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乡无法回去,我们该何去何从?|兰亭叙第一期

当故乡无法回去,我们该何去何从?|兰亭叙第一期

君自故乡来,焉知故乡酒?由湘窖赞助的兰亭叙第一期孟泽教授专场——《君自故乡来》读书分享会落下帷幕。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叫远方”,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担忧,故乡,我们还能再回去吗?故乡的存在对我们究竟有何意义?孟泽教授一一为我们解答。

黄永玉先生曾说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衍伸到现在,我们要么闯荡世界,要么荣归故里,可见,故乡不仅仅是我们过去生长的地方,更是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可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有着童年记忆和成长轨迹的故乡似乎已经回不去了,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是有奋斗的方向和可以回来的故乡。”主持人罗昌平在开场时就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大家陷入了沉思。那么,当故乡消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寻找“精神的故乡”?

当故乡无法回去,我们该何去何从?|兰亭叙第一期

孟泽教授给出了这样精彩的回答:“现代化的过程无法回避故乡消失这个问题,虽然走向世界和回到故乡看似是对立的,但并非如此。用当下通俗的话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是有身份的,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身份走向世界。否则,我们就会被同化。故乡对我们的意义和精神寄托也是一样的,这是不能失去的。”

对于故乡这个话题,《君自故乡来》同样给与了回答,“故乡”不仅关乎地理,更关乎人文。尽管我们的历史书写,至今难言自如,我们的“故乡”,依然充满悲情,有关“人文”的记忆,也大体上因为功利主义的遮蔽而不免畸形歪曲,但这同样构成一种现实,一种让我们无法逃逸还不能不辗转反侧的现实。

当故乡无法回去,我们该何去何从?|兰亭叙第一期

在活动现场,孟泽教授与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文初教授深入探讨了《君自故乡来》的文学意义,孟泽教授与读者频频互动,为大家解答了关于“故乡”种种的疑惑。

当故乡无法回去,我们该何去何从?|兰亭叙第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