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西首都由原来的沿海第一大城市里约,搬迁到还是雨林一片的巴西利亚?

萌神小辉辉

巴西利亚是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不是题主说的雨林一片。热带雨林不适合人类生存,因为巴西利亚地处世界面积最大巴西高原,虽然纬度低,但海拔较高,所以不像雨林那样潮湿,适合人类居住。

巴西为什么要迁都呢?巴西1956年从里约热内卢迁都到巴西利亚,大家看巴西的地形图。里约热内卢靠海,交通方便,气候适宜,所以积聚了大量的人口,但里约热内卢被限制在狭窄的沿海平原,城市无法扩大,平原到高原是陡然上升的,所以也无法向西边的高原扩张,导致里约热内卢拥堵不堪,大城市病越来越明显。

因为地形和拥堵原因,里约热内卢平民坐缆车,有钱人则是坐直升飞机,这可能也是巴西航空业发达的原因。

而北部的热带雨林,地球上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人很难生存,而中部的热带草原气候适宜,但人口较少,如果按照市场规律,很难快速发展,于是巴西为了带动中部地区发展,选择迁都,用行政力量在一片荒地上建立了巴西利亚,就像深圳的崛起一样。现在巴西利亚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人均GDP是南美所有大城市中最高的。


上丞工作室

首先来分别介绍一下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简称“里约”,曾经是巴西的首都(1763年-1960年),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东南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636公里。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巴西及南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枢纽和信息通讯、旅游、文化、金融和保险中心而闻名。

巴西利亚是巴西现在的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

至于为什么要迁都,巴西政府宣布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促进西部内陆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然而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来探究一下。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1956年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下令兴建巴西利亚并从里约热内卢迁都于此。

我们先来讲讲巴西的地缘结构:

巴西的地缘结构大致自西南向东北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热带雨林茂密的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以及高原边缘的沿海低地。而且亚马逊热带雨林并不适于人类居住。

巴西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圣多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这种特殊的地缘结构使得自海而来的移民大多居留在高原边缘的沿海低地,使得这些地方开发较早,发展相对成熟;继而逐渐形成了以里约和圣保罗为代表的沿海城市,这里集中了巴西绝大多数的国家和社会资源,沿海和内陆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严重的贫富差距使得大量人口持续不断的涌入东部沿海的狭小低地,位处其中的首都城市里约热内卢不堪重负,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所以为了疏解城市功能,缓解城市压力,这与北京的现状是一致的,只不过北京市向首都周边疏解非首都功能,而巴西选择了直接迁都。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里约热内卢周边缺乏足够的疏解空间。

此外,从国家发展和战略安全的角度来讲,巴西高原内部矿产资源丰富但发展程度较低,是巴西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板块;将首都迁至此是将有效带动巴西高原内部的发展,也是巴西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一次重要宣示。里约滨海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缺乏防御空间,一旦爆发战事将面临严重威胁,因而将首都迁至位处内陆的巴西利亚,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


三生石上的旧精魂

原因是这样的。世界上总共只有四种首都模式,

第一种是前华约国家式,就是国家集中全部精力建设一个首都,做全国的样板,典型的就是莫斯科,现在俄罗斯几乎一切都在莫斯科。其次是印度的新德里,别看印度是所谓民主国家,但其经济发展之前一直是学习苏联的。

第二种常见于面积上的中小国,那就是环首都建设一个经济带,便于集约发展经济。比如东京,巴黎,首尔等。典型的巴黎,早在17xx年就有巴黎和外省的区别,巴黎之外全是外省。

第三种主要是为了防止离心力放在偏僻地区,其雏形就是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在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前线,天子守国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北部地区,就是这个目的。还有缅甸把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也是一样的。

第四种是面积大的大国单设行政首都,首都仅有政治文化功能,不带或很少带经济功能。最典型的就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然后还有加拿大的渥太华,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作为巴西首都,而不是里约热内卢,也不是圣保罗,其逻辑,跟澳大利亚首都既不是墨尔本也不是悉尼,美国首都不是纽约也不是洛杉矶,一样一样的,同时,也带一点第三类首都的因素。


驻马店头号贪污犯

众所周知,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但在1956年之前,巴西首都曾是里约热内卢。

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的一片荒原上,开始兴建新的首都,4年后完成了迁都工作。从此之后,里约热内卢只扮演巴西经济中心的角色,政治中心是巴西利亚。

有意思的是,巴西迁都几乎包含了所有国家迁都的因素,下面我一一分析:

其一,为了实现国家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从地形上看,巴西大部分土地时热带雨林和巴西高原地带,只有东南部沿海地区有平原,而巴西大多数城市和人口都集中在这里。这势必导致巴西全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中部和北部远远落后东南部沿海地区。因此,迁都巴西利亚,有经济和国家发展上的权衡因素。

其二,为了保证战略中心的稳定。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东南部,对中部尤其是西北部辐射能力有限,而巴西的多数邻国都在北部和西部,战略位置重要。为了能增强对这一区域的控制能力,将政治中心北迁,意义非凡。类似情况有哈斯克斯坦的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了阿斯塔纳,为了能控制国家的中部和北部,毕竟,阿拉木图位于国家的东南角,从地缘上实在不适合当首都,做一个经济中心就好了。

其三,不论是里约热内卢还是圣保罗,其人口都在世界上能排进前几名,很早就出现了“大城市病”。而在中部高原上建设的巴西利亚,几乎没有什么“历史包袱”,完全可以按照现代化的城市科学规划来建设新首都。事实上,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至今还是典范,是很多地理教材里“必讲”的现代化都市。与之类似的,有缅甸把首都从仰光签到了内地的内比都,当然,他还有军事防御的考虑,巴西大概是不需要考虑这些的。

有意思的是,现在不少国家都不会把国家经济中心设为首都,甚至首都是一个小城市。这是为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


黄帅

谢药。

原因如下:

第一,原首都里约热内卢当时已经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首都和首都附近地区占有巴西大多的人口和GDP。里约热内卢已经过度城市化,首都不堪重负急需转型。

第二,巴西内陆地区特别是巴西高原,亚马逊河流域发展一直落后,特别蕴含丰富的矿藏,急待开发。迁都巴西利亚也有震兴当地经济的作用。

第三,殖民历史都是在海上侵略。特别在英国与阿根廷战争(马岛)期间,英国一条航空母舰就封锁了整个阿根廷的海域。这让整个经济和政治重心都在沿海的巴西意识到强大的国家安全危机,更加坚定了迁都的决定。

第四,里约热内卢气候湿热,巴西利亚位于高原气候温暖舒适。


用户51938925990

1502年1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率先发现了巴西这块土地,他当时登陆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里约热内卢,在葡萄牙殖民巴西时期殖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就位于里约,这使里约的发展远远快于其他城市,巴西独立后仍将里约定为首都。在20世纪20 ~50年代里约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然而与此同时里约也不可避免地患上大城市病:在这片面积不到巴西总面积1%的区域内集中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源。同时经济上的分化使里约呈现出灯火酒绿的大城市中遍布着破败不堪的贫民窟,暴力、毒品和性交易构成了后者的生活常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成为困扰巴西政府的一大难题。
1956年的巴西大选中社民党总书记 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德奥利维拉当选巴西总统。库比契克在政治上实行开放合开明政策,大赦政治犯,允许多党制;在经济上他提出了“五年相当五十年”的口号,采取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措施,制定了包括30个项目在内的发展纲要,加速食品、能源(包括核能)交通和教育,以及汽车、造船、钢铁等重工业的发展。对外同美国保持友好往来,倡导“泛美行动”,支持争取进步联盟。同时大量吸收外资,允许外国企业在巴西设厂。与此同时在他任内还有一项大动作——迁都巴西利亚。
事实上巴西政府早有迁都之意,但到底该迁往何处却让巴西人彷徨无措。库比契克将自己的目光从海岸收回,投向内陆:巴西国土总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五位,几乎和欧洲差不多大小,然而在偌大的巴西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大西洋沿岸,而中西部地区是辽阔的几乎未经开发的亚马逊平原。最终巴西选定了如今的巴西利亚作为新首都,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一条在稀疏草原上发展科技的新道路,从而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因为巴西利亚,巴西国内的区域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这座城市把繁荣带到了中西部——巴西利亚至贝伦的公路开通后沿线人口由10万猛增至200万。巴西政府从1940年就开始倡导的西进运动直到巴西利亚兴起后才真正发生效应。
当然巴西迁都一事也并非只有好处,弊端也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巴西利亚极大的营建费用就令巴西货币贬值了三倍。而解决区域失衡的初衷也并没能完全实现——巴西利亚尚未完全竣工,原先存在于里约的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分区就已自发形成。而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过于强调绝对的、极端的功能分区,这使巴西利亚成为一座没有市中心的城市,某一类功能的建筑和另一类功能的建筑往往相距很远。这里没有街道和行人,只有公路以及不得不驱车穿梭于城市各个区间和冰冷建筑之间的市民。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巴西第一个首都是萨尔瓦多(1549一1763)。1763年巴西迁都于风光秀丽的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两百年来,由于不加控制,过度开发,使这座城市急剧发展,不仅是巴西的政治、行政管理由心,而且成了经济、文化中心。城区内工厂林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经济、文化活动不断增加,交通拥挤,能源紧张,环境恶化,使里约热内卢在人口、交通、能源、环境污染等方面不胜其负,难以履行首都作为政治、行政管理中心这一真正职能。为了使首都彻底摆脱上述沉重负担和压力,也为了开发西北广大内陆地区、使内陆与沿海的经济得以均衡发展,巴西政府决定将首都迁到巴西高原中部。于1960年4月21日在一片红土荒草上新建成了一座拥有八个卫星城市、占地5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0万的新首都——巴西利亚。有一种观点认为首都应该设立在国家版图的中央为佳。因为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命脉之所在。从国防和国家中枢安全考虑,首都周围理应有一些领土为屏障,使得门户不至太开敞。巴西把首都从滨海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亚,当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重要的原因还是借助首都作为行政管理中心的作用,以她的繁荣和发达,辐射和带动周围地区,使原来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得以均衡发展。这也是巴西政府迁都的初衷。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Brasilia) 始建于1956年。当时,以发展主义著称的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力图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及加强对各州的控制,遂耗费巨资,仅用41个月的时间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凉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巴西首都平面布局像一架机头向东且有后掠翼的喷气式飞机,这象征着巴西是迅速发展中的国家。机头部位有三权广场、议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象征整个国家的神经中枢。机身前部是17座对称的政府各部办公大楼。议会大厦由众参两院会议厅和超高办公楼组成。在广场的正面是两栋比肩而立高达25层的两院大楼,一边为参议院,一边为众议院,中间用一个楼道相连,呈“H”形。由于“H”在葡萄牙语中是“人类”一词的首字母,两院会议厅是扁平体,长240米,宽89米,平顶上突出一仰一覆两个碗形屋顶,上仰的是众议院会议厅,下覆的是参议院会议厅,分别象征民主和集中。










克里奥尔

巴西的大城市都在海边,这样全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就把首都放在中部的省份;而且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的话,首都放在沿海城市的确很不安全。

图为巴西利亚情景

依山畔湖风景很美啊

很有设计感的样子,首都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设计了这么大规模的公园

这是个半岛型的居民区,好幸福


1927年的古董先生

1里约人口达到1000W以上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特大城市之一,人口众多造成城市设施不健全!

2亚马孙河急待开发,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有利于开发亚马孙河和开发巴西高原的铁矿资源!

3振兴西部的需要,以及建设政治中心的需要。

4国家安全的需要。

但如今巴西利亚也面临着一大堆城市问题,尤其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出于理想状态,而忽略现实导致城市问题多发不断,因此迁都需谨慎!


星空划破苍穹

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增加,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人口增加太快,。

为了减少人口压力,迁都到还未开发的中部地区加强对内部的开发和管理。

里约热内卢太靠边境地区,离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太远,不好管辖,天高皇帝远,迁都巴西利亚,加强对全国的开发和管理。

巴西里约和圣保罗市地处沿海平原,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加强对高原地区的建设,如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水电站的建设。加强全国各地的发展和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