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区科新局专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 助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双流区科新局专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 助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双流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航空、绿色能源产业,2017年,双流区29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383.12亿元,187家战新企业实现产值1097.1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实现产值781.55亿元。

近年来,双流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一流空港城”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校地合作和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全区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深入开展校地合作

与电子科大、西南交大、香港城大等高校通过“共建、共管、共享”的方式建设“研究院+产业园”,构建覆盖技术创新、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产品生产的创新生态链;与川大共建“五区两院一基地”,打造环川大江安片区国际化创新创业示范带;联合成信大、西南民大打造集“双创基地+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文创旅游”于一体的空港创新创业高地。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已累计引进企业250家,团队121个,全区已建成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平台131个。

成都双流区科新局专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 助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双流区已聚集仁宝、纬创、海威华芯、新易盛等规模以上新兴电子信息企业22家,形成了智能终端、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中电子8.6代线和成都芯谷项目为引领,聚焦芯片设计、软件及信息服务、电子信息新兴业态、智能终端制造等领域,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2017年,全区电子信息实现产值781.55亿元,预计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

成都双流区科新局专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 助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新经济

实施“强三优三”发展战略(大力做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智能经济,优化发展流量经济、创意经济和共享经济),构建具有双流特色的新经济体系,坚持“1+3+N”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核引领、三区融合、多点支撑”的多元化新经济应用场景,预计用5年时间培育1-2家“独角兽”企业和50家以上“瞪羚”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