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抵退稅,直租影響幾何

作者系橫琴金投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財務

留抵退稅,直租影響幾何

根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3月28日召開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開始,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同時,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目前具體文件尚未發佈,融資租賃公司能否享受留抵退稅不明確。在此之前,因融資租賃直租利息可抵扣增值稅,通過直租融資比銀行借款融資具有較大的稅收成本優勢。5月1日後,如果融資租賃公司不能享受留抵稅額退還,將對直租業務產生較大的影響。

承租人直接向供應商採購設備,可一次取得全部設備發票,一部分進項稅用於抵扣當期銷項稅。剩餘部分用於抵扣以後業務的銷項稅。通過融資租賃直租模式,承租人分期取租金髮票,分期抵扣銷項稅。在承租人銷項稅不多的情況下,5月1日前,不管是“一次取得、分期抵扣”,還是“分期取得,分期抵扣”,兩種模式下承租人現金流變化並不明顯。

5月1號以後,承租人直接購進設備一次取得的進項稅,未使用部分可以申請退還。退還的增值稅相當於承租人提前獲得該部分的現金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承租人的融資成本。

承租人通過直租業務,租賃公司一次取得供應商的全部設備發票,未使用部分當期不能享受留抵稅額退還,在租賃公司當期其他項目銷項稅額不多的情況下,能抵扣的進項稅額有限,大量進項稅留抵,沒有產生現金流效應。而能夠享受留抵退稅的承租人按期取得租金髮票,不能提前獲得進項稅部分的現金流。這一結果,不管對於承租人還是租賃公司,都是一定程度上的浪費。

為便於理解,我們舉例說明:2018年5月1日,A公司為一裝備製造企業,公司擬購買一臺生產設備,設備含稅價款為10000萬元,增值稅稅率為16%(本次會議沒有提到有新動產租賃業務的稅率是否調整,根據稅收中性原則,有形動產融資租賃的稅率有可能調整為16%。為便於比較,我們暫按16%計算)。在資金不足的情況,承租人直接向供應商採購設備,需向銀行借款。我們比較銀行借款和融資租賃直租兩種模式。假設銀行借款和融資租賃的融資條件相同,均為按季度等額本息還款,融資利率為5%(季度利率為1.25%),期限為5年,A無其他業務。該筆業務還本付息金額如下表1:

留抵退稅,直租影響幾何

在5月1日前,A公司通過銀行借款模式購買設備,因銀行借款利息不能抵扣增值稅,因此,A公司實際現金流如上表1,公司綜合融資成本為5.08%。

如A公司通過融資租賃公司的直租業務購進設備,因直租利息可以抵扣增值稅,需要對各期現金流進行一定的修訂,實際成本=當期租金-可以抵扣的增值稅。考慮增值稅後的現金流如表2。此模式下承租人綜合融資成本為為4.37%,比銀行借款模式低0.72%。

留抵退稅,直租影響幾何

5月1日後,A公司通過銀行借款購買設備,在獲得銀行借款的同時,因購進設備獲得的設備進項稅未使用部分可申請退稅,相當於B公司在期初獲得了一筆額外現金流。我們對期初和以後各期現金流進行修訂。修訂後的還本付息及現金流如表3,此時A公司的綜合融資成本從5.08%降到4.46%。此時比直租模式綜合成本僅高0.09%,融資租賃的稅收成本優勢減弱。

留抵退稅,直租影響幾何

通過上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5月1日後,通過融資租賃直租模式的稅費成本優勢已經很小。

融資租賃是聯結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紐帶,為解決中小企業無抵押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如融資租賃公司也可以享受增值稅留抵稅額退還,則租賃公司可以通過降低利率的辦法讓渡部分收益給承租人,減少承租人的融資成本,同時保證自身收益不變。

如租賃公司不能享受該優惠,承租人享受融資租賃利息抵扣增值稅,就不能留抵退稅;享受留抵退稅,就不能享受融資租賃利息抵扣增值稅,影響政策的執行效果。目前,具體文件尚未正式發佈,我們希望國家能夠給予融資租賃公司留抵退稅的考量,通過融資租賃公司享受優惠,間接減少裝備製造等先進企業的融資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