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性到底是什么?

福运乾坤

附《中国药典》2015版有毒中药名单:

有大毒(10种):马钱子、马钱子粉、川乌、草乌、巴豆、巴豆霜、斑蝥、天仙子、闹羊花、红粉、有毒(42种):制川乌、制草乌、白附子、附子、半夏、天南星、制天南星、硫黄、雄黄、洋金花、甘遂、狼毒、千金子、千金子霜、蟾酥、轻粉、干漆、土荆皮、山豆根、仙茅、白果、白屈菜、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苦楝皮、金钱白花蛇、牵牛子、香加皮、臭灵丹草、常山、蜈蚣、罂粟壳、蕲蛇、京大戟、三颗针、木鳖子、商陆、蓖麻子。

有小毒(31种):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大皂角、川楝子、飞扬草、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金铁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紫萁贯众、蒺藜、榼藤子、鹤虱、翼首草。


药事健康

中药在我国的使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许多人认为中药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药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国内外对中药中毒事件的报道,中药的安全性被重新审视。

那么,中药到底是否有毒?毒性又从何而来?下面就跟大家说说该怎么理解中药的“毒性”。

“中药毒性”是怎么确定的

毒,《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进入机体后能跟机体起化学变化,破坏体内组织和生理机能的物质。这也是现代人对“毒”的理解。然而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中药的“毒性”理论,认为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正是因为它具有“毒性”,能够以毒攻毒。由此可见,这种“毒性”应该更多地被理解为中药的偏性,而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都是其偏性的体现。以中药的偏性纠正患者身体的偏性,通过调理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这就是广义上的中药毒性。

《神农本草经》根据中药的毒性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则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在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收载有毒中药共83种,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三个等级。这里的毒性是狭义的毒性,就是我们平时认为的毒副作用了。

中药毒性是如何产生的

品种来源

炮制加工

炮制是中药使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经过炮制的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疗效或减少毒性。如苦杏仁有小毒,炮制后能够减少毒性物质氢氰酸的释放。而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的中药直接使用,不仅会使疗效大打折扣,更有可能引起中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配伍禁忌

中药的“七情”配伍理论,对中药的配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配伍得当,能够增强原有药效、降低毒性;配伍不当,则可能产生毒性。如“十八反”、“十九畏”,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中药配伍禁忌。虽然对于其中提及的诸药配伍历代医家各有论述,意见也是不一,但在药理毒理仍待进一步研究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采取慎重态度,沿用古医家留下的传统经验,避免“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煎煮方法

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并且能够减小有毒中药的毒性。如黑顺片,《药典》中的用法用量为3~15克,先煎、久煎;有时因病情需要,个别患者用量较大,更应适当延长煎煮时间,避免中毒。

减轻或消除中药毒性的方法

减轻或消除中药毒性的方法,除避免以上引发毒性的各种原因外,最主要的就是对症下药。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中药不等于保健品,长期服用需谨慎!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

简单地说:中药毒性有广义狭义之分,有别于现代药物毒性概念,同时,中药有严格的毒性分级和使用禁忌。“是药三分毒”,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是问题关键,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天然、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成为潮流。

随着现代医学医疗模式的转变,天然药物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有着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药逐渐被世界所接受,据报道,目前中药已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中医药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手段。

与此同时,有关中药的毒副作用报道也急剧增多,中药的肾毒性、肝毒性甚至神经毒性等不断见诸报道,这已经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化的严重障碍。

不仅在国外,国内民众由于缺乏对中医药理论的认知,加之媒体推波助澜的报道,中药的毒性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中药毒性有广义狭义之分,有别于现代药物毒性概念

《药治通义》中张载人日:“凡药皆有毒也,非之大毒、小毒谓之毒。”广义的毒性为药物的偏性,而狭义的毒性则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我国历代本草专著都对有毒药物进行“大毒”“有毒”“小毒”“无毒”等类似的毒性分级。

以方便临床用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亦采用类似的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级法。

现代药物毒性概念则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等的不同。

因此,在服用中药时出现恶心、呕吐、泄泻、腹痛甚至过敏反应等不应归属为中药有毒性。

中药的毒性概念有别于现代药物毒性概念,这一点至关重要。从广义毒性理论而言,有毒是绝对的,无毒是相对的,任何药物都存在有毒的可能。

中医讲求以偏纠偏,临床应用中,若辨证准确,用法得当,剂量适宜,“毒性”可变为药性,治病驱邪,达到“药弗暝眩,厥疾弗瘳”的用药境界。相反,辨证失当,用法剂量错误则会使无毒的药物因偏性太过而产生毒性,损害健康。

中医广义的毒性理论具有辨证思维,更符合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去研究学习。

中药有严格的毒性分级和使用禁忌

用药安全性不仅是今人关注的重点,古人对中药的毒性也非常重视,“人命无贵贱,古今人相同”,中国历代本草专著都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系统的分级。

我国现存最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按照药物的功效和毒性大小分上品药约120种,中品药120种,下品药125种。

上品药无毒或毒性很弱,功能滋补强壮,可以久服;中品药有毒或无毒,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当斟酌使用;下品药专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这是中药毒性在本草专著中的首次记载,产生了中药毒性分级的萌芽、随后历代本专著都对药物进行有毒、无毒的记载,并对有毒药物进行夫毒、常毒、小毒、无毒的分级,如唐代的《新修术草》,宋代的《证类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毒性的分级目前亦沿用这种分类法。但需要指出,中药虽有严格的毒性分级,但分级缺乏客观定量标准,毒性分级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是药三分毒”,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是问题关键,加强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学习,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吴一波

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有些中药是有毒性。比如附子里含有的乌头碱,便有很强的毒性。但是我这是现代科学的说法,在中医看来,这不是什么毒性。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温凉寒热,固通泻清等,利用的是药的特性。比如刚才说的附子,附子性大热,专治寒性体质引发的疾病,比如手足冷、宫寒、泄泻等。附子之所以大热就是因为里面的乌头碱,没有这种偏性,附子能么能治大病呢?



又比如大黄性寒,专门泻热祛瘀血通便,如果一个人便秘的原因是寒性,那么用大黄就是适得其反,自然病情加重。又比如甘草、山药这些药,这些药性味平和,与食物无异,所以吃多一些对于身体没有太大影响。



所以,在中医里面,砒霜都可以入药,只要对症,都是药到病除,无所谓有毒无毒。


兰室秘藏

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药著作中“毒”的含义各有不同。其含义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毒药”是药物的总称,其二,“毒性”指药物所具有的能纠正疾病的特殊偏性,即所谓“以毒攻毒”,其三,“毒性”指药物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现代中药专著中,中药毒性多为狭义之毒,特指某些中药对人体能造成不良反应的特性,相似于西药毒性和副作用。

既往中药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报道不多,中药的毒性作用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是由于历史上绝大多数中药的使用方法是煎煮,煎煮可以降解某些毒性成分;在煎熬之前经过了炮制,炮制也有解毒的效果。中药成分复杂而每一种成分含量通常不多,使其毒性不致显著。配方使用使毒性成分被拮抗,使得明显的中药急性毒副作用并不常见。随着中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成分纯度越来越高,中药制剂越来越多样化,使用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复杂,中药的毒副作用随之越来越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

导致中药中毒的常见因素:药物含有较强的毒性成分:比如川乌、草乌等所含的生物碱都有较强的毒性。如乌头碱为剧毒成分,可致心室颤动,人口服0.2㎎即可中毒,3~4㎎即可致死。炮制不规范:有毒中药生药禁止内服。配伍不当:违反配伍禁忌会导致中药中毒。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不同,可能造成对药物的不同反应。


中药学专业

所谓的毒性药,经常用的有半夏,附子,不长用的有马钱子。

所谓毒性,其实就是表皮层有一种麻醉物,用量大了,人就休克,古人不知,以为人已经死了。现代的制药已经在炮制的过程中,将其去掉了。我在用附子的时候,就是冷水直接煎药,也没有事情

在使用这些药的时候,你们都会看到,药方里都有炙甘草,就是以解其毒,如果用量大的话,炙甘草就要用到附子,半夏的一半。

所以,大家没有必要有所担心。病人吃了就没事,正常人吃了就有问题。


俄是沵的眼

中华民族上下伍仟年,人类的防病抗病保健,中药功不可没!中药的某些毒性和现代中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保藏,运输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增产剂也许有关系,不要一棒追打中药的不是。


金叶36881237

不要把“药性”理解为药理学中的的“毒性”。没有愚陋者所谓的“毒性”,就不可能有“相应的药性”。其实,五谷杂粮,瓜果梨桃,山珍海味,统统是有毒性且能够害人的。关键看在什么壮态、什么时候、什么样的量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毒理效应”!记住:没有毒性,就没有药物。更要明确:天下没有有毒的,只有用之不当的!天下无毒,毒在无知!就这么简单!!!


谯郡大圣

无论中药有毒无毒,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毒的也是好药,一些庸医,乱开方子,再好的药也是毒药,其实中医几千年全让一些庸医把名声给臭了,就像一把菜刀一样,在厨师手里就是好工具,在杀人犯手里就是凶器。中医中药都是好东西,关键是那个操作它的人。

我也学习中药,但我不痴迷中药,比如普通感冒之类的,明明可以花几块钱缓解症状,有些人偏要花几十上百的煎药汤,还有像牙痛,腹泻的,氟哌酸,痢特灵都是几元钱就能解决的,但有人就是要花几十元吃中药,我一看处方,还另开了泻立停,其实是什么治好的腹泻,一看就明白。

有些庸医说什么吃我的中药能治好癌症,我遇到过一个病人,每天中药就是一千多一副,最后还是嗝屁了,像夸大其词说他开的方子多牛掰的百分之九十是骗钱的。我话说完,谁反对,谁赞同!


均临天下2015

所有的中药都是有毒的,没毒的药是治不了病,只是毒性大小的问题,西药的毒性比中药的毒性大。五谷在正常人来说就是人的营养,可当变成了糖尿病的时候五谷就是毒药,所有的中药吃错了都是毒药,吃对了他们都是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