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保草工作?

江苏泰州兴化地区河蟹养殖是全国少数能把水韭菜种好的地区,并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益。但是近两三年,种植水韭菜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养殖效益。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保草工作?

水韭菜

主要表现在:新种水韭菜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低;发芽以后芽孢被摇蚊幼虫吃掉,水韭菜长不出来;长出小苗以后,由于扎根不深,大量漂浮;6、7月份田面上大水以后,由于投料不足,大量水韭菜被夹掉;8月高温天气,底层环境恶化,严重缺氧,河蟹本身缺乏维生素,应激性缺氧夹草,几天时间,满塘水韭菜被一扫而光。水韭菜保不住,伊乐藻管理跟不上,7月以后,也大多上浮烂掉,造成高温期塘里无草,只有费力移些水花生来给河蟹蜕壳,如遇好年景像2017年高温天长,河蟹无草产量也高,但是像2016年无草塘,大量爆发蓝藻,池塘环境崩溃,河蟹大量发病,产量历年来最低,养殖效益大打折扣。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原因:对每种水草的习性理解不到位,种植水草种类和放苗密度不合理,水草管理不到位。

一、每种水草习性

1、水韭菜具匍匐茎,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喜弱碱性水质,不喜高温,是典型的沉水植物。水韭菜根不发达,主要作用是固着,吸收养料的作用是次要的。茎常嫩弱细长,具吸收营养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优点:净水产氧能力强,自身耗氧小;河蟹易长大规格;可密集种植,好管理。

缺点:难种植;根部吸收营养能力弱,易漂浮;高温根易烂、草易脏,易上浮;河蟹容易夹掉,河蟹放养密度高保草难度大。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保草工作?

伊乐藻

2、伊乐藻沉水植物,营养生殖,极耐低温在水温达到4℃即可生长,草茎着地即生根,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夏季高温时生长旺季水下面密集的茎叶和根系得不到光照和氧气补给时容易腐烂。伊乐藻根不发达,主要作用是固着,靠茎和叶吸收营养和光合作用。

优点:易种植;河蟹不易夹掉,河蟹放养密度高保草容易;低温净化产氧能力强

缺点:易上脏;耗氧大,不适合密集种植;易上浮;高温净化能力弱,根茎易腐烂。

3、大头纹沉水植物,营养生殖,耐低温,具匍匐茎,对水质适应性较强,不喜高温。

优点:易种植,河蟹不易夹掉;低温净化产氧能力强,耗氧小 。

缺点:高温净化能力弱,易脏。

4、轮叶黑藻也叫节节草,“假尖根”植物,只有须状不定根,具有直立和匍匐两种茎;冬季为休眠期,水温10℃以上,芽孢开始生长。在每年的4~8月,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轮叶黑藻根不发达,主要作用是固着,靠茎和叶吸收营养和光合作用。

优点:耐高温;耗氧少,净化产氧能力强;适合密集种植;河蟹易长大规格;断株再生能力强,不易折断,即使被蟹夹断,也极易生根存活;适口性好,喜食,营养丰富能代替一部分饲料。

缺点:极难种植;开始生长对水质要求高,水浑,青苔多,不易生长;生长阶段极易被河蟹吃掉;河蟹放养密度高保草难度大。

二、合理协调种草种类和河蟹放养密度

本地区长期种植水韭菜,对水韭菜习性较为熟悉,管理水平也相对较高。如田面上只种植水韭菜,沟中种植伊乐藻和水韭菜,建议密度不高于1000只/亩(成活率按60%算)。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保草工作?

轮叶黑藻

三、如何保草

1、如何保水韭菜

一、选择优质水韭菜种子。自然风干,芽孢饱满,最好取少量在室内提前浸泡,看其发芽率。田面上土质疏松更有利于水韭菜扎根,水温超过10℃以上种植,种植后田面上早上水,10公分左右水位。

二、防摇蚊幼虫吃水韭菜芽孢。水韭菜发芽之前,田面上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伊维菌素,杀摇蚊幼虫,防止其吃水韭菜芽孢。

三、6、7月份喂足料,补充全面营养,防夹水韭菜。6、7月份,水韭菜被夹主要原因为缺料。主要表现为:每天都有一些水韭菜漂浮在水面上,不带根的多。

主要措施:

1、投喂充足饲料。

2、6、7月份田面上放2-3次螺蛳,每次150斤/亩。

3、补充充足维生素,防河蟹8月份应激性夹水韭菜。

五、8月份防因底层环境恶化大量夹水韭菜。8月份,水韭菜被夹主要原因为底层环境严重恶化,底热、缺氧,河蟹缺氧应激性夹水韭菜。主要表现为:连续高温,底热,缺氧夹草;下暴雨,刮台风夹草;大多为带根的。

总结:水韭菜因为其特点,容易被夹,所以田面上单独种植水韭菜风险较高。

合理的种草方法是,全塘种植水韭菜的同时全塘种植伊乐藻,沟中种植的伊乐藻不全部拉掉,留出合理密度,田面上也全部种植合理密度的伊乐藻。伊乐藻因为其特点,不容易被夹,河蟹容易隐蔽。

实践证明,全塘种好合理密度的伊乐藻,对保好水韭菜十分有帮助,即使水韭菜被夹掉还有全塘的伊乐藻,但种植、保好伊乐藻也要有正确方法。另外,蟹塘里适当增加大头纹、轮叶黑藻的种植只会有利于保水韭菜,实践证明,当轮叶黑藻田面上生长较多时,水韭菜很难被夹,因为河蟹更喜欢吃轮叶黑藻。同时提醒大家如水韭菜上长青苔,不要杀,也不要捞,水韭菜上长青苔,尤其是老青,水韭菜更容易生长,也不容易被河蟹夹掉。

2、如何保伊乐藻

大家一般认为伊乐藻生长越旺盛,越好,长多了也不舍得拉、割,等水韭菜好了伊乐藻就全部拉掉了,其实并没有合理发挥伊乐藻的作用。

保伊乐藻措施:

一、3、4月份沟中多种植伊乐藻,并定期肥水。

具体措施:

1、沟中水位要深(80公分以上),实践证明,在水位1.2米以下,水位越深,伊乐藻生长越好,草上也不容易长青苔。

2、伊乐藻要大颗种植,更容易生长。

3、如草脏“底快乐”连续泼洒在草上,可处理草脏。

如发现伊乐藻连续几次施肥白根较少,不生长,主要原因为底层毒素大,“底快乐”释放底层毒素,“碧水灵”解毒,可有效促进伊乐藻生白根,促生长。

二、5、6月份,拉、割伊乐藻是关键,并定期肥水,田面上及时种植伊乐藻。5月份之前,大家比较紧张,伊乐藻管理的比较好,经常施肥防青苔,防草脏。

根据伊乐藻的特点,前期5月份之前低温时,伊乐藻长的多、快,产氧净化能力强,越多越好。但5月份以后,大家管理就放松了,这时问题就来了。5月份,正是春夏交替的季节,水温升高较快,水体也极不稳定,一般正是小白虫子“枝角类”的高峰期,水体耗肥量更大,等小白虫子高峰期一过,伊乐藻因为长时间缺乏营养,净化能力下降,水体很容易发白,严重的伊乐藻根开始发黑,发黄,净化能力急剧下降,水就很容易浑。此时水白、水浑主要原因,就是伊乐藻净化能力下降,池塘缺氧造成。另外,这时如果伊乐藻连成片,河蟹大多躲在草里不出来吃食,时间长,容易形成懒蟹“水瘪子”,对河蟹生长极为不利。

主要措施:

1、拉掉过多的伊乐藻,留出5-8米距离一棵,把拉掉的伊乐藻移到沟边,和田面上,种植距离也是5-8米一棵。

2、把要出水,或已经出水面的伊乐藻,割掉一般,留下一半,根据沟具体深度,保持离水面30-50公分,如水透明度低,以看到伊乐藻头为准,长出来再割。因为,伊乐藻的特点,是通过底部茎叶和根来吸收氧气,如生长太高、太大,出水面后,7月份就很容易底部缺氧,烂掉,伊乐藻就没用了。

3、田面上全塘种植伊乐藻,5-8米距离一棵,也要根据生长高度,定期割。

三、7、8月份防伊乐藻腐烂是关键

7、8月份,气温一年最高,水温一般在25℃以上,已超过伊乐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伊乐藻已基本不生长,也不生新根。一般认为伊乐藻不耐高温,高温容易上浮、容易烂,主要原因还是缺氧。其实此时伊乐藻只要不缺氧,并不容易腐烂,尤其保草工作做的到位,伊乐藻沉在底部,根依然强壮。但一旦环境出现恶化,底部发热、缺氧,伊乐藻根部开始腐烂,就很难再恢复。

池塘底部已积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腐烂青苔等耗氧物质,遇到连续高温、暴雨、打台风等恶劣天气,底部很容易发热,缺氧。所以7、8月份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防止底层发热、缺氧现象的发生。

主要措施:

1、定期7-10天一次“底快乐”防底热、底层缺氧;水源好的多打水、过水。

2、定期检查伊乐藻底部,如发现有大面积发热现象,及时大量打水,过水,。

特别提醒:因环境急剧恶化伊乐藻大量上浮,腐烂很难控制,如遇蜕壳高峰期,注意及时增氧,保证河蟹正常蜕壳为主。

总结:伊乐藻因为其特点,好种植,河蟹不容易夹,所以风险相对水韭菜大大降低,虽然其不如水韭菜好养大规格,管理起来工作量也大,但是其对产量的提高还是有帮助,所以适合一些小塘和一些追求高产,适当规格的养殖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