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打麥場上的石碾

麥場這個名詞,在農村,現在的年輕人與過去的一代人,頭腦中的概念是完全是不同的。渭北一帶,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農村人對它是非常熟悉的。

那個年代,農村還未分田到戶,每個生產隊都有一個大約近十畝地大的一個固定場所,用來碾打晾曬夏秋的兩料莊稼。這個場所,農村人都叫它:場。到那兒幹活,都說到“場”裡幹啥幹啥去了……。其實它的主要用途多在夏季:麥子一個月左右的碾打晾曬全在這裡。包括碾打晾曬完後,供生產隊牲畜食用的麥秸也全堆放在這裡。打麥場一般選擇在通風、向陽、空曠、順路的開闊地帶,主要是有利於糧食的脫粒和晾曬。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整修這樣一個場所在那個時候是很講究的:首先這近十畝的地塊地理位置要好,地塊要平整,要有利於排水;進行整修前先要把場地裡的雜草、磚塊等清除乾淨,然後再進行認真地耙磨平整,一場雨後,待土面乾溼適度時,給上面鋪上一層四五十公分厚的麥秸,接著用過去的碌碡,在麥秸上均勻反覆地碾軋。最後,把場面上撒的麥秸清掃堆放在場邊,這樣,一個光潔平整的場就基本整修完成了。整修好的場還要用掃把經過兩三次的清掃(也叫漫場),才能正式使用。第一年用過的場,在以後的每年開春後大約農曆的三四月份,還得對它進行重新休整,重新修整叫“割場”,目的是讓它像新整修的場一樣平整光潔,不起塵土。不然,當年的麥收就無法在場上碾打。農諺有:四月不割場,麥在土裡揚的說法。所謂“割”,實際就像整修一個新場的過程差不多,在農曆三四月份的雨後,用牲畜拉上耙,先把老場面耙起來,然後涼上一段時間,待倒再次下雨後,耙起來的土成半乾狀態時,把它耙磨平整,像整修新場一樣給上面均勻地撒上一層厚度適宜的麥秸,用碌碡在上面的麥秸上還是反覆均勻碾上幾遍,再把麥秸用叉挑出到邊上,過上兩三天漫上一兩次(清掃),下面就露出了乾淨光潔的場面,這個場面麥收碾軋麥子時越碾越光秸,場面也不會產生一點土塵。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揚場

二十年前,中國農村幾乎還沒有自動收割機,更沒有現在的聯合收割機,人們都是這樣用鐮刀割麥子的...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用鐮刀割麥

割完麥子,還得把它拉到場裡,這時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沒牲口就得用人力。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用架子車拉麥子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用牲口碾麥

後來慢慢有了拖拉機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壓好了,就得起場,這是起場用的叉子和耙子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兒時的打麥場,大人的繁忙場,孩子的歡樂場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如果說現在的孩子有充氣蹦蹦床,那麥秸垛就是我們的蹦蹦床

無所顧忌,肆無忌憚,藏老貓,不怕磕著碰著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把沒有麥粒的麥秸稈堆成麥秸垛,堆出一個既穩定又漂亮的麥秸垛也是需要技術含量的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等過了麥季,依然可以玩耍,沒準兒還能摸出倆雞蛋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接下來就是 揚場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趁有風的時候,用木掀把軋下來的麥粒迎風拋向空中,借用風力吹去麥糠等雜物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麥子入囤之前還得曬乾了,要不會生蟲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最後就是裝袋運回家了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無人玩耍的麥秸垛,顯得異常孤單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麥秸垛,青麥芽,大石磙,這一雨後初晴的鄉村景象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老人也喜歡在麥秸垛上曬暖兒……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好的麥秸垛,必須是有角有楞,規規矩矩,一看就很漂亮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曾經的麥秸垛,是鄉村的一道風景,煞是漂亮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麥秸稈不是喂牛,就是用來燒火做飯。拽瓷實的麥秸垛,是個技術活,手拽的生疼生疼哩,也只拽出來一小把兒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晚上常把桌子搬到外面吃飯,邊聊天邊吹著晚風邊吃飯,可舒服了。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晚上幾個小孩在麥場裡玩老鷹抓小雞,這情景,可能N年沒見過了吧!

年代記憶|遠去的打麥場,消逝的時光……

光陰荏苒,時代發展了,環境也改變了,如今渭北一帶早也看不到這樣的場了,昔日巨大的熒屏,已經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被搬到了一個一個的家庭。人們很難,也很少能有機會再群聚到一塊兒了。人與人之間也變得生分了,兩鄰家面對面你也難知道對方的心思。家與家之間也拉大了距離,誰家的熒屏裡看的什麼戲只有人家自己知道。人看人的眼神都多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即是脖子上有顆痣,嘴裡有顆虎牙,也都盡力的遮掩,不想讓你知道。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分的更清了……

時代變遷,老舊過時的東西雖然總會被新的東西所替代,雖然這些記憶以及許許多多曾經生活在最底層人民的養家手藝大多都算不上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些記憶是一個時代變遷的證據,它印證著那段逝去的歷史,也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他們最終也將載入史冊!

分享一下,讓更多的人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