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切入在线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是AI而是内容生态

可以预见,从我国人口增长和消费能力这些基础条件看来,教育市场的增长动因在未来几年内都不会减弱,也就意味着教育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源源不断的涌入热钱。就拿针对青少年的K12教育和针对成年人的职业教育来说,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K12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0388亿元,而由于社会压力造成的焦虑感,到2020年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8536亿元。另一方面,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到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总量会达到1.6亿。

互联网巨头切入在线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是AI而是内容生态

庞大的资金投入依然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教育在经历了数年线上化历程后,依然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那么究竟是哪些玩家在分割线上教育的蛋糕?简单来说,可以把线上教育玩家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布局线上的传统教育巨头,如好未来、新东方、尚德等等。这类玩家通常以线下业务为基础,推出网校、网课等产品作为线下业务的补充。

第三类则是专注于线上教育的独角兽企业,如VIPKID。这类玩家大多专注深挖于线上教育产业的某一场景,像VIPKID就专注于远程口语教育。

我们可以看出,未来教育产业需求面非常广阔,并非只是应试教育+职业教育的二元体系,还有素质教育、知识付费、STEAM教育等等更多丰富品类。同时随着智能硬件、AI、大数据等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这样一来,以往被视作“外行”的互联网巨头反而更有优势,平台型布局更加丰富全面,技术根基也更牢固,能跳脱出资本圈地却稀于耕耘的烧钱怪圈。

在线教育战场中,互联网巨头的三种打法

那么从目前平台型玩家的发展来看,他们能否应对未来教育市场的高增长吗?

平台型玩家通常以两种方式参与线上教育市场,一种是自建项目,另一种是通过投资、收购、流量支持等方式参与创业项目。

互联网巨头切入在线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是AI而是内容生态

互联网巨头切入在线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是AI而是内容生态

2. 腾讯:用技术牌换资本牌

依托腾讯的腾讯流量池,腾讯在尝试利用AI技术和腾讯云来给教育产品提供技术支持。但腾讯在互联网巨头中属于对在线教育投资布局更积极的。从2014年开始,腾讯在4年间投资了40多亿共27家在线教育公司,最夸张的时候曾在2016年3个月投资了四家。而腾讯在投资方面参与的大多是大型项目和独角兽项目,像VIPKID已经成了35亿美元的独角兽。

但腾讯对于这些项目的内容运营上并不参与把握,大多数时候是纯粹的资本布局,偶尔在VIPKID这样的独角兽项目中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在线教育的投资中,腾讯是在用技术牌换了资本牌在打。

而在自建项目方面,腾讯早期的自建项目QQ家校·师生群、手机QQ的智慧校园等等,都是建立在自身社交、通信能力上导入流量,帮助老师、家长、学生、学校几方沟通。在这方面,腾讯是在用流量牌换产品增长。

这样一来腾讯在资本和自建产品上就都有了相关的布局,但虽然有技术和流量输血,腾讯似乎在在线教育的内容打造上不怎么上心。

互联网巨头切入在线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是AI而是内容生态

3. 网易:精耕主义提供定制化供给

在内容方面,网易的重点在于经营内容源,也就是教师等等合作机构。像网易有道推出的同道计划,就是把“严选机制”引入在线教育事业,投入5亿与老师一起打造工作室从而出产优质的教育内容以支持有道精品课的发展。网易云课堂也推出了“行家计划”,通过资金支持、IP推广方面扶持拥有独特技能经验的“行家”,从而保证内容源的充足。

在生态方面,网易正在细致打造全链的产品生态。在工具类产品方面有有道辞典、有道云笔记、有道翻译官等等,在STEAM教育方面有《极客战记》、卡搭编程,云课堂和网易公开课、有道精品课则是覆盖了K12学科教育到成人职业教育多个方面。在硬件上网易推出的翻译蛋、智能答题板、有道翻译笔等等,也覆盖了未来教育的多个场景。

这样一来,用户不管是想学习语言或是职业技能,想以软件还是硬件作为学习介质,都能从网易找到近乎定制化的组合方案。

变化之中找杠杆,教育还需以人为本

互联网企业对于在线教育的重视有目共睹,但问题是相比传统教育巨头对存量市场的牢牢盘踞和新兴独角兽的雄厚资本,互联网企业如何才能切走属于自己的蛋糕?

或许我们可以先从教育市场的变化说起,目前线上教育行业正在发生以下几点显著的变化:

1. 机器学习、大数据等等技术在在线教育中应用的越来越多。除了BAT都在为学校和课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最先推出机器翻译引擎的网易有道研发了直接面向教育AI的一系列技术:手写答题判分的技术、英语口语评分的技术、应用在有道超级计算器里的代数系统,手写的OCR技术以及英文作文批改和打分的技术。其中,手写OCR的核心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可以使机器在纸上理解用户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技术和屏上手写是不一样的,目前已经可以达到95%的识别准确率即将投入使用。

2. 线上教育平台与产品的数量都呈现指数型增长,用户不仅仅需要产品,更需要精品。比较大的一些线上教育平台,例如网易有道精品课、网易云课堂和腾讯推出的精品课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网易有道精品课目前已驶入快速增长赛道, 2017年营收增长530%;在教育部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清单里,网易云课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入选了322门,超过其余11个慕课平台入选课程数总和,占比近七成,成为拥有最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慕课平台,并且这些课程全部免费。对于大品牌而言,在雄厚资金的支撑下,技术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而对于小规模的教育机构或个人而言,光有过硬的产品内容还不够,还需要建构平台的技术支撑,如果资金充足,可进行自主研究,如果考虑到投入太大,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支持工具例如格子匠进行平台的独立部署,这样就可以借助移动端的传播能力进行大力推广宣传,更好地输出精品。

3. 全链生态效益正在愈发明显,用户开始向品牌效应聚拢。教育是一项长效而琐碎的事业,一个人从小开始,要接触素质教育、学科教育和越来越火的STEAM教育,离开学校后还需要职称考试、技能等等多方面的知识获取。而教育产业链上也有课程、教具、工具、书籍等等多个环节。这时如果在几个环节上收获用户,赢得用户的信任,用户就很有可能因为习惯性、迁移成本等原因在生态链上沉淀下来。

总的来说,互联网平台要想在变化中在线教育市场抓住机会,最重要的还是抓住杠杆——内容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