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日活突破1.5亿,百度App的旧主场,信息流的新势能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的高原,动辄几亿的月活,超亿的日活,时常超过某些国家全部的人口,放在全球也是明星App。

不过,“高原上的平原”问题接踵而来,在用户数据高位后,增长的停滞问题摆在眼前,几大主流App都存在某种数据的“泄气”现象,再度增长动能乏力。

响铃:日活突破1.5亿,百度App的旧主场,信息流的新势能

高位难增长成多数资讯App常态

高位难增长成为常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总量突破后,增量由几何式变加法式

单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产品,只要商业模式“适销对路”,其用户量爆发会比传统行业快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总是可以讲很多故事、带来匪夷所思的估值,它的商业能力有传统领域无法理解的空间。

只是,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产品能够更快地接触到所有的适用的用户,很多产品终极生命周期也没挖掘完这个市场,但这些高位运行的资讯类App无疑已经尽可能地榨取了伸及的用户群体,这时候,新增用户的寻找难度越来越大,速率甚至变得与传统线下领域接近。

今日头条即是如此,那些喜好“葛优躺”刷头条的人群全部成了用户后,新增用户无法像过去那样网状裂变传播,只有零零散散的自然增长而已,增长率只能在1%以下徘徊。

2、“共享用户”现象消退

同时从移动互联网原始丛林中跑出,高位的众多资讯App很多时候共享用户,每一台智能手机里肯定不止一个产品,这造成用户上限未到之前,众多App都能够实现繁荣,雨露均沾。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总量达到上限,所能分配给所有App的时间变得有限,一个智能终端上,出现了大量的沉默App,每个类型(确切地说,是每一个时间段类型)的产品,用户开始只忠诚于某一个。

“共享”的红利消退,过去增长的某种“虚假”繁荣开始退却,资讯类App获取增量变得更加“真实”,数量自然更为稀少。

1、高位增长形成飞轮效应,“生态流量”代替“入口流量”成增长主推动力

其对产品的未来价值在于,与入口式流量面临各种枯竭的因素(例如政策风险、道德风险、产品风险)相比,生态式流量更稳定、更有活力、更可持续,一旦高位增长得到发动,就会形成产品的飞轮效应,想要停止增长反而变得更困难。你可以轻易砍掉一棵树,但毁掉一片生态繁茂、还在不断延展的森林可能很困难。

2、技术赋能改变信息流,未来还会改变更多

被互联网各种“创新”不断刺激的用户,已经很难容忍一成不变,新的、更强烈的刺激才能获得更多的增量。

3、稳定性+延展性+突破性能量在未来三位一体

高位增长,是赢得行业未来战争的直接标志

除了对个体产品本身的意义,从行业竞争的角度,高位增长亦是反映资讯App之间竞争地位的晴雨表。

1、能否高位增长代表谁更能持续追赶潜在趋势,始终刷新用户群体

追赶趋势的价值在于持续刷新产品的用户群体,不会因为产品的陈旧感而一边失去老用户,一边无法招徕新用户,两头夹造成用户数量的高位“瘫痪”。

2、能否高位增长代表产品是否有“梦想”,而“梦想”或许决定最终成败

热文《腾讯没有梦想》中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腾讯以较为短线的投资眼光看待项目,赛马机制可能摈弃了那些本来隐忍一段时间就会实现突破的优质项目。

3、能否高位增长代表产品是否最终获得用户心智

“热闹一阵就完了”是不少App,尤其是工具类App面临的困局。曾经红极一时的某自拍App,在高位运行多时后,增长不再,最终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而陷入某种尴尬。

而原因,在于它始终未能在高位运行后改变用户的认知,在用户心中只是工具,而工具是随时可以替代的。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7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