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軍工傳奇——洛克希德·馬丁(續·二戰篇)

上一期,咱聊了世界第一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的發展史,這一期呢,在下給大家講講洛·馬那號稱佔全美國二戰製造飛機總數60%的產品到底是不是長了三頭六臂。

雙身惡魔:P—38“閃電”戰鬥機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座艙前面那紅色一片是戰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在下是信了

這架飛機相信大家腦海裡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點印象:見過,有點眼熟,但具體哪呢?遊戲?影視?紀錄片?.....嗯~不記得了。(不管怎麼說,多少還是有點名氣的)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看這圖是全綠的,好好去反省是不是沒有愛護身體...........

P-38之所以聞名於世(好像也沒那麼有名)不僅因為它對山本五十六的斬首行動,更因為它創造了大批的王牌飛行員,之所以許多王牌飛行員青睞P-38有許許多多原因,但最主要的一點是它強大的生存能力,在戰鬥機中P-38的堅固是獨樹一幟的,關於P-38的堅固有很多例子:1944年4月6日,在一次護航任務中,一架P-38和一架Bf 109迎面對決並相撞。後者機翼被打掉,當即墜毀。P-38失去了一個尾撐和同側螺旋漿,但仍然掙扎著返回了基地併成功迫降了;另一個更誇張:一架P-38飛機冒著密集的彈雨向一艘日本防空驅逐艦掃射並投下了炸彈。但它拉起太晚,翼尖撞倒了桅杆,失去了3英尺的機翼。當它大搖大擺地降落後,地勤找到了100多處機槍孔和5處炮彈孔。(你使勁打,飛不回去算我輸!開機不浪非男人!)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對,被擊落的零式永遠是我的專屬背景

在太平洋戰場上,曾不可一世的日軍零式戰鬥機在遇到P-38後卻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零式戰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它超強靈活性造就的強大低空纏鬥能力,但當它遇上了P-38後,優勢卻無法發揮,P-38強大的火力對零式的打火機機身有毀滅性的打擊( 1挺20mm機槍...機炮?,4挺12.7mm機槍,就問你怕不怕),而且雙發動機給予了P-38極強的加速能力,使零式根本無法追上P-38,使零式一身纏鬥能力無處發揮。(追不上,夠不著,小鬼子很絕望)壓倒性的優勢,再加上山本五十六的隕落,P-38雙身惡魔的稱呼就這樣在日軍中傳播開來。(也許也是因為長得太奇葩)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來兩張高清彩照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雙發咋啦?雙發老子也是戰鬥機!

“雙身惡魔”就先講這麼多吧,不過既然說到美軍的王牌飛行員,那在下就再補上點駕駛P—38的王牌飛行員名單吧

美國二戰頭號王牌 R·邦格 少校 戰績:40

美國第二號王牌,475聯隊431中隊長T·B·麥克蓋阿 少校 戰績:38

美國陸航 475聯隊司令C·H·麥克唐納上校 戰績:27

美國陸航 8聯隊80中隊J·T·羅賓斯少校 戰績:22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別嫌戰績少,和德三那群變態沒發比...

B—26“掠奪者”轟炸機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B26“掠奪者”同B25“米切爾”相比,B26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載彈量,但卻沒有更好的名聲——它以“寡婦製造者”而聞名。在早期的使用中,B26墜毀的比例較大,但在經過改進後,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墜毀率已降到正常水平,不過這時已很難改變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了。(講道理,改進後的B26歐洲戰場上戰損率最低的美軍飛機,每百架次出擊損失少於1.5 架。但奈何抵不過早期名聲差)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B—26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的諸多戰役,如中途島,地中海,對日轟炸等,取得裡不俗戰績,並且在歐洲戰場上取得不小的成功,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轟炸機之一。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為了不打中自己屁股,當時還費了一番腦筋

F—80“流星”戰鬥機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F-80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第一種平飛速度超過500英里(約800公里)/小時的噴氣式飛機,該機在美國首次大量生產,而且是美國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拆掉外掛油箱外形還是很流線的

F-80是一種單發戰鬥機,他的發動機就安置於緊貼飛行員後面的機身中。進氣口位於機身,緊靠機翼根部前端,尾氣從機身的最後面排出。緊貼機身側面有導流槽,這個導流槽用於防止空氣在進氣口內部分離。早先的原型機沒有這個導流槽,因此進氣口內空氣發生分離,導致發出讓飛行員膽戰心驚的巨大響聲。(不戴個隔音耳機,基本就聾了)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流星”的服役歷史始於1944年,陸航決定在歐洲部署4架YP-80A服役測試機,向作戰部隊展示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的性能以鼓舞士氣,並發展對抗德國噴氣式戰鬥機的戰術。1945年夏第414大隊的近30架P-80A被航母運往菲律賓準備參加對日最後一戰。但悲劇的是隨機沒有攜帶翼尖副油箱和飛機電池,所以飛機在航母上白白等了30天。等到副油箱和電池抵達時太平洋戰爭已經結束,P-80就這樣錯過了對日作戰的良機。(結果兩大早期噴氣式戰鬥機沒能一決高下,忽然想到了大和到死都沒能和其他戰列艦激情對擼只能看著漫天飛機深深絕望時的情景)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還是博物館比較好,一天打打殺殺的多累

PV—1“文圖拉”反潛巡邏機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在兩次大戰期間,美國海軍使用多發動機的水上飛機作為巡邏轟炸機。使用這一類型的飛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沒有機場,而水上飛機可以在水面起降,可以用船隻實施支援和保障。但它們的缺點也很明顯:速度慢,防禦武裝薄弱,航程和載彈量都顯不足。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於是洛克希德公司便設計了PV—1,相對於其他反潛機來說,PV—1有無可比擬的速度和航程,所以它不僅是反潛機,還是巡邏機。PV-1 的到來受到了海軍飛行員的歡迎。對於那些飛慣了笨拙的 PBY 水上巡邏機的飛行員來說,飛 PV-1 簡直就象在飛戰鬥機。它不僅速度快,而且操縱也很靈便。一位飛行員這樣評價 PBY 和 PV-1:“PBY 操縱起來很費勁,你得使勁‘迫使’它做動作;而 PV-1 就象在等著你‘告訴’它該怎麼做,它對操作的反應非常敏捷。”PV-1 的最大飛行速度接近日軍“零”式戰鬥機,這也增強了空勤人員信心——遭遇敵機時的生存幾率提高了很多。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 122 架 PV-1 中,只有一架是被敵戰鬥機擊落的。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不出名咋啦?年老子也是大爺

1942 年 7 月,美國海軍向洛克希德公司提出要求,希望提高 PV-1 的航程,來最大限度地挖掘它作為巡邏飛機的價值。改進後的新機型就是 PV-2“魚叉”,PV-2 使用和 PV-1 相同的發動機,為了改善起飛性能,PV-2 的翼展加長,採用相對平直的翼尖。外翼段內安裝有機翼油箱,載油量提高了 15.9%。垂尾面積增大,以提高航向穩定性。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這是 PV-2“魚叉”

佔二戰美國60%飛機制造量的公司到底生產了啥怪物?

下一期呢,重頭戲就來啦,洛克希德·馬丁的科幻級近現代戰機的介紹就開始了,諸多研發密文,趣聞段子,就在下一期為大家一一呈現。想看上一期洛克希德·馬丁發展史的大佬,就關注一波翻閱前一期文章,往後還有更多輝煌的軍火公司的詳細資料持續為大家奉獻哦。(反正這一期也估計沒人看,就當自娛自樂吧.!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