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MongoDB成立於2007年,提供非關係型數據庫軟件。2017年10月,MongoDB在納斯達克IPO,目前市值達到23億美元。回顧MongoDB的發展歷程,對核心技術的把握、完善的產品線以及對分佈式和雲等新技術的擁抱,值得國內同行借鑑。

指導 | 凱文 李喆

調研 | 李喆 崔可家

撰寫 | 崔可家

自1970年關係模型被Ted Codd提出開始,數據庫市場就長期被關係型數據庫所佔據,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數據量呈指數級增加,關係型數據庫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非關係型數據庫MongoDB的出現,打破了關係型數據庫一統天下的局面,由於其滿足了市場對於大規模數據存儲挖掘的需求,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迅速成長為行業標杆公司。

2007年成立, 2017年營收規模超過1.5億美元,目前市值達到23億美元。經過這10年發展,MongoDB成為了非關係型數據庫的領軍企業。

MongoDB一路走來,似乎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以開源方式進入市場,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在市場受歡迎評分中,一直佔據著非關係型數據庫的榜首,此後商業化道路也一帆風順,2016年營收規模超過1億美元。

成立至今,MongoDB進行了六輪融資,2017年IPO之前估值就達到7億美元,IPO當天市值超過10億美元。2018年2月,MongoDB 4.0版本消息發佈後,其市值一路狂飆,現在已上漲到23億美元,PS倍數10-11X,可見市場對於其前景的看好。

愛分析認為,MongoDB所處非關係型數據庫市場年增長率30%以上,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到120億美元,並且其數據庫在4.0版本發佈後具有技術優勢,預計未來營收增速可以達到40%左右,2020年可以基本收支平衡,期望盈利。

從開源到商業化,NoSQL領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MongoDB(前身為10gen公司)由Dwight Merriman、Eliot Horowitz和Kevin Ryan創立,此前這三位都任職於互聯網廣告公司DoubleClick(現已被Google收購)。

在DoubleClick時,由於需要進行大量數據存儲以及處理,而當時數據庫產品並不能滿足要求,開發一種新的開源分佈式數據庫的想法慢慢形成,三人於2007年成立MongoDB,並在2009年推出MongoDB開源社區版。

隨後,開源版本在開發者之間逐漸流行,下載量達到了百萬級別。2010年,為了拓展企業用戶使用,MongoDB開始提供商業支持,並於 2011年推出第一款雲管理工具,簡化了開發者對於數據庫運行狀況監視過程。

2013年,MongoDB下載量達到500萬,並推出了第一款商業版MongoDB Enterprise Server。

2014年,MongoDB收購了開源數據庫存儲引擎公司WiredTiger,並將其設為默認存儲引擎,進一步提升了數據庫在高併發下數據寫入的表現以及穩定性。

隨著公有云日趨成熟,為了減少企業在數據庫部署、運營上的成本,MongoDB在2016年推出雲數據庫服務Atlas。Atals的推出,可以吸引不需要完整企業版功能的社區用戶將數據庫遷移到雲端,為MongoDB創造更多的營收。

2017年,MongoDB成功在納斯達克IPO,成為首個上市的NoSQL數據庫公司,為整個NoSQL數據庫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明確市場需求,產品線日趨完善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作為一家以開源軟件起家的公司,MongoDB大部分下載量都來自於其免費下載Community Server,與企業版相比,其數據庫的基礎功能沒有任何限制。這款社區版數據庫雖然不會帶來營收,但是其讓MongoDB擁有了龐大的開發者使用群體。

MongoDB Enterprise Advanced(MEA)包括數據庫基礎功能,並且為滿足企業用戶對於數據庫產品的使用,添加了圖形交互頁面,BI連接器以及實時監控工具。作為一款分佈式數據庫,主要應用場景集中在實時數據分析、人物畫像等OLAP場景。

與傳統數據庫軟件相同,MEA的收費模式是通過服務器節點訂閱的方式。截止2017年,這項業務連續三年貢獻超過60%營收。

另一款營收產品,MongoDB Atlas,是與公有云服務廠商合作,MongoDB自身團隊為客戶部署的雲數據庫。同時提供MongoDB Stitch,幫助開發者完成數據庫後端架構,簡化數據庫應用開發過程。

Atlas訂閱根據客戶的數據量大小按月收費,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 營收增速十分迅猛。

2016財年,Atlas營收佔比只有1%,2017財年中已經提升至7%,到2018財年第一季度,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已經達到了11%。Atlas營收迅速增長,可以反映出市場對於這種DaaS模式的認可。

隨著Atlas上線,MongoDB產品線完整覆蓋了個人開發者、中小型雲數據庫以及大型企業數據庫。

大單客戶較少,老用戶貢獻增長更多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數據庫產品線的完善,也帶來了MongoDB的客戶數量成倍增長,這些客戶分佈在85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從全球財富100強企業到各種初創公司。

客戶快速增長與Atlas的推出有密切關係,截止2018年1月,Atlas的客戶數量已經達到了3400家(包括新增用戶以及已有的MEA客戶在Atlas上的拓展)。

從表中可以看出,雖然客戶總數快速增加,但客單價超過10萬美元的客戶在總客戶群體中佔比仍不到10%。

原因在於,一方面,由於Atlas的客單價較低(最高定價為每年15萬美元),對於大單客戶的增長貢獻較小;另一方面,新增用戶一般會以小額訂單開始,之後才會逐漸增加訂單額,這點在之後的新老客戶營收增長佔比中也可以看出。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MongoDB訂閱金額超過100萬美元的客戶達到了20家,相對之前有大幅提升,並且在總營收中佔比超過10%,由此可以看出大單客戶對於營收的重要性。

大單用戶的增加,一方面是由於新大單客戶的加入,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已有客戶的訂閱拓展,這也顯示了MongoDB 基於訂閱商業模式的特點land-and-expand,即新用戶的訂閱以及已有用戶的訂閱拓展是訂閱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從營收增長中可以看出,已有客戶在營收增長中貢獻更多。

根據MongoDB年報顯示,在已經訂閱的用戶中,Annual Recurring Revenue(ARR)拓展率連續10個季度超過120%,一方面說明了MongoDB本身的產品不斷完善,滿足了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了MongoDB這種基於訂閱商業模式的成功。

這種商業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大單客戶的數量,並且花費更少的銷售費用,根據MongoDB的統計,獲取新用戶的銷售費用約為拓展已有客戶訂閱的3倍。

直銷仍為主要方式,銷售團隊迅速擴張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由於Atlas的上線,用戶可以通過自助的方式在網站上選購需要的數據庫產品,MongoDB總客戶群體中,通過直銷或者渠道夥伴所獲取的客戶數量佔比在不斷降低。

但是從營收角度來看,通過直銷或者渠道夥伴所獲取的用戶仍佔據總營收90%以上,這說明了其客單價相對於自助方式高出很多,這部分高客單價客戶仍需要MongoDB主動銷售。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為了增加直銷客戶數量,MongoDB銷售與市場團隊在不斷擴張,並將主要銷售重點放到對於軟件開發以及軟件部署有較大投入的公司上。

一方面,這些公司的業務場景更加豐富以及數據量更大,MongoDB憑藉其分佈式的高可擴展有更大機會被採用;另一方面,這些公司的客單價也會更高,可以降低銷售成本,帶來更高的毛利。

從表中可以看出,作為以技術作為主要競爭力的數據庫產品,MongoDB仍然保留了一支規模較大的研發團隊,但是隨著產品的不斷完善以及穩定,這支研發團隊的擴張速度也在相對放緩。

營收快速增長,人均產能較低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隨著客戶數量的快速增長,MongoDB營收也在快速增長。根據年報,公司總營收在2017年、2016年和2015年相對於上一年的漲幅分別為52%、55%以及60%,增幅雖有小幅下降,但均維持在50%以上。

MongoDB營收由產品訂閱以及服務兩部分構成。

在過去三年營收佔比中,訂閱營收均達到90%以上,並且逐年上升,其中貢獻營收最多的產品為面向企業的MEA,在過去三年總營收中佔比均達到60%以上。

除了產品訂閱外,另一項為服務收入,佔比較低,在過去三年中的營收佔比基本穩定在10%左右,主要來自於諮詢以及培訓收入。

Oracle作為數據庫市場中最成功的公司,在整個數據庫市場中佔比超過40%,並且經過40年的發展,整體營收結構已經基本穩定,可以為我們分析MongoDB今後發展提供參考。

通過分析Oracle營收結構佔比,可以看出MongoDB這兩項收入結構基本處於合理比例。Oracle營收結構中,軟件以及雲服務佔比約為89%,服務佔比約為11%,與MongoDB基本相同,由此可以判斷,MongoDB未來營收結構不會發生巨大變化,數據庫的訂閱將會一直是其主要營收來源。

人均產能方面,2017年與2016年相近,均在16萬美元左右,由於缺乏前兩年的員工數,所以無法看出趨勢,但與Oracle 相應22萬人均產能相比,還是有一些的差距。

這一差距是短時團隊擴張形成的,預計將逐漸降低。在過去兩年中,MongoDB員工人數快速增加,特別是銷售團隊擴張迅速,但是從直銷客戶(貢獻營收90%以上)數量來看,增速並沒有提高,反應在營收上,總營收的增長速度沒有匹配上團隊的擴張速度,導致了人均產能較低。

綜合毛利率相對較低,服務團隊繼續擴張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在2015-2017這三年中,產品訂閱毛利率均在78%左右,維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服務毛利率不斷提升,在2017年達到7%。

綜合毛利率也均在70%左右。綜合毛利率的逐年提升,主要來自於高毛利率的訂閱收入在總營收中佔比不斷增加,以及不斷提升的服務毛利率。

現階段,綜合毛利率與Oracle的82%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Atlas使用第三方公有云架構,拉低了訂閱毛利率;另一方面是由於公司處於起步階段,服務毛利率還處在較低水平。

雖然服務毛利率仍處在較低水平,但是由於相關服務在對保留已有客戶以及拓展新客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2018年MongoDB服務團隊仍然擴張了12%,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客戶需求,保證客戶的訂閱擴展。

公司仍處虧損,銷售費用佔比過高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MongoDB的營收快速增長,但其過高的銷售以及研發費用拖累了MongoDB的盈利情況,在近四年中,雖然MongoDB淨虧損率在逐漸下降,但仍處於虧損狀態。

銷售費用一直處於最高佔比,費用增加主要來自於銷售人員增長,與近年來MongoDB不斷的市場擴張有關。同時,研發費用佔比在快速下降,這得益於產品的不斷完善,使MongoDB在研發投入上的增長穩定在20%左右,主要花費增長也是來自於研發團隊的擴張,但是相對於銷售團隊,研發人員增速明顯放緩。

現階段,由於公司還在擴張以及發展階段,研發和銷售的投入在不斷增大,並且營收在逐年增加,從短期來看,這種虧損可以接受。

技術不斷更新,營收增長可期

根據MongoDB年報顯示,在新用戶群體中,30%客戶是從關係型數據庫遷移過來的,說明其對於已經部署了關係型數據庫的客戶有一定的吸引力。

同時,MEA 4.0將在今年夏天推出,將會提供對於多文檔ACID事務的支持,這意味著MongoDB不再是一種簡單的非關係型數據庫,而是具有關係型數據庫所處理複雜事務的特性,應用場景也可以向複雜事物性拓展,具備了多文檔內all-or-nothing的特點,進一步向關係型數據庫市場發起了進攻。

2018年2月MongoDB發佈4.0版本消息之後,股價開始快速增長,可見市場對於新版本的看好。

根據同樣為非關係型數據庫Marklogic表現來看,作為一款支持多文檔ACID事務性任務的數據庫,受到了政府以及銀行等傳統複雜性事務性行業的青睞,2015年其營收超過1億美元,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可以看出,市場對於可以保證ACID的NoSQL數據庫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

Atlas作為另一款已經上線的產品,在MDB營收中佔比逐漸增加,也是MDB近期主要推動的項目。雖然客單價較低,但是其方便快捷的服務形式以及靈活的擴展性,會使得更多用戶選擇這種方式來完成數據庫的建立。

此外,由於Atlas使用第三方雲服務器,隨著未來雲服務器的價格降低,同時與AWS以及Azure雲服務商更加深入的合作(co-sell模式),這種雲數據庫服務會更具競爭力。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近年來數據庫市場增長迅速,其中MongoDB所處的非關係型數據庫市場的年增長率更是達到了30%以上,2020年,全球非關係型數據庫市場將會超過100億美元。

隨著MongoDB兩款主要產品的不斷完善以及非關係型數據庫市場規模的擴大,根據ARR擴展率以及新老客戶營收增長佔比測算,愛分析認為,未來3年MongoDB營收增長速度將在40%左右,預計2020年總營收將達到4億美元左右。

在訂閱業務毛利空間上,由於同為通用數據庫產品,我們可以拿Oracle進行對比。Oracle雲和本地數據庫產品毛利率能達到90%,由此我們預測MongoDB訂閱毛利率在2020年應該能達到80%。

之所以與Oracle的產品毛利率有一定差距,一方面,MongoDB大單客戶較少,客單價較低,技術支持的花費佔比會更大,訂閱毛利率會降低;另一方面,Oralce雲服務的毛利率為60%左右,由於Atlas使用第三方架構,產品毛利率應該相對更低。

MongoDB的服務收入毛利率會逐漸增加到20%,與 Oracle服務毛利率相近。因此,綜合毛利率保持在73%左右。

此外,運營成本的三項構成,包括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預計也將發生變化。

銷售費用上,由於大單客戶不斷增加,以及老客戶收入貢獻增長,預計佔比會逐漸降低,根據銷售人員的費用開銷計算,2020年其銷售費用會降至總營收40%左右;研發費用上,隨著產品的不斷完善以及研發團隊的擴張速度減慢,將逐漸降低至總營收22%;管理費用根據人員開銷計算,會降至總營收16%左右。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這一成本結構佔比,我們可以與在開源商業化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紅帽公司進行驗證對比。之所以選擇紅帽公司進行對比,一方面,紅帽公司的商業模式(訂閱+服務)與MongoDB基本相同,成本結構具有參考意義;另一方面,紅帽和MongoDB所在市場(Linux與NoSQL)都是增量市場,並且兩者都在各自的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

紅帽於1999年8月上市,2003年營收超過1億美元,之後連續四年增幅達到40%以上。銷售費用方面,隨著紅帽自身銷售團隊擴張速度逐漸穩定以及產品廣告投入的減少,佔比逐漸下降並穩定在40%左右;研發費用方面,其佔比基本穩定在20%左右,這兩方面與我們所估算的MongoDB費用佔比基本相同。在管理費用方面,紅帽在近些年的管理費用佔比只有8%,低於我們對於MongoDB的預測。這主要是由於MongoDB處於上升期,需要不斷擴大業務,並且其剛剛上市,在法律、審計等管理方面有較多投入,所以出現了較高的管理費用佔比。對比紅帽公司的早期財務數據,上市初期,由於業務發展的需要,其管理費用佔比也在20%左右,與我們的預測相同。

綜上,在2020年,我們預測MongoDB的淨虧損率可以下降到10%以內,可期望達到營收平衡。

數據庫市場發展方向:市場增長迅速,傳統關係型數據庫仍佔主流

作為在軟件行業中最大的市場之一,數據庫市場在未來的增長速度較快。

根據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世界範圍內數據庫市場在2016年為449億美元,預測到2020年將會達到633億美元,年增長率約為8.9%。

根據451research,現有市場的90%仍是關係型數據庫,但是非關係型數據庫增長迅速,年增長率達到了30%。

根據Gartner,在2020年,關係型數據庫仍會佔據市場新增份額的70%。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目前,傳統數據庫公司Oracle、Microsoft、IBM、SAP現在佔據著整個數據庫市場份額的90%。由於數據庫產品的用戶粘性較高,並且核心應用場景業務很難遷移,所以在短期來看,傳統數據庫仍會佔據市場大部分份額。

綜合三家研究機構的數據,我們預計到2020年整個數據庫市場會達到600億美元左右,並且其中關係型數據庫仍會佔據整個市場的80%以上,非關係數據庫市場將超過100億美元。

分佈式數據庫需求旺盛,初創公司不斷增多

隨著近些年數據量的迅速增加特別是非結構化數據(根據IDC統計,非結構化數據總量已經達到總數據量的80%以上),在新的業務場景中,如影像管理、內容管理等,對於分佈式數據庫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整個分佈式數據庫市場在2020年也會達到100億美元左右。由於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並不能滿足分佈式需求,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這個新興市場更容易進入,所以在近些年市場上湧現出了很多分佈式數據庫公司。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這些新興的數據庫公司的產品大部分為非關係型數據庫,其中兩家關係型數據庫也是帶有分佈式特性的。公司的總融資額都達到了5000萬美金以上,可以看出市場對於這些分佈式數據庫公司的前景非常看好。頭部公司(MongoDB、Datastax等)的營收在最近幾年也都陸續超過一億美元 。

分佈式數據庫市場還處在初期階段,新興的數據庫憑藉各自的技術優勢,都在市場中獲取了一定數量的客戶。但是隨著各家公司的技術不斷提升,各自的技術優勢將會逐漸消失,整個分佈式數據庫市場會可能會類似於傳統關係型數據庫市場出現幾家巨頭公司。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分佈式數據庫市場不僅只有初創公司,傳統傳統關係型數據庫公司也在逐漸改進技術,進入這個市場。一種方式是推出自家的非關係型數據庫,如Oracle NoSQL Database,另一種方式,是將非關係型數據庫的高可擴展性以及高可用性添加到關係型數據庫中,如Google Cloud Spanner,這些分佈式數據庫同樣是新增業務的有力競爭者。

部署方式更加靈活,雲數據庫或成今後主流

由於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對於分佈式數據庫需求增加的同時,數據庫的部署模式也逐漸由本地轉向更加靈活的雲端。根據451research統計,截止2019年,DbaaS模式的市場將達到140億美元,佔整個數據庫市場的四分之一左右,所以各大數據庫公司也都在推出自身的雲數據庫服務。

十年從0到23億美金,MongoDB能否成為數據庫市場顛覆者

從表中可以看出,四大雲服務商Amazon、Microsoft、Google,IBM都提供自己的數據庫服務,並且包括SQL和NoSQL數據庫。作為數據庫行業的領軍者Oracle也有自身的雲計算存儲平臺。

新興的分佈式數據庫公司如MongoDB也都推出自身的雲服務,但是由於其體量都相對較小,沒有自身雲計算存儲平臺,所以需要第三方雲服務商提供支持。這一方面會降低這些新興數據庫公司的雲服務毛利率,另一方面對於有云數據庫部署需求的客戶,直接使用雲服務商提供的數據庫可能會更加便捷,這在未來也會一定程度上限制這些新興數據庫公司的發展。

MongoDB現在作為在非關係型數據庫公司中的領軍者,總體來說,在技術方面有很多可以期待的盈利點,對於新增的市場份額有較強的吸引力。而對於已經大量使用了傳統關係型數據庫的公司,選擇一個新的數據庫系統會涉及到數據庫的遷移工作,兼容性,安全性等等一系列問題,如何通過相關服務解決企業的顧慮並提供支持,是MongoDB在今後能否搶佔更多市場份額的關鍵。

國產數據庫需求旺盛,掌握核心技術是制勝關鍵

對比國內市場, 2016年中國數據庫市場已經超過100億元,並且增長迅速。但是,中國數據庫市場長期被外國傳統數據庫公司巨頭把控,其中Oracle的市場份額超過40%。

作為一種底層軟件,數據庫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加之國外商業以及開源關係型數據庫的強大功能,讓市場以及軟件公司都在一段時間內忽略了數據庫的國產化。國產數據庫產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只有達夢、南大以及人大金倉三家,並且性能相較於國外數據庫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近些年,數據庫市場開始發生變化,國內的分佈式數據庫創業公司不斷湧現,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對於分佈式技術的需求在增加,新興的國產數據庫公司有了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是由於國內數據庫人才儲備達到了一定數量,有能力去研發自己的數據庫產品。

同時,由於信息安全的原因,國內的去IOE化進行的如火如荼,政府、銀行等國有企業對於國產數據庫的需求非常強烈。對於國產數據庫來說,搶佔更多的國內市場份額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但是也需要其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第一,數據庫作為底層軟件,掌握核心代碼,而不是簡單利用國外的開源技術包裝,是國內數據庫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從MongoDB的發展道路上也可以看出,核心技術不斷提升是保證競爭力的根本。

第二,分佈式數據庫產品更加受到市場的青睞。由於企業“互聯網+”等業務轉型,產生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傳統單機數據庫很難滿足這些需求,國產數據庫想要在新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就需要具備分佈式特性。

第三,完善的企業級產品更容易受到市場的青睞。大型企業特別是泛金融企業在數據庫軟件上的投入可以佔到總市場的50%,想要在數據庫市場中搶佔更多的份額,就需要獲取這些大型企業的訂單。與互聯網行業不同,這些大型企業需要的是完善的企業級產品來滿足其需求。從MongoDB的客戶數量上也能看出,雖然MongoDB開源版在開發者和中小企業擁有很高的口碑,但是由於不支持SQL以及事務,其企業級產品並沒有突出的吸引力。

第四,數據庫的雲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從MongoDB的營收構成中也可以看出,數據庫雲服務的增長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