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是如何一步步从台湾公司成为中国大陆公司的?

蛋蛋蛋疼青年

其实不然,富士康本身其实还是台湾公司,只是富士康的主要业务在大陆而已。虽然富士康的主要业务代工业务在大陆,而富士康的未来核心竞争力也主要是这次上市的主体,工业富联,也就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也在大陆。但是核心控制权,还是牢牢掌握在鸿海精密仪器手中,也就是还依然是郭台铭控制。

  • 企业大脑与业务运营主体不在一起富士康并不是首例

其实对于企业运营来说,在多个地方设置运营中心,业务运作主体,甚至异地甚至行政总部和运营实体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甚至在互联网领域,很多企业根本在注册地都没有办公人员,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比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等企业注册都是在英属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但是行政主体和运营主体都在美国。

富士康的代工业务一直都扎根在大陆,因为大陆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用人成本比较低,而大陆又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富士康把主营业务都放在大陆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对于富士康非常有利的事情。加上A股科技股一向利好,这也是富士康需要的。

  • 业务主体放在大陆对于富士康未来发展只会更加有益

富士康目前主要业务是代工,这也是目前整个鸿海精密的主体业务,而鸿海集团早就把富士康的代工业务都放在了大陆,大陆有着更加完整的生产线,更多的人力资源,更低的运营成本以及更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是其一。

而鸿海未来的核心战略是工业富联,这才是富士康未来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代工虽然是富士康的主要业务,但是未来富士康想要有形成核心优势得靠工业富联。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肩负着富士康竞争力的重任,而又刚刚选择了在A股上市,处在全世界最大的成长型消费市场,自然这对于富士康来说是好事。


EmacserVimer

富士康的扬名天下不是因为它的工厂车间有多大,需要的流水线员工多少,而是在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富士康的发展史带着浓郁的血腥味,无数血与泪还有死去的鬼魂。

作为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在总裁郭台铭的带领下,现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


最近因富士康上市的新闻有让其刷新了人们对其认识。从1974年台北成立至今已有44年的历史,在大陆拥有四十年历史的私企好像还没有。

富士康大陆扩张史:

1、在珠三角地区,

建成深圳、佛山、中山等科技园,并确立深圳龙华科技园为集团全球运筹暨制造总部,旗下3家企业连年进入深圳市企业营收前十强和纳税前十强,每年为深圳税收贡献超百亿元。

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在深圳龙华投资建厂。

2、在长三角地区,

布局昆山、杭州、上海、南京、淮安、嘉善、常熟等地,形成以精密连接器、无线通讯组件、网通设备机构件、半导体设备和软件技术开发等产业链及供应链聚合体系,助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富士康1992年在昆山投资建厂。

3、西北地区

2016年6月2日,富士康西北总部落户兰州雁滩高新区,宣告了富士康集团在西北地区新征程的开始,也是大西北的产业聚集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一个新方向。


4、在环渤海地区,

布局烟台、北京、廊坊、天津、秦皇岛、营口、沈阳等地,以无线通讯、消费电子、电脑组件、精密机床、自动化设备、环境科技、纳米科技等作为骨干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科技与制造动能。

2001年动工、2002年初步建成投产的"富士康(北京)科技工业园\

唐氏二少

富士康即将登陆A股IPO,成为一个火爆的话题。

但如果说,富士康已经是中国大陆公司,还是不准确的,它依旧是中国台湾公司,不过是主要生产基地在大陆,上市地方在大陆,而实际控股方,却是台湾省的鸿海精密,所以富士康依然隶属于中国台湾省。

因为富士康的母公司是台湾上市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鸿海精密成立于1974年,总裁郭台铭,台湾首富。他在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现在是全球3C代工服务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集团,于1991年在台湾上市,2016年实现营收9327.69亿元,实现净利润318.14亿元。

拟在A股上市的富士康股份,由福匠科技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成立。福匠科技成立于2015年3月6日,2017年3月27日福匠科技进行第一次增资,引入股东深圳鸿富锦,占25%股份;机器人控股占75%。两家公司都是鸿海精密的全资子公司。2017年7月10日,福匠科技召开股东大会,通过整体变更,福匠科技名称更名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控制股东为中坚公司,鸿海精密间接持有中坚公司100%的股权。中坚公司在富士康持股41.1445%,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富泰华、郑州鸿富锦间接持有28%股份,合计持有69.14%股权,为富士康控股股东。

也就是本质上,富士康还是一家中国台湾的公司,不过主要生产基地在大陆、上市地点在A股而已。

富士康是全球3C代工领域最大又成长最快的国际科技集团,主要上市成员已于亚洲及欧洲的证交所、香港证券交易所及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集团全球总市值超过700亿美元,布局横跨欧、美、亚三大洲,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并全球共取得超过15,300件专利。

富士康进入大陆,起源于1988年。当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随后伴随大陆经济的突飞猛进,富士康也在大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

因为大陆人力资源具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简单地说,大陆农民工工资不到台湾省的三分之一,不到美国的8分之一;所以有成本优势。虽然大陆工资比东南亚地区高,但大陆工作效率更高、劳动组织性更强,更愿意高强度劳动、加班等,所以比东南亚等新兴国家,还是有成本优势。这种优势累积起来,搭配富士康独特的企业管理体系,早就了富士康全球竞争力。

2011年,其出口额占中国大陆出口额总量5.8个百分点,连续9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榜首。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富士康也可以认为是中国大陆的公司。假如阿里巴巴在云南的一家企业阿里妈妈,在A股上市,这并不能说这家阿里妈妈就是浙江的企业,而只能说是云南的企业。

道理是这个样子的。


波士财经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代工企业,但时过境迁、岁月流传,古老的制造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郭总裁一直试图转型,目光坚毅地嘱咐员工:富士康不是一家代工企业,而是一家靠谱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工业富联A股上市,获得BAT和国家队的战略投资,大家正在用钱支持富士康持续转型。制造业的重资产,涉及到人力、土地、设备、客户关系等问题,如今富士康三十而立,他们的成长之路,由台企业变陆企,颇值得回味。

时过境迁,助推富士康缓慢转型

虽然中国A股水深,深不可测,但最起码,从现在的状况看,资本市场还是非常欢迎富士康的加入,经过30年的资本积累,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黄金母牛,2017年营收已然达到10169亿元人民币之巨,员工最高峰达到120万,他们组装了70%以上的iPhone手机,也曾服务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以及任何有头有脸的电子科技厂商,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面对富士康,常常高高在上的客户常常会品牌更迭、香消玉损,而代工大王的称号则永远属于郭台铭和其遍布全球的产业园。这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强大而温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坚持“低调赚钱”的路线,而且向客户承诺不建立竞争性的品牌,他强调富士康的品牌就是效率、品质和弹性,可以说,郭台铭选择了一条最苦最累最需要勤奋精神的盈利之路,一条很多人不愿意走的路,他却踏平了全部荆棘。

代工业利润相当微薄,他们是iPhone产业链中最后一环,承担着场地、设备、产能、来料品质、订单变化等一切的风险因素,利润率却仅有2%,相比之下,苹果则坐拥40%的利润,财报健康、现金储备充足。正是考虑到如此利润率和高风险,远非长久之计,而新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大陆投资环境、新一代员工心态的变化,让郭台铭和他的经营团队不得不忙着布局转型,但大象转身,何其困难?

自2010年开始,面对大陆投资环境的变化,郭台铭就毅然决定将富士康向内陆迁徙,这样他们就离开台湾更远了一些,全面渗透于大陆地区。平心而论,广东沿海地区的工作节奏同台湾相仿,但河南、贵阳、鄂尔多斯等内陆地区则各有各的特点,好在富士康通过完善的制造系统,持续向本地输出有价值的工作理念,与其说富士康成为了一家大陆公司,倒不如说,富士康所到之处,地区经济都深受其影响。拿河南为例,他们早先是农业大省,出口额居中部六省末尾,大量的河南人口背井离乡,活跃于全中国的建筑业和家政服务业,正因富士康在郑州建立iPhone town,使得40万河南人口可返乡就业,同时,也把一片片枣树林改造成全球最风靡电子产品的制造基地,让越来越多的河南人找到土地之外的谋生手段,这或许才是富士康之于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此外,郭台铭自诩创造性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BAT可以谈互联网+,但自己的制造企业应该是+互联网,富士康会配合中国制造2025计划坚持实体制造经济,但要充分利用自动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来全面升级制造业。

曾几何时,旗下120万员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儿,尤其会让人产生“山大王”的错觉,但管理数量如此庞大的员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儿,用工成本更是天文数字,郭台铭回忆说:他希望员工们都能吃上鸡腿,但不得不要购买大冰箱,因为采购部门需要从周一到周五买下全深圳的鸡,才够员工们周六每人一只鸡腿,如此因人多出现的奇葩现象在富士康已经见怪不怪,更加尴尬的是,中国大陆员工的薪水正持续走高,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进入工厂,加之,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就业环境日益丰富,出现了快递小哥、外卖、滴滴司机、直播网红等越来越多的新工作岗位。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作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谋求转型,而工业互联网正是其转型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

工业富联,助富士康成百年企业

地球人都知道,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的大趋势,早在2011年,郭台铭就高喊“三年建造100万台机器人”的策略,显然,百万机器人计划已然成为商业烂尾计划,但不可否认的是,富士康的自动化产业从未停止,他们不但搭建起上千条半自动化iPhone生产线,也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做出大量的布局。传说郭台铭和孙正义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在日本机器人高峰论坛上惺惺相惜,随后软银研发出售价高达1000万美元的机器人,而郭台铭毫不犹豫地订购了10台,再次完善自己在台北的熄灯车间。事实上,笔者之所以喜欢谈论制造业的社会意义,正在于他们对社会人才体系的影响,拿富士康来说,他们是一个金字塔形的企业,大陆板块下,代工帝国中,说郭台铭是“皇上”有点过,但至少也应该是省长级别的,企业里充满着美国MBA、海归博士、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等,同时,这家企业培养出了大量的中产阶级,“进了富士康,直接奔小康”是富士康园区周围最实在的标语之一,而上百万个工作岗位则提供给低学历、低技能或者需要临时工作的人群。

基于此前的报道,富士康远非完美的企业,更不妄谈伟大,但瑕不掩瑜,我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着这个“大陆企业”的变化,以及他们之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富士康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顺祝中国制造企业长寿百年。(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发现

最近,富士康回A股的招股意向书流出。台资企业A股上市,可能有人会觉着:富士康如今是大陆企业了?

富士康证券简称为“工业富联”(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IPO进程中,募资270亿元、绿色通道快速过会等消息让富士康备受瞩目。富士康拥有台资背景,还被一些人称为“统战第一股”。

那么富士康究竟算哪里的企业呢?

1、富士康的血统

富士康最早在台湾创立。1974年,在台北郊外的一个小工厂内,郭台铭和其他数人成立了“鸿海精密”,彼时只有200人,公司以制造用于电器的树脂模具为主。借台湾配件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东风,鸿海精密快速成长,而富士康科技集团应运而生。富士康自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以来,在大陆的发展势如破竹。

招股书显示,经过重组后,“工业富联”的控制股东为中坚公司,持股41.1445%,而它和深圳富泰华、AmbitCayman、深圳鸿富锦、郑州鸿富锦、雅佳控股、JoyEven、利国集团、机器人控股、Star Vision、HampdenInvestments均为鸿海精密的下属企业。据此,鸿海系合计控制了工业富联的94.223%股权。从控股股东来看,台湾资本仍占大头。

2、富士康的布局

为什么富士康被认为是大陆公司呢?可能除了要在A股上市以外,也与其在大陆广泛而密集的布局有关。富士康的大陆总部位于深圳,分部则广布于北京、上海、浙江、重庆、郑州等各个省市。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再到东北,富士康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的版图不断扩大。而富士康旗下的CCPBG事业群(消费电子产品事业群)厂区也密密麻麻地落脚在了深圳,烟台,佛山,太原,南宁,昆山,南阳等地。

但是,富士康的目光远远不止大陆市场,随着收购夏普和诺基亚等动作,富士康不断扩张国际版图,目前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并且还在扩张。

无论是台湾公司还是大陆公司,富士康最纯正的血统都是中国公司。


新零售智库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1974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总裁郭台铭。富士康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



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到目前为止,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东南到东北到中原腹地,好似雨后春笋般建立起30多个科技工业园区,拥有员工达100万之众,加上众多配套厂,服务商,其吸纳的就业者人数不可估量。

富士康落户到哪里,哪里的GDP与出口额就会直线上升,这是富士康效应,也是富士康独有的奇迹。因此,富士康就成了各省眼中的香饽饽,成为各省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


富士康在台湾孕育,却在大陆茁壮成长。一方面得益于台湾与大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另一方面在于大陆各级领导对富士康的青睐与提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富士康所在各省市主要负责人,都曾莅临富士康调察研究。

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再加上同宗同祖的特殊关系,大陆独有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成了富士康这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二的选择。

在台湾出生,在大陆成长,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大势所趋,富士康正是顺应了发展的潮流,在大陆这片沃土成长为世界制造巨人。是大陆成就富士康,同时,富士康也成为大陆经济蓬勃向上的一个缩影。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台湾省鸿海精密集团的高科技企业,1974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郭台铭任总裁。起初富士康集团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真正的辉煌是在有远见的郭台铭看到了中国大陆80年代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于1988年在广东深圳开始投资建厂。在中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华北东北建立了众多的科技工业园区。30年来的创投历程,富士康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富士康集团的成就之今日能从台湾公司一步步成为中国大陆公司,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好环境富士康才能走到今天。


喀秋莎61589681

富士康,全球最大代工厂,即将登录A股。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若富士康能上市成功,有可能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龙头。在不少大陆人看好的同时,台媒就对此表示担忧:如果富士康“跑了”,怕是还会带动台湾企业到大陆上市。企业要是在台股下市可如何是好?台湾小股东的权益如何保证?



已经有不少专家分析,这次富士康的借壳上市,很可能是想把资产转移大陆,也可能是想要趁机转型。不管怎么说,富士康转移大陆或已成定局。

随着台湾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富士康从10年就开始把工厂向大陆转移,先后在河南、郑州等城市建立工厂。而富士康的到来无疑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幅度的提升。据说,现在有多个省长排着队等待富士康,而富士康到来的城市也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而猜测富士康要借上市来转型也不无道理,毕竟现在代工加工的利润逐渐降低,富士康经济有人出现了多次“刹车”的现象。在招股书中,富士康对自我的介绍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



科飞猫科技公社


佳阳1368

富士康是台湾鸿海集团下属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在中国很多省市都建有分厂,马上要在A股上市了。


我不清楚富士康的股本构成,也不知道他每年的分红怎么操作的。从归属来说,富士康还是台湾鸿海集团的,台湾政府也把他的产值统计入GDP内,在他们看来,富士康肯定是台企。

现在富士康在大陆上市了,也不能说就成了大陆的公司吧,主要还是看他们的股东构成和分配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