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抱团养老”好不好?

还记得一年前,浙江杭州余杭79岁的朱荣林和74岁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家位于余杭的别墅“抱团养老”的事吗?

如今过去一年了,他们中有人离开有人补进,“抱团”的人数从最初的4对,变成如今的13人。这些“抱团养老”的老年朋友在试验了一年后,有什么心得感受呢?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老人们“抱团养老”的别墅

“抱团养老”的生活

老人们“抱团养老”的地方在浙江杭州余杭港东村,这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竹林郁郁,家家都是院落别墅,平整的水泥小路通到每户人家门前。

朱荣林家的别墅是三层浅黄色小楼,建于2010年,造价200多万,面积约500多平方米。院子内部种满绿植,铺着石板小路,前面有一方鱼塘,后面是半亩小菜园。

别墅中,7户13人分布在1到3楼,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卫生间,这也是让入住者最满意的地方之一。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朱荣林是召集人,他对现在的状态比较满意。

同住的俞阿姨最满意的是这里的环境:“我就喜欢农村的田园风光,我们老头知道,就随我来了。”

她说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很闲散:早上6点起床,整理下房间,下午搓搓麻将,晚饭后在院子里溜溜圈,看看电视,就准备睡觉。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大家一住进来就起草了一份《结伴养老协议》,值日就是协议中定下的规矩之一。每个家庭轮值一天,包括给大家准备早餐、买菜、洗菜,以及洗碗等。

协议中还详细制定了大家的值勤和伙食标准:

“打扫卫生的一周两次,每月1200元,厨师烧两餐每月2000元,还有一个修剪草木的师傅每月2000元。”

朱荣林解释:“每户满打满算,一个月3000元的费用足够了。”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王荷花老人在洗碗

当然,这些都不是那么严苛,不值日的人,愿意的话,也会上去搭把手。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老人有空就打麻将

当然,“抱团养老”并不是只有大家看到的那样和谐美好,时间久了,自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微妙的烦恼

一群本不相识的人突然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生活上很多细节都需要磨合。

水电煤、生活费都是AA,但怎么AA法,经历了一步步的改进。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每天的账单

可其他琐碎的问题还是很多:

村子附近的小菜场,距离近但品种少,远处的菜场品种丰富但需要坐公交,路费如何报销?

夏天,有的男同志就穿条短裤,赤膊躺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如何协调?

吃饭时,有些“好菜”一会就被抢光了,有时,来迟的人压根吃不上菜,如何解决?

对于召集者朱荣林来说,令他头疼的是,因为人多用电量大,只能按照阶梯电价最高档付费,他想知道能否有一些优惠政策?

而对于向往这种“抱团养老”模式的老人而言,还有更多的问题待解:

养老院太压抑、自己在家又太无聊、“抱团养老”的人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然而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哪有那么容易?

当然,正因为问题多多,先驱者的探索才更有意义。

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只有一个子女,并且年轻人压力也大。目前对于养老,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北京电视台做过一个调查——您会去哪儿养老?而大部分老年人都认为抱团养老是最理想的晚年生活。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抱团养老的好处:

一、减少孤独,一起养老。老人们兴趣爱好相同,形成互助养老小团体,这种松散的群体结构让彼此之间更融洽,免去了尴尬和约束,也增添了家人陪伴式的乐趣。

二、广结天下,结交好友。老人们年龄相仿,可以共同分享人生阅历和感兴趣的话题,彼此安慰。

三、互相照顾,搭伴生活。“空巢老人”最担忧的莫过于生病无人知晓,而老人们每天的聚会和互相关照,填补了子女不在身边乏人看护的空白。

四、尝特色美味,一饱口福。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都不同,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小吃、特色菜肴。我们就能品尝到那些在家里根本吃不到的美食,人以食为天,在异国他乡一饱口福,美哉!

还记得这十几个“抱团养老”的老人吗?一年后,他们的生活竟然……

不管是去养老院养老,还是抱团养老,有好处,也都有现实的困难。那么对于如何养老,退休圈的朋友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呢?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并传给同龄的朋友看看,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期待未来能有更好的养老模式,让所有老年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