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芯片廠商解讀:面對千萬級的智能音箱市場,中小企業該怎麼與互聯網巨頭共舞、打造出用戶想要的產品丨WARE 2018

在智能音箱行業,要討論上游芯片供應鏈,就一定繞不開全志科技與聯發科技(MTK)。這兩家企業目前是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最大的兩家芯片供應商,其中搭載全志芯片的有小愛音箱 mini、小度在家、叮咚音箱、騰訊聽聽等,內置聯發科芯片的則有 Echo、Google Home、天貓精靈等。

两大芯片厂商解读:面对千万级的智能音箱市场,中小企业该怎么与互联网巨头共舞、打造出用户想要的产品丨WARE 2018

對於互聯網公司紛紛殺進智能音箱市場的現象,創業公司、芯片廠商該報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音箱產業未來的發展態勢又會如何?智能音箱能否突破千萬大關?

在由深圳灣舉辦的「WARE 2018 新硬件大會」智能音箱專題論壇中,全志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唐立華、聯發科技(MTK)智能家居產品線總監熊健,分別從上游角度分享了他們對行業的洞察和見解。

以下是該論壇的對話訪談實錄,經深圳灣整理和發佈。

----- 嘉賓訪談實錄 ----

两大芯片厂商解读:面对千万级的智能音箱市场,中小企业该怎么与互联网巨头共舞、打造出用户想要的产品丨WARE 2018
两大芯片厂商解读:面对千万级的智能音箱市场,中小企业该怎么与互联网巨头共舞、打造出用户想要的产品丨WARE 2018

PART 1 行業解讀

Q:縱觀智能音箱市場,無論是「百箱大戰」還是「巨頭爭霸」,MTK & 全志是眾多音箱產品的背後的供應商,也是這個市場最大的贏家。如何看待智能音箱這個市場,互聯網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樣的?芯片商和方案商的角色又是怎樣的?

熊健:我們能更清晰的洞察這個產業,包括市場策略、芯片的規劃方向等。我們認為,智能音箱市場的最終贏家,是具有生態建設和生態運營能力的公司。

唐立華:互聯網入局智能音箱燒錢補貼,事實上我們也在補貼,主要體現在技術補貼和產品補貼,並不是他們打內戰我們就賺錢。

至於互聯網企業以及其他企業智能音箱市場的未來走向,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互聯網最關心的是低成本流量,所以他們做硬件一定是往高性價比去走。

對於其他企業而言,首先應該擺正心態,我們不能將幾大互聯網公司視為擺在面前幾座大山,而應該將他們視為的朋友,理由有以下亮點:

一方面,他們出錢補貼併為我們教育了市場;另一方,他們追求的是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但事實上,不是所有消費者都喜歡用同一個類型的產品,有不少人更希望產品能滿足他們對個性化或高品質的要求。

因此,小流量、高品質、高定價能夠成為其他廠商的機會,這些廠商對流量的要求沒有互聯網企業的那麼高,只要有自己獨特的位置就足夠。當然,這其中還需要跟其他供應商之間進行更緊密、更深入的結合。

Q:怎麼看待互聯網企業站隊的情況?

唐立華:這個得根據自身需求來考慮。有相互結合的情況,互聯網企業需要低成本流量,出於效率考慮,不能什麼事情都自己幹。以我們跟互聯網企業合作的感受來看,他們在這方面的心態是非常開放的,在某種情況下,做硬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PART 2 市場解讀

Q:從各大廠商的新品發佈來看,迷你音箱、帶屏音箱儼然已成今春流行,用戶群體也從極客逐漸擴散到普通用戶。這個市場的體量有多大?智能音箱能否打破千萬銷售大關?

唐立華:對市場進行準確的判斷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是可以突破千萬的。藉此我想趁機問一下熊總,鑑於 MTK 市場人員對市場的精準判斷,您認為智能音箱這個品類在全球能否過億?

熊健:全球智能音箱市場三年內有機會(過億)。

唐立華:對於智能音箱市場過千萬,我們是有信心的。這裡解釋一下原因。我們全志科技從 2014 年開始成立了專門產品團隊做智能硬件,在 2015 年跟合作伙伴推了第一款音箱。在 2015 年我們開發了專門的芯片來做無線音箱,最終產品和芯片都失敗了。但我們仍繼續堅持折騰了兩年,終於於去年和幾大廠商一起發佈了芯片,而相應的第三代芯片也將很快面市。

從這一經過了從看好、受挫、到重新起來的歷程來看,我們對智能音箱非常有信心。至於能不能到億,就看大家怎麼努力了。努力到位了就能夠過億,如果不夠努力或者方向不對,不能做到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那可能就不好做了。

PART 3 未來趨勢

Q:一般來說,芯片企業的研發要早於產品企業 2~3 年,芯片企業對於未來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行業的發展風向。未來智能音箱的產品形態會有哪些?哪些技術應用會成為主流趨勢?哪些難題還未攻破?

熊健:

智能語音作為家庭的語音入口,是目前一種市場接受度相對較高的產品,也確實給終端用戶帶來了不少便利。從技術以及產品形態發展的角度看,隨著 AI Vison 的加入,語音技術在車聯網方面將有很大的商用落地機會。

唐立華:我們認為智能音箱是一個純粹的網絡產品,不是一件孤立的硬件產品,而是生態、內容和服務緊密結合的產品。對此,我們首先要擁抱它而不是拒絕它,擁抱之後,我們需要利用好並打通互聯網生態,為用戶打造更深層的體驗。

在這四五年以來,除了硬件和芯片升級,我們花了非常多的功夫跟各大互聯網生態、技術、雲平臺做深度的接通。如果這一點搞不定的話,產品體驗也會有相當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