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作者莫非系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問題一:CDR即將“落地生根”,進入A股市場。有分析認為,CDR可能形成“抽血”功能,吸納大量資金,也有分析表示,將開啟一輪新的投資盛宴。請分析一下,CDR迴歸A股初期表現會如何?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對這個問題應一分為二地看待,發行CDR與中概股迴歸、國內企業直接IPO都有異曲同工之效,實質都等同於為中國資本市場放行了更多的上市企業,無形中增加了更多的投資股票,這對中國資本市場肯定會起到一定稀釋作用,形成抽血效應是會有的。

當然,從投資者角度看,增加了可供選擇的股票,對投資者又增加了更加的投資機會,更可讓投資者有機會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分享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發展的紅利。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但國內廣大民眾和投資者也不用過分擔心,監管當局會嚴格把關,且還會設計一些規範性、可靠性的保障制度,而且監管部門在初期會掌握好發行節奏,把握髮行時機,將嚴格掌握試點企業家數和籌資數量,不會一哄而上;

另外證監會設定了嚴格的試點企業選取標準和選取機制,將按照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要求,督促企業和中介機構對投資者切實負責,並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強化試點企業上市後的持續監管,一定能確保市場穩健有序,不會對中國A股形成較大沖擊,尤其更不會造成A股市場行情的大起大落。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投資者應對在國內發行的CDR進行全面分析,畢竟每個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都不一樣,應分散投資,防止將資金投資於單個企業過高現象,分散投資不僅中籤率更高,也能讓投資者最大程度獲益。同時,可儘量增大投資金額,因為在申購金額超過總份額的時候,基金公司很可能會依據申購金額所佔比例配售,也就是說,投入越多,獲得份額的幾率也越大。

問題二:CDR首單花落小米,這些服務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和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A股市場,勢必改變A股現有的市場生態,有望為A股提供估值錨。請分析一下,將對A股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剛才,我前面已說過,對A股市場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有積極推進一面,也有副作用一面。就是說CDR也是一柄“雙刃劍”,既給中國A股市場注入活力,為中國資本市場長久持續繁榮及深度融入國際資本市場創造條件,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CDR推進和中概股迴歸加速,海外上市的中資科技股龍頭回歸A股,將逐步改變A股科技股生態,存量科技股中估值和盈利不相匹配的“偽龍頭”將受到衝擊,新的科技股龍頭最終計入相關指數成分,未來指數將得到優化。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同時也要看到,隨著CDR和中概股迴歸增多,戰略配售將會成為一種常態,有可能損害到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因為採取戰略配售的方式,意味著首先將新股發行份額的一部分劃撥給了戰略投資者,留給公眾投資者網上申購的新股份額或CDR份額更少,投資者中籤也就更難了

這樣,實際上是將廣大投資者的投資機會劃撥給了戰略投資者,這對於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一種損害。然而,“兩者相害取其輕”,這是進一步加速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為中國資本市場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競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或承受的陣痛;陣痛之後必將迎來光明的前景。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問題三:證監會表示,高新技術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是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請分析一下,長期來看,CDR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會否對實體經濟產生持久的良性作用?

是的,發行CDR在短期內對資本市場產生影響力不會太大,但從長遠看,這種影響將是深遠的:首先是有利於改變中國A股上市公司結構,除了增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獨角獸”企業之外,還會使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再次是可助推投資者投資理念的改變。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過去投資者以投資金融股、白馬股等股票居多,今後逐漸會將投資的眼光和興趣轉移到高科技、獨角獸企業身上,讓投資者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從根本上消除投資者盲目投機炒作心裡,形成正確價值投資理念。

再次是可讓國內投資者分享企業的經營發展成果。原來像BATJ企業國內投資不能投資,而今後隨著CDR發行和中概股迴歸的增多,境外獨角獸企業可在國內上市,國內投資者有機會參與並分享其經營成果。

至少就目前來說,可對實體經濟產生持久的良性作用,因為CDR為獨角獸企業、高科技企業等提供了持續的融資便利,有利於解決這些企業在發展成長、尤其是未來轉型發展道路上的籌資困難,可讓企業保持強大的發展後勁。

發行CDR 有三個問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

但也要指出,企業不可能有永久的興盛,都一個自然的生命週期,隨著將來更多其他新組織、新業態、新方式的企業出現,或許現在的獨角獸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就顯得不那麼珍貴了,也終將有變成過去傳統企業一樣的命運結局。自然生存與淘汰發則不僅適用於人類社會的進化,也是更適應企業發展的一種普遍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