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嬰兒六個月後免疫力降低?

心有所愛116516291

您好,6月齡後,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面獲得的各種抗體就會逐漸的消耗光了,這樣,抗擊各種病原的力量就會減弱,就是咱們通常說的免疫力降低。
那在孩子就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怎麼能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呢?
我們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1.按時接種疫苗,疫苗是用病毒或者細菌製作而成的,能刺激孩子身體產生抗體,但是又不會導致孩子生病。所以,建議給孩子按時接種疫苗,不要不接種,也不要超期接種,如果接種晚了,錯過了孩子容易感染的時期,孩子可能會感染上了。比如沒給孩子8月齡接種麻風疫苗的,孩子8,9個月時,就感染了麻疹。

2.均衡飲食,保證營養,各種食品都要給孩子吃,每日都有米/面,菜,肉,奶,給免疫系統的建立提供足夠的原料。
3.適當運動,通過運動,調整孩子身體組成的蛋白、脂肪等比例,更好的建設免疫系統,對於2歲以下孩子,多讓孩子下地玩耍,2-5歲的孩子,每日至少1小時活動。
4.適當接觸病原,家裡別太乾淨,不要總是使用84,滴露等消毒,讓孩子少量的接觸到病原,能促使身體產生抗體,又不生病,這樣就不聲不響的把免疫力鍛煉出來啦。

兒科醫生孔令凱

嬰兒出生後,體內有來自母體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在出生後一定時間內(尤其是前三個月)發揮保護作用。抗體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在體內會不斷衰減代謝,到了六個月的時候,這些抗體對寶寶的保護已經很有限,所以6個月後是寶寶患病的一個集中期。

如何做好應對措施使寶寶在6個月後不那麼容易得病呢?養育一個初生寶寶本來就很辛苦,照顧一個生病的寶寶就更加苦不堪言了,這也是家長就診時容易情緒失控、兒科成為醫患衝突高發區的原因之一。其實,讓孩子不得病少得病不僅是每個家長的願望,也是每個醫生的願望。孩子如果經常生病,寶寶受罪,媽媽被折騰得辛苦,加班的醫生也同樣辛苦。那麼,如何做好應對措施使寶寶在6個月後不那麼容易得病呢?

做好寶寶的起居飲食護理

免疫系統和人體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其他系統一樣,身體好了免疫功能自然能夠良好運轉。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科學餵養,伺候好我們的小寶寶,吃好睡好玩好,體內的免疫系統就能處在最佳狀態,為寶寶抵抗各種細菌病毒。

重視母乳餵養

母乳裡含有抗體,具有防病作用,母乳餵養寶寶明顯少得病,這是公認的。所以不要人為斷母乳,只要媽媽有母乳,可以吃到兩歲。

接種疫苗

疫苗是預防感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每多接種一種疫苗,寶寶就多獲得針對某種疾病的免疫力。除了按計劃接種免費的I類疫苗,也要積極接種自費疫苗。比如流感疫苗,6個月以上寶寶就可以接種。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發病,即使還是發病了,併發症發生率和住院率也相對較低。


防止不當使用藥物

比如很多寶寶嬰兒期第一次發燒,其實精神狀態不錯,吃奶和平時差不多,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幼兒急疹,是病毒感染,觀察護理兩三天退燒後出疹就好。如果這時過於緊張使用抗生素,那麼無疑開了個壞頭。

另外一種常見的情形是沒有足療程使用抗生素。有些寶寶經診斷的確是細菌感染,醫生開了幾天的抗生素,結果使用兩天後寶寶退燒了,家長就很堅決地拒絕繼續使用剩下劑量的抗生素,覺得“抗生素輸太多對身體不好”。斬草不除根,剩下的病菌得以逃命後復仇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以後捲土重來只能用更高級的抗生素才壓得住。

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沒有細菌感染的指徵不能濫用抗生素,一旦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足療程!上述兩點同樣重要,因為這樣才能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

我是懸壺小兒科,用你看得懂的語言講述醫學常識,右上角關注可以瞭解更多。

懸壺小兒科

很多媽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寶寶6個月左右的時候容易生病,可能會出現第一次感冒、第一次發燒、第一次腹瀉等等。這個時候就懷疑是不是母乳沒營養了,寶寶免疫力下降了。其實不然。這個時期,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室外活動增多、接觸細菌的機會增大,也就是說寶寶接觸的環境和6個月之前相比變化大。此外母乳中一種免疫保護物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下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進入寶寶體內可以直接發揮免疫保護作用,所以看起來寶寶的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但其實,6個月也是嬰兒自身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關鍵時期。接觸外界環境細菌,增強自身的適應性免疫,母乳中其他免疫活性物質(如乳鐵蛋白、寡聚糖、微生物)也幫助嬰兒建立加強自身的免疫系統。所以這個時候媽媽不需要過度的擔心,為了防止6個月後嬰兒免疫力下降而減少出門次數、減少和外界的接觸、甚至停止母乳餵養。所以,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


醫學慕課

  • 嬰兒6個月,的確是一個分水嶺。6個月之前,孩子可以從母乳中獲得抵禦病毒的免疫球蛋白,但是,從母體獲得的抗體物質在6個月之後就逐漸被消耗,而寶寶的免疫器官發育還不健全,單靠母乳或奶粉都很難再滿足營養需求,一不小心,寶寶就會缺鐵,缺鋅。很多家長都發現,六個月前的寶寶很少生病,六個月以後生病的幾率就增加了。


  • 因此,專家建議6個月就必須要添加輔食了。要首先添加的就是含鐵的米粉。基本上現在主流品牌的米粉都是含鐵的,這也是因為6個月以上的孩子非常容易缺鐵。通過輔食補充營養,營養跟上了,才能提高免疫力。

  • 除了輔食,現在還有一些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類的產品,是針對嬰兒的。我家的兩個孩子都吃過一些,比如嬰兒版的維生素C,還有一些國外提倡的自然療法的植物提取類的營養液。說真的,很難評判是否有效。孩子該生病的時候還是會生病,比如換季的時候,比如被大人傳染了,天突然變涼了,衣服穿得不合適等等,遇到這些情況,孩子依然會生病。其實,孩子完全不生病也不可能,孩子的免疫力很多時候是通過在和疾病的抗爭中增強的。

  • 還有的家長會嘗試嬰兒被動操和中醫的按摩。我家老大當時從出生做捏脊,一直堅持到1歲,中間只生病過一次。不知是否與堅持做捏脊有關係。捏脊不用做得過多,每天三五分鐘,力度不用太大,起到一個保健作用。

  • 總之,吃好、睡好、多活動是提高免疫力的根本。只要科學餵養,生活規律,孩子生病的幾率就會減少,身體也會更健康。


父母是悟空

客觀來講,嬰兒六個月後免疫力降低這種說法並不科學。一般來講,6個月以內的孩子,由於自身帶有母體的抗體,往往很少生病,導致很多家長忽視對孩子消化系統的呵護,比如孩子喝奶越多越高興,給孩子衝奶過於濃稠,還有,如果母乳餵養的媽媽自己不注意飲食,也會直接影響到寶寶。

如果此時小寶寶的消化沒有呵護好,就會導致體質變弱,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大便不正常,容易長溼疹,晚上睡不好經常哭鬧等等,雖然這些不算病,但也非常麻煩。所以一旦過了6個月,又沒有了母體抗體的庇護,這些寶寶馬上就會中招,動不動就生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免疫力下降了。

寶寶6個月後容易生病,沒有母體抗體的保護是重要的原因,但本質上,還是寶寶本身抵抗力弱。6個月內的寶寶要增強抵抗力,關鍵就是保證孩子消化好,不積食。

所以,媽媽們要關注的不是給寶寶吃什麼,而是要特別關注孩子吃完之後能不能消化。


寶寶出生就是脾常不足,很容易消化不好,從而經常容易導致積食甚至疳積。1歲以內的寶寶主要通過奶來攝取營養。

如何判斷孩子消化是否有問題?

1,口氣。口氣有酸又臭,是消化不好的表現。

2,舌苔。舌苔很黃或者很白,上面像鋪了一層豆腐渣,或者像剛喝了牛奶一樣,表示消化不好。

3,睡眠。睡覺時翻來覆去,睡的很不安穩。

4,大便。一天幾次或者幾天一次,排便酸臭,不成形,可見很多未消化的東西,比如奶瓣,顏色為濃茶色或者墨綠色,等等表示消化出現了問題。

積食食療方

1,山楂山藥湯。山楂5克,山藥15克,冰糖15克。用法用量:將山楂、山藥煎湯,冰糖調味,代茶飲,每日1劑,連服1周。

2,鵪鶉蛋羹。鵪鶉蛋1個,米湯適量。用法用量:將鵪鶉蛋打入已煮好的米湯內,用武火煮沸即可。早晚各服一次。

3,雞內金黃鱔湯。黃鱔1條,雞內金10克。用法用量:將黃鱔去鰓、內臟,淘洗乾淨後切段,與雞內金放入砂鍋中,加水1000毫升共煮40分鐘,加精鹽適量調味即成。飲汁吃黃鱔肉。

4,砂仁燉豬肚。豬肚1個,砂仁5克,用法用量:將豬肚搓洗乾淨,砂仁打碎後裝入布袋,塞入豬肚內,用線縫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旺火燒開,再改用文火慢燉2小時左右,待豬肚熟爛後離火,放涼後取出布袋,豬肚切成絲後放入盤中,調好味即可。


小兒健胃消食方

材料:太子參5克,白朮10克 兩味藥煮水,口感比較好,孩子可以接受,同時能健脾,益胃,提高孩子脾胃消化能力。可以在小孩消化不好的時候食用。

適當的零食可以幫助消化

很多家長經常會抱怨孩子吃太多零食,不愛吃飯,其實,在孩子零食的挑選上,家長恰當的運用食療的方法,不僅孩子高興,家長也能更好的養護孩子。例如一種不僅能助消化,還能助益氣血的零食佳選:葡萄乾。

葡萄乾功效:

1,助消化。葡萄乾含有可以助消化的酒石酸,很適合給消化能力差的孩子吃。是孩子消積解滯、日常保健上很安全的選擇。

2,補氣血。葡萄乾富含鐵元素,有益氣補血的功效。現在缺鐵性貧血的孩子非常多,家長要重視鐵的補充。

3,補鈣。含豐富的鈣,有助於孩子補充鈣質。



格格中醫養生

相信各位家長從小就常聽自己的父母提到“免疫力”這個詞,比如生病時,大家最先想到的原因就是免疫力低。但其實仔細想想,大家對於免疫力始終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未必能夠說清它是什麼,也解釋不出它和疾病之間具體是什麼關係,更不知道吃藥是否對免疫力有影響,還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該做些什麼才能提高免疫力……

1.免疫力的概念是啥?

免疫力是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要是按照不同的獲得方式來分的話,可以分成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兩種。

2.先天性免疫

顧名思義,先天性免疫是與生俱來的,它在人類長期進化中逐漸形成,主要通過兩個屏障發揮作用:一個是皮膚黏膜屏障,另一個是體內屏障。

① 皮膚黏膜屏障

人體阻擋和抗禦外來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這裡的皮膚黏膜指的是包裹全身的皮膚,和所有覆蓋在內臟腔壁上的粘膜。

② 體內屏障

指病原體進入血液循環後,人體內的軟腦膜等組織和子宮內膜可以作為第二道屏障,其中,軟腦膜等組織,可以阻止病原體進入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而子宮內膜則可以防止病原體等進入胎兒體內。

3.皮膚黏膜屏障

按照保護人體的方式不同,這道屏障又可以分為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和微生物屏障。

① 物理屏障:皮膚和黏膜組織本身。

以皮膚為例,如果皮膚出現了傷口,可能就會激發細菌感染,但要是沒有破潰,很少會有人身上突然起個大膿包,這就是因為皮膚將細菌擋在了人體之外,讓它無機可乘。

這個過程中,皮膚起到了一種單純的阻隔作用,因此把它稱為物理屏障。

② 化學屏障:皮膚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種殺菌、抑菌的物質。

比如說,皮膚表面的皮脂和汗液,都屬於分泌物,它們共同形成了脂質膜,保護著人的皮膚,防止水分蒸發。而且皮脂是弱酸性的,可以抑制和殺滅皮膚表面的細菌。

聽到這,可能就會有家長問了:我怎麼沒發現我的皮膚上有分泌物呢?

其實我們平時幾乎感覺不到這層分泌物的存在,但如果用酒精棉球在皮膚某一塊地方不停地擦拭,過一會兒肯定就會覺得很疼,這是因為皮膚表面的分泌物被擦掉,酒精直接刺激到了分泌物層下面的表皮層。

說完了這個例子,想必你已經想到了:如果想保護皮膚表面的這層分泌物,那麼就不能夠頻繁地用酒精等消毒劑擦拭,否則看似皮膚是被擦乾淨了,但事實上,這道能保護孩子的化學屏障卻很可能已經被破壞了。

除了皮膚表面的分泌物以外,我們常見的分泌物還有鼻腔分泌物、女孩外陰的分泌物、眼淚等等。

在面對這些分泌物的時候,同樣不要過分清理。

比如,女孩外陰上面常出現白色的分泌物,有些家長看到了就會擦掉,但這反倒容易造成局部感染。

怎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白色分泌物本來是一層保護膜,可因為家長的擦拭被弄掉了。這種情況下,外陰又容易接觸到糞便等物質,造成感染。有時不只是外部感染,還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③ 微生物屏障:集聚在皮膚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

它們能夠通過和有害菌競爭營養物質,分泌殺菌、抑菌物質等方式抵抗病原菌的感染。

人體中最重要的微生物屏障,就是腸道粘膜上的腸道菌群。

簡單來講,對人體有益的細菌進入腸道以後,會停留在腸道中,覆蓋在腸粘膜上,促進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免疫球蛋白A是一種抗體,會和相應的病原微生物,比如細菌、病毒或者致病原相結合,阻止病原體或者致敏原粘附到細胞的表面,增強腸道免疫屏障的功能。同時,免疫球蛋白A在黏膜表面,還有吸附毒素的作用。除了促進免疫球蛋白A分泌外,益生菌還能激活機體的免疫細胞增殖與活性,使得人體的免疫功能獲得整體的提高。

那益生菌是從哪裡來的呢?

孩子最早獲得益生菌的途徑,就是母親的自然分娩。這是因為,孩子出生時要經過媽媽的產道,就會接觸到其中的細菌,這些細菌是母親在孕期甚至更早就已經為孩子準備好的。在經過產道的過程中,寶寶全身的每一寸肌膚,他的口唇、手腳,都隨之覆滿了母親陰道內的細菌。這些細菌進入寶寶胃腸道,作為益生菌,為寶寶建立起特有的健康屏障。

而第二個獲得益生菌的主要途徑,就是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不僅能提供營養物質,還能提供很多免疫活性物質和酶,比如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等,這些免疫活性物質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在孩子出生的初期,起到了很重要的護盾作用。此外,在母乳過程中,母親皮膚上的需氧菌和乳腺管中的厭氧菌也隨著乳汁一起進入孩子的腸道,為孩子提供了腸道內的第一批有益細菌,這些細菌進入腸道以後會繼續發展,形成了腸道菌群。

前面為大家介紹了先天性免疫力中的皮膚黏膜,是如何通過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和微生物屏障來保護人體的。我們還談了益生菌的作用,以及人體是如何獲得益生菌的下面我們將繼續微生物屏障有關的話題。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我自己也覺得很枯燥)證明你真的非常渴望學習關於寶寶的知識,同時你現在通過我上面所述,也詳細瞭解了免疫力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加強免疫力了。


青島超級奶爸

首先,我們先了解為何有寶寶在六個月後免疫力下降一說: 寶寶剛出生,從母體那裡獲得了足夠的免疫能力,能有效的抵抗外界的各種病毒;而隨著寶寶的成長,寶寶攜帶的母體抗體也隨之減少,而此時寶寶自身的抗體還未能形成,就極有可能出現寶寶生病。

其次,我們該如何進行有效的預防,來增加寶寶的抵抗力:

1.我們眾所周知的疫苗接種:寶寶在出生後開始寶爸媽應積極的為寶寶接種各類疫苗,疫苗接種是為了保證寶寶機體能有效抵禦防止外界病毒感染的發生;



2.堅持母乳餵養: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國際營養協會表明,最為科學的餵養即母乳餵養,有條件的堅持到寶寶兩歲;



3.保證充足的營養:寶寶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寶媽們就應注意出了母乳餵養外,還應注意輔食的營養搭配,保證寶寶身體發育中營養攝入。



4.應注重寶寶的作息規律,保證有效的睡眠。寶寶的睡眠、作息都是決定寶寶的機體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要為寶寶建立有效的健康的睡眠作息,使寶寶的機體處於健康狀態。



5.適量運動:寶寶會走路後就應多加運動,加強身體鍛鍊,提高寶寶身體素質;而對於未走路的寶寶,爸媽多陪寶寶做運動,促進寶寶消化。



6.多給寶寶做一些推拿:推拿能夠有效防止寶寶生病,疏通經絡,防患未然。有條件的媽媽可以瞭解推拿的手法。針對週歲前的寶寶,掌握幾項重要穴位的推拿手法,能夠有效防止寶寶積食、感冒。


7.不亂服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破壞寶寶的免疫系統,降低寶寶的免疫能力;對於寶寶感冒發燒需服用抗生素類藥物務必遵醫囑,切忌擅自用藥。




媽媽邦育兒

在寶寶六個月以前,體內有來自於母體的抗體等抗感染物質以及鐵等營養物質。一般寶寶從生後7個月開始,寶寶體內多種出生前由母體提供儲備的營養物質已接近耗盡,而自己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物質的能力又較差,此時如果爸爸媽媽不注意寶寶的營養,寶寶就會因為營養缺乏而發生營養缺乏性疾病。



那麼為了使寶寶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父母要積極採取措施增強寶寶的體質。

一、按期進行預防接種,這是預防小兒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二、保證寶寶的營養,各種營養素比如蛋白質、鐵、維生素D等都是寶寶生長髮育所必需的,而蛋白質更是合成各種抗病物質的原料。


三、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是增強寶寶體質的重要方面。

四、進行體格鍛鍊是增強寶寶體質的重要方法,可進行主被動操以及其他形式的全身運動。

五、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和多呼吸新鮮空氣。

六、可以適量補充一些增加抵抗力的食物,如蘑菇湯、牛初乳等。

七、儘量給寶寶衝調嬰兒專用奶粉,並保證每天奶量的攝入。(比如含益生元組合的多美滋嬰兒配方奶粉)



以上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寶寶延續免疫力,並隨著體質的發育逐步增強抵抗力。寶寶生病家長千萬彆著急,病去如抽絲,不是馬上就能好的,平時多注意防範孩子生病,多喝水。


伊Maria


大肚皮1

雖然這麼說,但是每個寶媽都不希望寶寶生病,那我就介紹一些方法和食物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可以參考一下。

首先穿衣。就像現在這種天氣,有點變化無常,一會冷,一會熱的,就要及時給寶寶增減衣物,不能太熱,稍微涼點倒沒事,小孩有病多是捂出來的,穿的太多太熱,時間長了容易有火,就愛感冒了。所以穿衣要保持適中,但有三個地方千萬不能著涼,1後背2肚子3腳丫,這三個地方要做好保暖,彆著涼,不然容易生病。

其次吃。給寶寶吃東西要適量,不要總是把寶寶撐著,而且六個月的寶寶添加輔食要注意,弄些容易消化的,千萬不能積食,要不然疾病就來了。現在天氣比較乾燥,水果也要按時給著吃,不過涼性的少吃,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還要及時補充鈣鐵鋅,不能缺少微量元素,不然也容易生病。注意寶寶脾胃要健康,如果脾胃不和不僅容易影響生長也會愛得病。

第三戶外活動。六個月的寶寶也要適當的到戶外呼吸下空氣,寶媽可以在暖和的午後把寶寶帶到戶外,讓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時提高孩子的呼吸道抵抗力,減少生病。

最後就是規律的生活。按時吃飯、按時睡覺,該玩的時候玩一會,這樣可以減少生病。

就這麼多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