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竇之爭,因其何事,卻害的漢武帝不得不殺了竇嬰

田蚡(?---公元前131年)長陵人(今陝西咸陽)。漢景帝皇后同母弟。魏其候竇嬰掌權時,田蚡還是個郎官,往來於竇嬰家,陪竇嬰飲酒,時跪時起,對竇嬰的恭敬就好象是竇嬰家的晚輩一樣。孝景帝晚年時,田蚡漸漸貴幸,為太中大夫。田蚡口才很好,學過盤盂之類的古書,王太后(他姐姐)認為他很有才能。公元前140年漢景帝崩,漢武帝即位。田蚡因為是王太后的弟弟,就被封為武安候。

田竇之爭,因其何事,卻害的漢武帝不得不殺了竇嬰

田蚡雖然不擔任官職,但因為王太后的緣故,仍然受到漢武帝的寵信,多次議論政事,建議大多見效,天下趨炎附勢的官吏和士人,都離開了竇嬰而歸附了田蚡,田蚡日益驕橫起來。

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逝世,丞相許昌和御史大夫莊青翟因為喪事辦得不周到,都被免官。於是任用田蚡擔任丞相,任用大司農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天下的士人有郡守和諸侯王,就更加依附田蚡了。在那時候,田蚡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說的話漢武帝都聽,他所推薦的人有的從閒居一下子提撥到二千石級,把漢武帝的權力轉移到自己手上。

田竇之爭,因其何事,卻害的漢武帝不得不殺了竇嬰

竇嬰自從竇太后去世後,被漢武帝更加疏遠不受重用,沒有權勢,諸賓客漸漸自動離去,甚至對他懈怠傲慢,只有灌夫一人沒有改變原來的態度。竇嬰天天悶悶不樂,唯獨對灌夫格外厚待。元光四年(前131年)的春天,田蚡向漢武帝說灌夫家住潁川,十分橫行,百姓都受其苦。請求漢武帝查辦。

同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兒做夫人,太王后下了詔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竇嬰拜訪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灌夫在席中由於酒後亂語得罪田蚡,灌夫被拘禁,於是無法告發田蚡的秘事。竇嬰感到非常慚愧。出錢讓賓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獲釋。竇嬰挺身而出營救灌夫,誰料夫人不同意,就說:侯爵是我掙來的,現在由我把它丟掉,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再說我總不能讓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獨自活著。”於是就瞞著家人,私自出來上書給漢武帝。漢武帝馬上把他召進宮去,竇嬰就把灌夫因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況詳細地說了一遍,認為不足以判處死刑。至此竇嬰就和田蚡接下了樑子。

田竇之爭,因其何事,卻害的漢武帝不得不殺了竇嬰

竇嬰到東宮,極力誇讚灌夫的長處,說他酗酒獲罪,而田蚡卻拿別的罪來誣陷灌夫。田蚡接著又竭力詆譭灌夫驕橫放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竇嬰思忖沒有別的辦法對付,便攻擊田蚡的短處。而田蚡反駁道:我所喜歡的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樣,招集天下的豪傑壯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討論,腹誹心謗深懷對朝廷的不滿,不是抬頭觀天象,就是低頭在地上畫,窺測於東、西兩宮之間,希望天下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

漢武帝聽後派御史按照文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與竇嬰所說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君之罪行。被彈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別監獄裡。漢景帝時,竇嬰曾接收過他臨死時的詔書,那上面寫道:“假如遇到對你有什麼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隨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帝。”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滅族,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大臣們誰也不敢再向漢武帝說明這件事。竇嬰便讓侄子上書向皇帝報告接受遺詔的事,希望再次得到漢武帝的召見。奏書呈送漢武帝,可是查對尚書保管的檔案,卻沒有景帝臨終的這份遺詔。這道詔書只封藏在竇嬰家中,是由竇嬰的家臣蓋印加封的。於是便彈劾竇嬰偽造先帝的詔書,應該判處斬首示眾的罪。就在當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將竇嬰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