件充滿好奇心的人,我在 F8 大會之後第一時間預訂了 Oculus Go,3 天后到手。到現在已經使用一個多月,聊聊體驗,給打算入手的朋友一個參考吧。

開箱

相比於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Oculus Go 的包裝箱小了不止一圈。正面寫著 Oculus Go Standalone VR,且標出了我這次購買的是 64 G 版本。在官網下單時,Oculus 細心地指出了兩種容量分別可以裝下多少東西,對比一番我選擇了大容量版本。另外由於本次的硬件是小米代工,在盒子下方也標出了 Facebook 和小米的 logo。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官網下單時 給出的容量提示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Oculus Go外包裝盒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Oculus Go外包裝盒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盒子上清晰可見 Standalone VR(VR一體機)與64G標示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包裝盒上同時可見 Facebook 和小米的 logo

盒子裡的配件擺放的整齊合理,空間很緊湊。除了 Oculus Go 頭顯本體和控制手柄,其餘的包括說連接線、手繩、明書、擦鏡布、眼鏡適配墊等等。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盒子內的全部物品 及 擺放

外觀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頭顯左側也有小米Logo,下方可見3.5mm耳機插孔

頭顯和頭部接觸的部分,為織布材質的頭帶,和網狀布包裹的彈性海綿。佩戴時均不會對面部和頭部產生明顯的壓迫感,整體較為輕量且舒適。反面鏡片中央和 Rift 一樣設置了一個面部接觸感應區,當離開面部且靜置一段時間後,會自動息屏節省電量。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鏡片一側的 面部接觸感應區

人機工程體驗

從實際佩戴的體驗來說,Oculus Go 出乎意料的舒適,基本不會有太大的負擔,我認為和這幾項設計上的改進有關係:

  1. 相比 Oculus Rift 的硬質頭箍,頭帶改成了 T 字形的軟布帶,一方面不會壓迫頭部,又減輕了重量
  2. 對比 Daydream 或者 GearVR 可以發現,與面部接觸的一圈面積增大,增加了舒適感
  3. 前面提到的「眼鏡適配墊」。這個東西是裝在海綿面罩(可取下)和頭顯本體自建的,相當於將面罩太高,增加了眼睛和鏡片之間的距離——對於近視用戶(比如我),戴著眼鏡也可以直接戴上 Oculus Go 使用,既不會感覺眼鏡和頭顯相互擠壓,兩側鏡腳也沒有被推到變形。這也是舒適感的加分項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Oculus Go佩戴時,前後重量分佈平衡較均勻,且布制頭帶觸感舒適

另外還有一個設計細節:在兩側頭帶的固定腳處分別有一個開孔——這實際上是內置的揚聲器出口。這樣一來,既達到了一體機自帶立體聲外放的功能要去,又免去了在用戶耳朵上壓一付耳機的麻煩。在實際體驗中發現,這種揚聲器出口設計的音響效果還不錯,且保留了相當程度的空間聲效。當然, Oculus Go 保留了 3.5mm 耳機孔的設計,以滿足對完全沉浸和聲效有極高要求的用戶。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頭帶固定處隱藏的揚聲器外放開孔

硬件性能

談 VR 不能不談硬件配置,這畢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運行時的實際體驗。Oculus Go 使用了一塊 Fast-Switch LCD 液晶屏幕,分辨率為 2560 x 1440 (單眼 1280 x 1440)。雖沒有使用 PC VR 上常用的 AMOLED 屏,但 Oculus 聲稱這款 FS LCD 同樣具備高刷新,低延遲的特性。核心方面,Oculus Go 運行著版本和定製化程度未知的 Android 系統,處理器是一塊 Qualcomm Snapdragon 821。

交互上由於硬件限制,Oculus Go 僅具備 3 個自由度的旋轉定位,不支持 6 自由度的空間定位。控制手柄同樣只支持 3 自由度的旋轉定位。手柄上設置了經典的觸摸板,扳機,返回按鈕和 Home 鍵,這方面與 Google 的 Daydream 以及三星的 GearVR 相一致。不過 Oculus Go 的手柄使用一節 5 號電池供電,而非內置充電電池,符合 Oculus 的一貫風格……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Oculus Go所搭配的控制手柄

軟件和內容

Oculus Go 的軟件和三星 Gear VR 有著很好的相互兼容性,大部分 GearVR 的應用都可以直接在 Oculus Go 上運行。初次使用 Oculus Go 時,需要通過手機上的 Oculus app 藍牙配對;在 App 中設置好 Wifi 和 Oculus 賬號後,Oculus Go 即可獨立運行。由於 Oculus Go 是獨立聯網的設備,在後續的使用中,既可以在 VR 中的 Oculus Store 內直接購買應用,也可以在 App 中或網頁上購買後,雲端通過網絡推送到 Oculus Go 中且自動完成下載和安裝。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第一次啟動App時 會引導完成頭顯的配對和初始設置工作

手機 App

手機端的 App 保留了 Oculus 一貫的純黑色高冷風格,主要包括商店,節目和朋友列表幾塊內容。商店中可以瀏覽各種分類的遊戲和應用,可以查看宣傳視頻,可以直接下單購買。節目模塊主要用來瀏覽了 Oculus Venue(針對 Oculus Go 新推出的內容分發平臺)中可預約的節目和管理自己的預定項。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手機端的Oculus App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Oculus App截圖,分別為商店主頁,應用詳情頁,節目列表頁

VR 端系統

Oculus Go 與 Rift 一樣,均內置了 Oculus Home 作為系統層飲用,用來瀏覽商店、應用庫等其他模塊。不同的是由於 Oculus Go 僅有一個控制手柄,交互上做了一些調整,在下方使用了 Dock 形式的菜單欄,方便手柄的“激光束”點選操作1 。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Oculus Go Home首頁 - 圖片來自 Wired測評網站

綜合體驗

以當前 Oculus Go 上好評較高的遊戲 SWAT Academy 為例,啟動後首先發現,這塊 2k 屏的顯示效果意外的不錯,相比於 GearVR 基於三星 S 8 的視覺體驗,Oculus Go 的紗窗效應有明顯減弱,屏幕對色彩和亮度的把握都更加精確。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遊戲截圖 - 來自Oculus應用網站

遊戲過程中2 ,玩家通過手柄來直接控制槍械的方向,通過手柄上的扳機鍵開槍。由於頭部視線和手柄可以分別朝向不同的方向,能實現較為自然的交互體驗,遊戲的樂趣也比單純的 VR 眼鏡來說豐富很多。

這款輕量級無線頭戴顯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適的 VR 入門設備

遊戲截圖 - 來自Oculus應用網站

在玩了約 30 分鐘後,取下頭顯發現剩餘電量約為 70%。官方數據稱一次充電可連續使用約 2 小時,考慮到實際 VR 體驗 20 多分鐘後,人往往會比較疲勞需要休息,能連續使用 2 小時的情況少之又少,這個續航長度還是可以接受的。持續使用後再摸一下正面的金屬面板,發熱程度尚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芯片的優化工作應該做的不錯。

寫在最後

在入手 Oculus Go 後將近一個月來,我意外地發現,自己使用 VR 的頻次明顯增多了。相比於以往桌面級的 HTC Vive 和 Rift,Oculus Go 不需要 PC 來驅動,也沒有煩人的線纜;戴到頭上就可以直接進入 VR,幾乎如同從桌上拿起手機解鎖之後玩遊戲一般簡單和自然。同時相比 Daydream 和 GearVR,它也不需要專門的手機作為必須條件。再加上我的使用需求大多數是一些輕量化的休閒遊戲,看電影和視頻,Oculus Go 正好切中了我的使用需求和使用場景。

所以綜合來說,Oculus Go 比較像 iPad 的定位,輕便適中,適用於更廣泛的用戶群體,適合客廳那樣的環境下,進行一些放鬆型的娛樂;而硬核玩家們所追求的大型遊戲等重量級的任務,就更適合交給 Vive 和 Rift 那一類桌面級的 VR 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