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僅想取代你的工作,更想讓你長生不老

文|吳明真

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這是一個長期處於爭論不休的問題,業內主要有兩種說辭:一種是人工智能只會取代重複性的工作,比如機械化流水線生產,無人駕駛取代了司機,無人超市會取代售貨員,而無法取代高難度的複雜工作,他們認為人工智能只會輔助人類更好的從事複雜工作,比如輔助設計師如何做出動人的設計,輔助醫生診治更復雜的病情等。美國的IBM沃森,這個人工智能目前就處於輔助學習的階段。第二種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所有的職位,他們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能像人一樣擁有自我意識,甚至能夠擁有人類的情感。這一說法的代表人物是霍金。

無論是第一種說法還是第二種說法,人類所迎來的是人工智能對人類不斷解放塑造新生的過程,人工智能不僅想取代你的工作,更想讓你長生不老。

人工智能不僅想取代你的工作,更想讓你長生不老

古往今來,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渴望與追求從未斷過。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就有丹砂藥物,修仙論,等追求長生不老的手段,這些手段的是與非我不做任何評價,因為正是人類強烈的慾望,產生不懈的追求,才推動著這個社會不斷前進。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每一個生物都是大自然的產品!而長生不老作為人工智能重要的一個研究領域,它的實踐方法理論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說人類通往長生不老的路是有很多條的。

我想給大家講講比較有趣,最具有代表性的兩派理論——它們分別是以科學家為首的科學派,信奉去軀體化,化身為神。而另一派則是以生物學家為首的生物派,信奉維護軀體,長生不老。

科學派:去軀體化,化身為神

首先我們來講一講科學派,科學家們認為人就是一臺計算機,你的骨頭,你的五臟六腑,你的牙齒,等一系列器官就好比是硬件。這些硬件它只是輔助你生而為人的一種工具,或者說是輔助你係統功能上的一種工具。

什麼是人的系統?人類大腦的神經元就像是人的系統,因為你所有的記憶就像是數據一樣被存儲在大腦裡。人類擁有自動學習自動存儲的能力,你學會的某項技術操作,你認識的漢字,你感受到的疼痛瘙癢又或者是愛情喜歡,高興鬱悶,你所領悟到的中國人那種圓滑的為人處世等等一系列的東西都像數據一樣存儲在你的大腦裡面,而當你每次解析這些數據的時候你知道什麼是酸甜苦辣鹹,你知道什麼是道德倫理,你知道什麼事情你要怎麼做,你所解析數據的能力我們稱為意識。

拿我們的電腦來舉個例子,鍵盤是電腦硬件的一部分,這個硬件是一種工具,你可以通過它來操作電腦系統上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說鍵盤是輔助系統功能的一種硬件工具。但是人類這種計算機跟電腦是相反的,電腦是用工具去操作電腦系統上的功能,而人則是用我們的大腦系統功能去操作我們的工具,你的手要做什麼事,你的眼睛要看哪裡,你的腳怎麼走,都是大腦系統功能在給工具下達指令。

人工智能不僅想取代你的工作,更想讓你長生不老

人工智能不僅想取代你的工作,更想讓你長生不老

生物派:維護軀體,長生不老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生物派,他們想以怎樣的方式讓人類長生不老。生物學家們是站在生物學的角度他們想扮演上帝的角色來創造生物。生物學家們對長生與不老是分開解釋的,長生不代表不老,生物學家首先想解決人類長生的問題,說的直白點就是如何延長人類的壽命,比方說各種抗疾病的藥物,胰島素的調節,血液物質的研究等等。不老不代表不死,人之所以會衰老,是因為器官功能的衰退,人的器官是細胞在提供能量,人體每天會有大量新細胞誕生,但也會有大量的細胞死亡,當細胞的死亡數量大於新生細胞的數量時,新生細胞給器官供應能量不足那麼你也就會慢慢衰老直至死亡。所以在生物學領域研發細胞是很重要的一個方向,他們希望若有一天可以通過人工注入新細胞的方式為人體提供能量,這樣一來人類便可不老。

生物學家們說長生不老不代表不死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他們認為人類是可以永生的,但非正常情況下還是會死的,比方說謀殺,天災,自殺……等等。

人工智能不僅想取代你的工作,更想讓你長生不老

寫在最後

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美好有許許多多的暢想,但長生不老若真的實現了只怕人類又會面對許許多多新的問題。

著名生物學家王立銘老師就提出過一個問題:我們眾所周知中國現在最大的人文問題除了貧富差距還有一個就是代溝,人與人之間的代溝,人與社會時代的代溝,人在青春期過後思想意識會慢慢固化,這是人類大腦的原因,就算以後有技術能解決這種固化代溝是無法消除的,人類長生不老可以活的越來越久,但你能否適應越來越新的人,越來越新的時代?

當人工智能取代了我們的工作,我認為人類也終將不再是現在的人類,無論是科學派,還是生物派,我們不僅要長生不老,我們還要有化身為神與人工智能平起平坐的能力。我們不僅能讓機器擁有量子算法的能力我們人類同樣也能擁有,也許未來的時代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類智能,未來的人機共生是怎樣的?未來的社會體制是怎樣的?未來宇宙空間又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