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在文玩圈裡,以佛像為雕刻題材的作品隨處可見。單從材質來說,幾乎所有能夠用於雕刻的材質都曾被用來雕刻佛像。佛像題材能夠受到如此大的認可,與傳承深淵的佛教文化息息相關。喜歡文玩收藏的人,大多皆有信仰。串珠與念珠的流行,也帶動了宗教門類收藏文化越加受人關注。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在現今文玩雕刻領域,因受經濟利益影響,大部分工作室都以追求高產為考核指標。同樣一個題材,在不同品質原料,不同體積原料,甚至不同材質的原料上都能達到出奇的一致性,不禁令人懷疑是不是機器雕的。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此外,玩家的任性定製也使市場中出現了一種畸形的融合作品。這不能怪責於玩家的特殊需求,大多數情況還是作者的一味迎合,才出現了對佛造像的形態杜撰、修改、跨越時代的融合等等。根本問題是作者沒有潛心研究佛造像文化、不同時期的特點演變,也沒有提供給消費者遵循文化傳承的建議。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苛刻的闡述現狀,市場中存在著一類中規中矩的佛像雕刻作品。無論是從雕工、結構、還是佛造像形態都無可厚非,但也正因如此才僅能稱得上是一類合格的商品,而非精心創作的藝術品。原因還在於,缺乏對宗教文化的認識,就好比真正的唐卡大師,他們是融入自己的信仰在作畫,而並非只是細心的臨摹別人畫作,或是雕塑。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那麼,詬病了這麼多,佛造像題材的雕刻到底要遵循什麼標準呢?此點最好的學習方式,其實是對佛教傳播歷史的瞭解。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歷史研究認為,最早起的佛像始於犍陀羅藝術,而犍陀羅地區自公元前三世紀起為希臘文明所統治,所以當時的佛造像深受希臘藝術影響。它們以理想的阿波羅為模型,反應出希臘英雄主義與佛陀的結合,人物沉靜肅穆,顯現出一種凝重沉鬱的風格。其實我們對於犍陀羅藝術不應該陌生,北魏時期的雲崗、龍門石窟,以及敦煌雕刻風格深受其影響,其中存在大量希臘元素,如飛天、佛龕上可見的希臘立柱等等。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龍門石窟飛天造像

北魏時期的佛造像風格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東西方風格轉變。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原,最先體現的就是人物面部特徵和著裝。印度佛造像中有很多是袈裟隨意披搭在右臂,袒露上半身,下半身著裙,身前裝飾有瓔珞寶珠,渾圓的腹部和挺實的胸部展露無遺。但是中原人始終不太能接受身體的裸露,所以在發展中,此類造型漸漸被淘汰。改為把袈裟穿好,從肩膀再繞回身後,衣紋成U字型。用一種較為規律的褶皺體現法,取代了早期隨意貼身的表現方式。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犍陀羅時期佛像

佛像臉龐也換成了東方人的面孔。額頭不再凸起,臉頰也變得平坦,鼻翼變寬,最明顯的是雙眼,眼如柳葉,雙目不再凹陷。雖然同樣梳著髮髻,但是髮髻下面的頭髮是直的,取代了西方人的捲髮。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龍門石窟奉先寺廬舍那佛坐像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讓大家瞭解,無論是玩家,還是我們鎖定的作者,創作的基礎都要遵循文化發展的軌跡,避免佩戴一個不倫不類的作品。東方人的服飾,西方人的面孔,甚至是不對應的法器或真言。這與穿著運動鞋配西裝是一個道理。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正面的例子,好的作品,還是要列舉出來給大家作為參考的。作為一個熱愛此道的創作者,悉心研究之後,再融入自己的靈感,結合過硬的雕刻功法,必然會成就一件可以傳世的作品。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隨著時間線的描述,我們介紹一下在印度歷史上極為著名的一個時期,帕拉王朝時期。從近年的收藏市場表現來看,帕拉造像一直都是佛教板塊的熱點所在,帕拉造像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所蘊含的豐富佛教文化背景為藏家所熱衷。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 2015年的中貿聖佳秋拍上,一尊王世襄先生所舊藏的11-12世紀雙色銅釋迦牟尼像以299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 2016年的廣州華藝春拍上,一尊不到10cm的帕拉獅吼文殊像拍出466萬元的高價。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 2017年紐約佳士得春拍上,一尊黑石雕帕拉觀音像,以2180萬美元的高價落槌,加上佣金約合近1.9億元人民幣,創下了印度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說到帕拉王朝,始於公元660年前後。印度東北部有一個小邦國,在其國王瞿帕拉的領導下,統一了東印度,建立了一個屬於印度人自己的王朝,帕拉王朝。帕拉王朝統治東印度近500年,共有18位君主。歷代君主皆大力弘揚佛法,在此時代背景下,孕育出了風格奇絕,照耀古今的帕拉造像藝術。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公元8-12世紀是帕拉佛像藝術的創作時期,融合了多元文化和藝術形式,具有濃厚的密教色彩。此外,帕拉時期造像作工精湛、肢體表現豐富、神態神秘而活潑,富有藝術感。對尼泊爾和西藏佛像風格產生了很大影響,帕拉造像藝術是當前佛教藝術研究和收藏領域的熱點。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如果只是借鑑拼貼並不能形成一種偉大的藝術形式,在帕拉王朝的五百多年間,佛教內以及民間出現了大量天才般的工匠,他們把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大膽的借鑑與改造,不斷完善豐富帕拉佛造像藝術,使其形成了一個藝術的有機體,人物形象鮮活而富有力量,同時又通過一些獨特的造型語言,使整件作品散發著佛法的感染力。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直觀上看,帕拉造像藝術特點為:整體造型勻稱飽滿,面部、肌體刻畫柔軟自然,面部是典型的南亞人種,眼睛圓睜,嘴唇豐腴,慈悲,面含神秘微笑。憤怒像,怒目圓睜,著重刻畫外露的牙齒和瞠目紅睛。同時,帕拉作為寫實藝術的塑造表達,崇尚表達肉體溫度的同時,對衣著,瓔珞的繁複進行了簡化而又精心的處理,使人物的形體之美更加飽滿生動。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在帕拉王朝第18代君王夜叉帕拉時,大臣婆羅門舍那篡位,導致王朝滅亡,繼而是在十一世紀,舍那王朝建立。舍那王朝共經歷了四代君主,基本承襲了帕拉王朝的傳統,但是國弱勢危,國家的不穩定直接導致了帕拉造像藝術的衰落。到十三世紀,伊斯蘭東侵,帕拉這一印度佛教最後的聖土也隨之淪落。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著名創作團隊「爾雅玉雕」創始人李力斌表示

,“我在對於佛造像的學習中,帕拉造像藝術是繞不開的一座高山,而近些年研究帕拉造像熱的出現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古代帕拉造像藝術被髮掘整理。在我近兩年做雕刻得過程中,有意的在作品中去再現,去模仿帕拉造型藝術的一些造型語言和表現手法,而作品的材質也多選擇綠松石為主,在我看來,這種高超的藝術形式也只有綠松石這種有著與生俱來的貴族血統傳承的寶石更為合適。”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在我雕刻的幾件帕拉風格的作品中,對於人物的形體之美做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與再現,寬肩,窄腰,圓臂,長腿,這分明是一個美男子形象,再看其盤坐時的篤定,體態自然優美,細節的肌肉表現生動傳神,最美的是那腰間的微微贅肉,如此健美的身材既表現佛像萬年不衰的生命力,又傳達出了佛像的莊嚴與自信。而在開臉上,則使其更接近中國古代佛造像的特點,從審美上讓我們看起來更具有親和感。”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對於人物形體之美的重視與塑造,大概就是帕拉造像藝術最主要的突破,這種美是如此直觀生動,富有感染力,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相對於晦澀難懂的經文,佛像的美便更加直觀,更加讓人印象深刻,這種美已經遠遠超越了佛造像本身,打開了束縛在人們思想中的某種枷鎖,這便是美的感染力。由此我們也能感覺到,那是一個多麼開放包容的時代,那是帕拉王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1300年前盛世王朝,遺留下了這些人人偏愛的寶貝!

作為一個忠實的文玩玩家,入坑已十年之久,見多了好的作品,也見慣了應付市場和玩家的從業者。無時無刻,我們都在努力將最好的業態展現給廣大玩家。憑藉我們每日身在其中的摸爬滾打,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您,好的作品從來沒有消失過,好的作者也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出現。儘管出類拔萃的人和物件兒總歸是少數,但只要您找對了地方,這事兒完全沒難度。此後,我們還會陸續向大家介紹更多的好作品。務必持續關注呀~~~

封面圖片來源 :「爾雅玉雕」

PART.3文字由:「爾雅玉雕」創始人李力斌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