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當你正在排隊的時候,發現有人在插隊,你會選擇直接阻止他,還是選擇跟他一起做一個破壞規矩的人呢?今天糖果君想分享一下自己關於近日乘客集體跳閘逃票所折射出的“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的思考。

近日的乘客集體跳閘逃票事件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當時的事件是這樣的:19日的晚上十點四十左右,在成都的草莓音樂節結束之後,在舉辦地附近的非遺博覽園地鐵站,因等候地鐵的人數眾多,很多人不願意排隊等待,便直接跳過閘機逃票。

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乘客逃票事件

此情景被同在地鐵站的網友用手機拍攝之後上傳到了網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大多數網友都在指責這些乘客缺乏素質,認為應該遵守秩序,也有網友對乘客著急的心態表示理解,並指出這是地鐵及音樂節舉辦方事先考慮不周的責任。

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地鐵官方公告

首先,糖果君是反對那些乘客翻越閘機行為的,我們不能因為一己私利而去破壞社會中應有的秩序,因為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素質的體現。規矩和秩序的建立是公平服務大多數人的,我們不能因為自身利益而去破壞它。

誠然,翻越地鐵閘機並沒有對其他乘客、地鐵設施或是社會風氣帶來多麼大的負面影響。可如果我們同情和理解那些破壞規矩的人,其實就是不公平的對待那些遵守秩序的人。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就是這些小小的錯誤,就可能讓這個社會承受沉痛的代價。

這裡我們不過多去探討乘客翻越閘機的素質體現,而去關注一下此次事件中的所反映出的其他問題。

旁觀者的"責任分散效應":為什麼沒有人去阻止那些翻越閘機的乘客

由於當時場面混亂,或是無暇顧及所有的乘客,我們暫且不提那些職責就是維護秩序的地鐵工作人員。

而是把視角轉向那些正常排隊的乘客,看到那些人翻越閘機搶在自己前面,為什麼沒有人出聲阻止呢?因為這完全關乎到旁觀者的自身利益和社會責任啊,即使是拍攝視頻的那位網友也在事後才懊悔應該出面制止的。

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微博評論截圖

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由此我們便會理解,為什麼在這次的地鐵翻越閘機事件中,很少或是沒有乘客在此次事件中出面阻止和規勸了。

當然,不排除已經有人出聲阻止但視頻中沒有拍到的情況,我們單說說視頻中的那些人,雖然眼看著那些乘客翻越閘機,不但沒有阻止而且還躍躍欲試,也想跟著一起跳過去。

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微博視頻截圖

糖果君認為,就像"責任分散效應"中描述的那樣,那些文明排隊的乘客人數已經眾多到將應該承擔的責任分散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

甚至是已經將這種阻止別人破壞規矩的責任,稀釋到成為一件觀看完全事不關己的趣事的程度。

而且由於翻越閘機的乘客人數眾多,又進一步降低了人們出面制止的可能,因為根本不可能同時阻攔到所有的逃票乘客。

但是,如果是人們的面前只有一名乘客翻越閘機呢,我想很大幾率會有人出於社會責任和自身利益而當面制止的。

由此可見,越是人群眾多的地方越可能出現"群眾漠視"的行為,如何避免人們出現這種"群眾漠視"行為,也是很多心理學家正在探討和研究的。

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在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看見,或是在網上瀏覽到這樣的事情:

一個人在大街上受傷或是需要幫助,一般情況下會有幾個熱心的、責任感強的人上前幫忙,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在旁邊圍觀,就是所謂的"看客"模樣。

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旁觀者

難道說相比那些伸出援手的人,那些看客就沒有素質、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嗎?

糖果君覺得其實他們只是責任感被暫時分散了而已,此時的他們已經意識不到自己應該上前去幫忙。但是如果在場的只有他們自己,我相信那些"看客"也會上前提供幫助的。

所以,對於那些能在人群中上前幫忙的人,我們是稱讚的,而對那些看熱鬧的人,當他看到這篇文章後,明白自己的責任感只是被暫時分散的時候,也會由素質驅使著去提供援助的,而不是單單隻做一個看客。

對於那些逃票的乘客來說,我們不妨把"責任分散效應"中的責任這個詞換成罪惡,也就是"罪惡分散效應"。

當然,"罪惡分散效應"是糖果君自己想的,並沒有什麼學術依據,而且這裡用罪惡形容那些逃票的人其實是過分的,但是我們這裡不僅僅討論此次翻越閘機的事件,所以暫且用"罪惡"來表達一下。

如果各位讀者想到了更加貼切的詞語或是相關的心理學術語,請一定要留言告訴糖果君。

我們知道,此次翻越閘機的乘客有112人之多,這些乘客中很多是結伴而行的,還有不少情侶,都相互幫著翻越閘機。

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微博視頻截圖

縱觀中國這麼多年無數場次的演唱會、大型集會、運動會、甚至是奧運會,也從未聽說過有這麼大規模的集體跳地鐵閘機的逃票行為發生。

為什麼此次事件中的人數如此之多呢?

對比"責任分散效應",糖果君覺得,對於一件錯誤或是"罪惡"的事件來講,如果是單個個體來做,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罪惡感、內疚感和對所造成後果的恐懼,當然這裡就不包括那些本身心理就不健康、反社會的人了。

但是,就像"責任分散效應"一樣,如果在場有許多人同時這麼做的話,那這份罪惡感和對後果的恐懼就會由大家來分擔,造成"罪惡和恐懼分散",每個人分擔的罪惡感和恐懼感很少,最後甚至可能已經意識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

就此次地鐵逃票事件來講,當時很有可能是這樣的情形:

當第一個逃票者出現後,可能並不會立即出現第二個逃票者,但只要當第二個逃票者出現後,馬上就會出現第三個逃票者、第四個逃票者,而且越到後來其心情越輕鬆,甚至是在閘機上翻來翻去。

可以想見,第一個逃票者其實是有內疚感和恐懼感的,但是隨著跟隨者的人數增加,這種內疚感和恐懼感會越來越淡薄,直至完全消失,甚至最後大家對此事的態度竟轉變為娛樂和有趣。

由此及彼,我們聯想一下社會上的其他類似事件,我們是不是經常會看到那種以"那些人也這麼幹了,你怎麼不說他們而偏偏說我呢"為藉口逃避承擔後果的人。

例如,前一段時間有的城市開始對過馬路闖紅燈的行人進行罰款,當時那些行人不也是這樣想,而且也是這樣做的嗎。

"大家都這麼做,你憑什麼只抓我?"

理直氣壯地讓人差點就忘記了這是一個做了錯事的人,而他卻絲毫沒有認識到,甚至還以為自己是個受害者。

這就是所分擔的罪惡感和恐懼感很少,最後意識不到自己錯誤行為的情形。

還有那個1974年,南斯拉夫女行為藝術家做的行為藝術表演:

她將自己麻醉後面向著觀眾站在桌子前,觀眾可以使用桌子上的72種道具(包括槍、子彈、菜刀、鞭子等危險物品),對她的身體進行任意擺佈,而她不作任何反擊。

於是,在藝術表演的6個小時裡,人們用剪刀剪碎了她的衣服,用口紅在她的臉上、身體上亂塗亂畫,有人還用刀在她的脖子上刻了五芒星,直到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住了她的頭部, 才被工作人員阻止。

當作品結束後,她流著淚水站起來,走向人群,所有的人都開始四散逃跑。

面對破壞規則的現象,“責任分散”與“罪惡分散”將決定你的選擇

危險的行為藝術表演

此時用"罪惡"來形容當時的那群人,我想一點都不過分,於是大家都在探討這次表演所展示出的"不能將全部決定權交諸公眾"和"人性本惡"。

但糖果君並不認為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心理變態,都有著殘忍的折磨人的罪惡心理,其實那些觀眾本來是有道德有素養的觀眾,但他們為什麼在此次表演中做了那樣過分的事呢?

就是"罪惡分散效應",當這群人拿起鋒利的刀時,拿起上了膛的手槍時,他們已經幾乎感受不到罪惡和恐懼了,因為這份感覺已經被眾多在場的人所分散了,以為這只不過是個惡作劇而已。

而事實上呢,當女行為藝術家走向他們時,他們的意識才從群體中回到了個體,才對自身的行為產生了深深的罪惡感、內疚感和恐懼感,可能他們自己此時才發現自己剛才做了多麼可怕的事情。

由此可見,當我們的"罪惡"被分散以後,我們幾乎就失去了道德和素養,成為了一個低劣甚至是毫無底線的人。

因此,當我們明白自己為何會這樣瘋狂後,有意識的將自己脫離出來,才能有效的避免自己由一個高尚的人變成一個狂躁的野獸。

綜上所述,當我們知道並理解了這些"責任分散效應"、"罪惡分散效應"時,我們在處理事情中,就不會完全無意識的把自己從個體混淆為群體,就會以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完成或是應對生活中的事,此時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現在,我們回到剛開始的問題,當你正在排隊的時候,發現有人在插隊,你會選擇直接阻止他,還是選擇跟他一起做一個破壞規矩的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