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这两天刚到伦敦,闺蜜Catherine迎接我们并安顿下来,晚上在我们的公寓呆了一个多小时,教我们使用各种电器。

就在这一个小时里,她居然说了至少十几二十次sorry:洗衣机按钮没按对,sorry;微波炉门第一次没打开,sorry;演示关窗帘时拉错了一条线窗帘没动,sorry……

到最后我受不了了,我说你怎么一直在道歉?她也笑了:“是吗?我没感觉呀,嗨,你呆一段时间就知道了,这边人最常说的就是这句!”

我再问:“你闺女Isabelle呢?她也习惯了?” Catherine还是笑:“对啊,她在这个环境里自然也是一样。不过,其实她小时候是不肯道歉的,面子薄,我倒也没有强迫她,是等她自己看我们说多了,觉得没那么可怕,加上自己也真的懂了之后,才开始会真诚的道歉的。”

听她这样说,我突然想起了前一个多月在美国时候的一个场景。

我和潼潼在环球影城看水上表演,后排的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在自顾自的玩手里的小木剑,结果他突然把剑往前一指,刚好刺到潼潼的肩膀。

潼潼倒也没伤着,就是吓了一跳,当下也没哭,就定定地看着那个男孩。男孩的父母这才发现,对孩子说:“You have to say sorry.”连说几次男孩都没反应,一直低着头,眼见马上就要哭起来。

当下气氛有些尴尬,我便开口说:“It`s ok.”男孩父母似乎突然松了口气一般跟我连声说谢谢,小男孩儿这时也不好意思地看了潼潼一眼,随即把头埋进了妈妈怀里。

男孩儿的父母可能觉得我有些善解人意,可其实我是想起了两年多前潼潼委屈的模样。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潼潼两岁多时,有一段时间喜欢动手,稍有不被满足的地方,就容易用手来表达情绪。

每当这时,我都下意识要求潼潼马上道歉。一开始,潼潼并不太理会,说了几次之后,被我的严肃吓到,才有些不情愿的按照我的要求说对不起,但没过多久,就会再犯。

有一天在家,她一言不和又向外婆伸去了手,我非常严厉地说她,没想到她却超委屈地跟我说:我都跟外婆说完对不起了呀!

这句话,突然有些平地惊雷的味道。

它一下子让我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强迫潼潼道歉的做法有多么不妥。过分纠结那句“对不起”,让我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孩子是否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于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来说,她只是一个还未形成道德感的,意志薄弱的小家伙。因为内疚而约束自己的冲动,这样“高级”的事情,对她来说真的做不到。既然这样,单纯的强迫她道歉便失去了意义。

因为,一个无效的道歉,既不会产生任何惩戒的作用,也不会真正抚慰到接受道歉的人的内心。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对道歉的否定,相反,我认为道歉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也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抚慰对方情绪的方法。

想想我们自己,因为某件事受到的委屈、愤怒、伤害,可能都会因为对方一句真诚的“对不起”而有所释怀。

但是对于这些不谙世事的小人儿来说,是不是有比简单的道歉更重要的事呢?

我一直在心底思考这件事。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有一天,我带着潼潼坐高铁去北京,邻座的一个小男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特别顽皮,手、脚、嘴,基本上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好几次他踹到前座人的椅子背上,被踹的人开始并没有理会,但几次过来他也有点忍不住,扭过头来看了一眼小男孩。

而男孩的妈妈只是一再重复地警告着:你别再皮了,你都踹到叔叔了。

可这警告根本没什么作用,来回走动玩闹的小男孩又一次碰倒了前座叔叔的书包,因为并没有拉好拉链,书包里的东西撒了一地。

这次,男孩的妈妈终于开始大喊起来:“你看你,快跟叔叔道歉!”男孩倒是不执拗,顺着妈妈的意思毫不在意又极不走心的说了一句对不起,就又嘻嘻哈哈的皮起来。

前座的叔叔蹲在地上,一边皱着眉一边默默把东西一件一件捡起来,空气中弥漫的尴尬和憋闷在一点点发酵。

在我终于忍不住也蹲了下来,帮忙一起捡的时候,我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觉得那么不舒服。

因为,当前座的叔叔在捡东西的时候,男孩和男孩的妈妈就那么若无其事的看着,除了那句不咸不淡的对不起外,并没有任何要过来帮忙的意思。

我问自己:如果是潼潼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引导她?

于是,一直萦绕在我脑中那个关于让孩子道歉的问题,仿佛迷雾散尽一般清晰了起来,我想到了比让孩子道歉更重要的三件事情。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1

比起道歉,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们太着急听到从孩子嘴里说出那三个字,似乎说完了才算完事,但却总是忘记告诉孩子到底做错了什么。

对那个火车上的男孩来说,“对不起”三个字似乎更像一个赦免咒语,仿佛说出这三个字,自己就摆脱了所有责任,就可以继续肆无忌惮下去。

后来我想,如果是潼潼做错了,我或许应该这样告诉她:

“打人是不对的,被打的人会疼、会受伤。”

“在公共场所,你这样会打扰到别人,你踹叔叔的座椅,会让叔叔觉得不舒服,你把叔叔的书包弄掉了,叔叔的东西撒了一地,万一东西摔坏了,会给叔叔造成很大麻烦。”

我们或许应该把每一次孩子做错事的场景,都当成一个帮助孩子成长的契机,不厌其烦地和他们细致、深入地分析错在哪里,帮助他们理解这样做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伤害和麻烦。

只有当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那句接踵而至的“对不起”,才能拥有它本来的力量和效果。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2

比起道歉,

我们应该让孩子理解对方的感受

通过对潼潼的观察,我发现两三岁的孩子,可能还没有完全形成所谓的是非观,他们判断一件事是对还是错,更多的是因为父母的赞成或者反对。

此时,还没有一个叫做“良知”的东西,内化为可以帮助他们抑制某种冲动的工具,他们更多地依赖父母这个外力来控制自我。

直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他们人格中那个叫做“道德感“的东西,才开始慢慢走进他们心中。

像小暖这两天书单里推荐过的那本《魔法岁月》中说:

“孩子身体的发育可以遵循着一个明确的、可预见的途径走向成熟,但是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比如行为标准的获得、对冲动与欲望的抑制,离开了教育便无法形成。”

所以,每一次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都是一次唤起他们的良知感、内疚感和同理心的绝佳时机。

只有当孩子真正理解了对方的委屈、愤怒、疼痛、伤心,真切地感受到对方那颗心时,那句道歉才会来得更加真诚。

曾经看过一句话,“人心伤害不得。伤害一次,就是一道疤,而心里的疤,唯爱和真诚可抚平。”

如果不曾试图走进对方的内心,不曾穿起过对方的“鞋子”,又怎会拥有共情的能力,怎会让那句抱歉带上无限真诚?

所以,现在每次潼潼做错事,在引导她说完“对不起”之后,我还会让她多补上几句。

比如,她骑滑板车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我会教她这样跟别人道歉:“对不起,我撞疼你了。”小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简单的一句“我撞疼你了”,会比单纯那三个字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方的感受,也会让对方感受到被共情的诚恳。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3

比起道歉,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道歉只是开启了修复人际关系的那扇大门,它是起点,绝不是全部。真正的道歉,应该包含做什么去弥补这个错误。

比如在火车上的那个孩子,如果是潼潼,我想我一定会让她帮助那个叔叔把东西捡起来的。这是她犯了错误,必须要承担的后果。

想清楚这一点,当我再次遇到潼潼因为顽皮打翻了牛奶之后,除了教会她说对不起之外,我还会拉着她一起将牛奶擦干净。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在现在的我来看,失去以上三点支撑的道歉,是一种不走心的道歉,是一种被强迫的道歉,更是一种无效的道歉。

我们让孩子道歉,并不仅仅是为了听到“对不起”这三个字,让孩子真正学会自省,学会修正,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学会承担,让同样的错误不再重复,这才是真正的意义。

艾伦·拉扎尔在《道歉的力量》中曾说,“道歉是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的最深刻的互动”。

但其实道歉,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也许讲出对不起这三个字,对我们来说已经异常艰难,想要再将真诚和内省融入其中,更是难上加难。

让孩子学会道歉,远远不止是说出那三个字。这其中的学问别说对于孩子,就算对成人来讲,都是一堂需要不断进修的人生课。

-END-

孩子做错事,想清楚这几件事再让他们道歉才有用


小暖说

以前看见过几段上了热搜的视频,都是父母强迫很小的孩子道歉的,孩子哭闹不休,父母坚持到底:“你只需要说对不起就可以。”

可每次在看见这样的画面时,我都觉得隐隐有些不舒服。

其实,比起说出来那三个字,我们更需要在意的是,是孩子有没有真的懂了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能不能下次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尤其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让他们当面对人说对不起的确比较难,一方面我们家长可以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说对不起并不是无法启齿的羞愧,而是正常的社交礼仪;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试试用其它方式来代替,比如去拉拉对方的手,拥抱一下,或是送一份自己做的礼物去致歉等,这并不是教孩子逃避责任,而是在理解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时,一边尽力引导,一边不拼命强求。

当然,即使孩子当下说不出来,父母也应该第一时间及时向受到影响的对方致歉,并真正做一些能够体现出理解和歉意的行为。否则,总是拿别人的损伤和不快不当回事的“熊家长”,定会培养出一个以后让你也头疼的“熊孩子”。

写到此时,窗外是晚上九点多的伦敦,天还大亮着。北京时间还是深夜,作为时差还没倒过来的人儿,我也去睡了。

对了,这两天给大家推荐的书单《看了数百本童书绘本和育儿书,挑出这50本最棒的分享给你们》实在反应太热烈,我去当当网看了看,好多已经缺货也没办法再补了,这次活动到6月2号就截止了,下次小暖找合适的他们大促的时机,再给大家推荐一些新的书吧。

能有一群跟自己一样爱好的朋友,真的是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爱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